天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學習心得體會一
未來五年,是天津發展的重要歷史窗口期,是由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向加快建設大都市邁進的關鍵時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如何交上滿意答卷?出席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的代表們圍繞李鴻忠同志作的報告進行了熱烈討論,暢所欲言、表達心聲,形成共識、匯聚信心。
“報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天津工作的總體要求,體現了對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準確把握和堅決貫徹,一定能夠讓中央各項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天津落地生根。”
談到排在五個“現代化”首位的“加快建設創新發展的現代化天津”,全體代表備受鼓舞、倍感振奮。特別是來自相關領域和系統的代表們,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入理解、深刻領會,更加鞏固了服務國家戰略的自覺,更加清晰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更加堅定了創新競進、提質增效的決心。
■ 胸懷全局 深入推進協同發展
京津冀協同發展給天津帶來了重要的歷史性窗口期,得之如寶、失之不再。黨代會報告提出,要以“一盤棋”思想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王衛東代表說:“我們要按照黨代會要求,重點從全力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深入落實‘一基地三區’實施意見、推進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四方面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建立連接雄安新區交通設施網絡,推動濱海新區與北京副中心、雄安新區錯位發展。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加快構建‘1+16’承接格局。高水平建設‘一基地三區’。推進交通、產業、生態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
■ 創新驅動 打造發展新引擎
在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轉折點上,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成為全國領先的創新型城市和產業創新中心,這是報告亮出的天津目標。代表們紛紛結合實際提出觀點和思路。
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盛代表說,站在新起點,天津高新區將充分發揮國家自創區領先優勢,以“發展高科技、培育新產業”為方向,以構建創新創業生態和高效率的創新體系,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格局,真正實現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真正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真正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載體,切實承擔起創新示范和戰略引領的使命。
“黨代會報告提出的目標,讓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代表說:“天津在超級計算、大數據、裝備制造等方面聚集了很多創新資源,通過政策引導、協同創新,將顯著發揮‘1+1>2’的作用。我們將繼續研制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打造信息技術為平臺支撐的有特色、高質量的產業和科技園區,助力天津實現在國家戰略中的定位和擔當。”
■ 著力轉方式 攻堅供給側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治本良方。報告提出,要優化產業結構,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圍繞防控風險,降低企業杠桿率,確保不發生系統金融性風險。
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彭三代表說,推進國企創新轉型發展,一要抓調整,加快處置“僵尸企業”,加快產業優化升級;二要抓創新,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國企核心競爭力。對于社會關注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他表示:“我們正在做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做強資產處置平臺,做實不良金融資產處置平臺,助推國企混改。未來在已混改1862戶的基礎上,將再完成近1900戶國企混改,實現市屬國企全部混改。”
■ 振興實體 經濟厚植發展根基
實體經濟是天津的優勢,也是成就天津未來的根基。報告指出,必須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努力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作為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的一項重要舉措,海河產業基金在4月正式設立運營。市金融局黨委書記、局長聶偉迅代表說,1個多月來,市政府與7家金融機構簽約,五年內將為海河產業基金提供超過1000億元資金支持。同時,加快項目拓展對接,總規模約800億元的11支母基金已具備內部立項條件。下一步,將圍繞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和先進制造業,做優做強做大一批支柱產業,有效培育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
來自基層的平安產險天津分公司財險理賠部李盛鑫代表說,很多天津險企都在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技術,推行“線上+線下”理賠服務模式,提升客戶服務體驗,“現代服務業自身也必須創新競進,才能抓住機遇,做大做強”。
“未來五年天津的奮斗目標,用五個‘現代化’高度概括,是我們貫徹落實‘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緊緊抓住歷史性窗口期的方向和路徑,必將在全面建成高質量小康社會、建設大都市的進程中寫下精彩的一筆!”
天津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學習心得體會二
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越復雜、任務越繁重、難度越大,就越要加強黨的領導,越要強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馳而不息抓好中央巡視“回頭看”反饋意見整改落實,以黃興國、尹海林、武長順等反面典型為鏡為戒為訓為鑒,緊緊抓住黨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壓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體系,以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為抓手,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化。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體現在黨領導經濟工作中,崇尚實干、狠抓落實、深入調研、精準發力,發揚斗爭精神,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
堅決摒棄一切不符合規律的思想觀念,大膽革除一切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徹底改變一切束縛創新創業手腳的管理方式,動真格對一切不適應新的改革發展形勢,不作為、怠政懶政的干部進行問責。落實有責必擔、失責必問、問責必嚴,使干部能上能下,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的強大氣場,為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組織保證。
我認為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核心位置,對科技創新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培育新動能作出更大貢獻寄予了厚望。廣大黨員干部紛紛表示,將認真學習、領會、貫徹《報告》精神,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圍繞“一基地三區”定位,全面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以產業技術創新為引領,以重大創新平臺為載體,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重點,以創新人才為支撐,以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和開放協同創新為保障,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