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1月24日,四川瀘縣公安局民警蔡松松因勇救兩名落水兒童壯烈犧牲。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蔡松松四川救人犧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蔡松松四川救人犧牲心得體會(一)
7日,瀘州市公安局和瀘縣政府組成的慰問小組,經過14小時長途跋涉,到達松滋市?市鎮蔡松松的家鄉進行慰問。
1月24日12時許,瀘縣玄灘幸福水庫兩名8歲男童玩耍時不慎落水,正在附近的瀘縣公安局交警大隊派駐石橋派出所民警蔡松松聽到呼救后,迅速趕到現場跳入水中,奮力將兩名落水兒童推向岸邊,孩子雖然獲救,他自己卻因體力不支沉入水中,后經搶救無效不幸犧牲。蔡松松是松滋人,年僅31歲。“松松其實是有機會生還的,最后關頭他完全可以自保,但在猛推一個小孩上岸時耗盡最后一絲力氣。”
瀘州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詹紅很沉痛。“松松是英雄,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兩個素不相識的家庭完整,你們失去了松松一個兒子,但瀘縣300位民警從此都是您的親人,100萬瀘縣人民永遠感謝您!”瀘縣公安局局長宋軍向蔡松松家人致敬。“誰都不會想到有這樣的結果,我為兒子的選擇感到驕傲。”蔡松松父親蔡幫楷說。
蔡松松救人事跡在瀘縣產生強烈反響,當地媒體進行廣泛宣傳,被稱為當代“羅盛教”。
蔡松松四川救人犧牲心得體會(二)
“我就是那一滴水,那一寸陽光,那一顆最小的螺絲釘”,這句話摘自英雄蔡松松的《理塘結對認親心得體會》。就是這樣一顆平凡樸實的“螺絲釘”,縱身一躍,跳進冰冷的水庫,奮盡全力救起了兩條鮮活的生命,而他自己的生命卻永遠地停留在那一刻,也永遠地離開了自己的妻子女兒。面對這樣的生死抉擇,他沒有遲疑,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回答出了人民警察為人民的答案。
蔡松松就像這小小的螺絲釘一樣平凡,有自己的家庭,愛自己的妻子女兒,和千千萬萬個國人一樣,過著平凡的生活。但是你不要小瞧這顆小螺絲,只有這千千萬萬的小螺絲,才支撐起了這么龐大的中國。雷鋒曾經說過:一個人的作用,對于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機器由于有許許多多的螺絲釘的聯接和固定,才成了一個堅實的整體,才能夠運轉自如,發揮它巨大的功能。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
蔡松松同志雖然已經犧牲了,但是他的這種螺絲精神,會激勵和感召幾代人。如今,時代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然而無論發生什么變化,螺絲釘精神卻永遠不會變。沒有螺絲釘的聯接和固定,各個部位的狀態將無法正常,整個機器也不能運行自如。一個人,正如一顆螺絲釘,無論處在什么位置、從事何種工作,對于社會的發展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人人恪盡職守、勤奮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社會才能不斷發展。因此,每個人特別是黨員干部更應該時時刻刻牢記螺絲釘精神,甘當平凡、永不松勁的螺絲釘,把腳下的路走好、把手中的活干好,只有這樣,才會釋放出活力、創造力和戰斗力,在崗位上像螺絲釘一樣,擰得緊、站得穩、靠得住,為社會的發展增磚添瓦。
蔡松松四川救人犧牲心得體會(三)
2月中旬,川南瀘縣已是油菜花開,而800多公里外的川西高原冰雪未融。
理塘縣公安局院壩里的宣傳墻上,藍底白字,用藏漢雙語寫著“讓黨委政府放心 讓人民群眾滿意”。這里,蔡松松再熟悉不過,2010年5月2日,他和新同事們一起到這里報到。“海拔這么高,土壤不肥,白楊怎么能活下來?”那時,院壩外,是幾棵白楊,高聳,挺拔,葉片新綠,樹冠呈錐子形,像是要鉆入藍天。蔡松松佇足,喘了口氣,問一起報到的同事??當地人曲忠。“根扎得深,當地老人講,除了水和土地,樹也要靠信仰,就像你這個內地人來這里,要靠信仰堅持。”曲忠笑著說。
蔡松松點點頭,高原反應下說話困難,他向著曲忠豎起大拇指。
這個場景,曲忠記得特別清楚。
蔡松松在這里一待就是6年,在31歲的短暫生命中,占據了五分之一。直到去年3月,他調到瀘縣工作。
用奉獻筑牢信仰
到理塘縣公安局報到后的當天晚上,新同事們聚在一起吃飯。
“這里氧氣都不夠。”“太苦了,不該到這個地方來。”不少人感嘆。
“蔡松松沒有附和,他說,‘男人嘛,選擇了事業就要好好干下去’。”瀘縣公安局應急處突大隊教導員曹磊和蔡松松是四川警察學院的同學,一起分到理塘縣公安局。“剛來,條件艱苦,風沙大,灰塵多,牲畜在街上跑。”曹磊說,連他這個野戰部隊偵察兵出身的人都忍不住說了句“啥子地方”。平日,兩個人走得最近。
一個月后,有同事忍受不了艱苦的條件,辭職離開。
“我不走,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下來。”電話里,蔡松松曾對妻子吳娟說。吳娟支持丈夫的決定,知道丈夫有高原反應,訓練任務又重,她給蔡松松寄去紅景天口服液、維生素片等。一年后,她辭去在瀘縣老家玄灘鎮衛生院的工作,陪丈夫駐守高原。
“別人用一個月決定離開,他用一個月克服了高原反應,成為業務尖子。”曹磊說,幾次訓練下來,蔡松松都臉色蒼白、嘴唇發青,但一天假也沒請,一次訓練也沒落下。后來他擔任應急處突大隊二中隊中隊長。
在開展緝槍治爆專項行動中,蔡松松總是挺在最前面。“2米高的院墻,他在同事助力下翻身一躍就過去了。”應急處突大隊大隊長彭杰說,翻墻給隊員開門這種小事,蔡松松總是親力親為。應急處突大隊是理塘縣公安局處理突發事件、應急搶險的拳頭力量,蔡松松帶領的二中隊,是這個拳頭中最硬的骨頭,急難險重任務,他都主動申請,沖在最前面。“松松走了,太可惜了。”理塘縣佛教協會會長、長青春科爾寺查達格勒降措活佛記得蔡松松。2013年11月16日,長青春科爾寺發生火災,當地黨委政府迅速組織救援,應急處突大隊和消防官兵火速趕到事發地點。“有個小伙子沖在最前面,翻過火海到樓房上搶救文物。”查達活佛說,事后,他專門問了小伙子的名字,才知道叫蔡松松,漢族,民警。最終,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寺廟重要文物全被搶救出來。“我們經常向信教群眾講這次救火,講消防官兵如何奮力撲救,講黨員干部如何沖進火海搶救寺廟文物財產,講那個沖在最前面的小伙子蔡松松。”“他的心里有群眾。”曹磊說,一次大隊舉行的討論會上,當提到人民警察為什么沖在最前面時,蔡松松說,人民警察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我們就要挺在群眾身前,去阻擋危險。
1000公里外的湖北松滋市?市鎮復興場村,蔡松松的父親蔡邦楷、母親許蓉照看著他們的兩個孫女,面對孫女偶爾問“爸爸好久回來”,老兩口潸然淚下。客廳茶幾上,一個方方正正的盒子,裝著警徽、肩章、榮譽證書、抗震救災紀念章和一些照片,那幾乎是蔡松松在湖北老家留下的所有遺物。
“他人溫和,但認定的事情說一不二,執拗得像頭牦牛。”蔡邦楷說。高三畢業前,蔡松松試著跟父親提出想去參軍的想法,“不許去,要好好讀書,考大學,人生才有價值。”對于家里的獨子,蔡邦楷是這樣安排的。
“參軍同樣是實現人生價值,是報效國家。”這一次,在父親面前向來溫順的蔡松松,執拗得像高原上的牦牛。后來,蔡松松找來大姨做說客,蔡邦楷外出務工的幾年,一直是她在幫著照看松松,她的話在父親那里最有分量。最終,蔡邦楷讓步,但與兒子有了一個約定“不干就不干,要干就要干出名堂”。
2003年11月,蔡松松入伍,來到武警涼山州支隊一大隊一中隊,一干就是5年。2010年10月,作為優秀士兵代表,他考入四川警察學院。
用真情滋潤信仰
這段時間,只要空下來,理塘縣雄壩鄉古君村的曲巴就翻開手機,看看日子,離清明節近了。他有一個心愿,和家人一起去給蔡松松上墳,帶上以前蔡松松來家里時最愛喝的酥油茶。
2012年甘孜州廣泛開展“結對認親”,蔡松松與曲巴家成為親戚。“我年長幾歲,他叫我大哥。”看著家里的院墻、自來水臺,曲巴總是觸景生情,這都是蔡松松和他一起修的。
曲巴的妻子扎西曲珍覺得,松松弟弟走后的這段時間,日子似乎過得特別慢,她邊織布邊用藏語哼唱著民間流傳的倉央嘉措寫給理塘的詩,“潔白的仙鶴啊,請把雙翅借給我。不飛遙遠的地方,僅到理塘轉一轉,就飛回來……”
只是,蔡松松再也回不來了。夫妻倆商量好了,清明節開車去瀘縣祭奠松松弟弟。
理塘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益西多吉拿出一份蔡松松寫過的結對認親體會,上面寫著:在平凡的崗位上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在為人民服務的崗位上時刻心裝群眾,將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
益西多吉心中有一份遺憾,2013年下半年,面對來請假的蔡松松,他只給了10天假。“我是真后悔啊,該多給幾天,他是回家給娃娃看病的。”談到這,這位40多歲的康巴漢子當著大家的面抽噎著。
2012年9月,吳娟懷孕了。為了能安心待產,她從高原回到內地。直到2013年5月26日雙胞胎女兒出生,蔡松松由于工作忙都沒能回家。蔡松松第一次見到雙胞胎女兒,孩子已過滿月。“小女兒心臟有問題,重度三尖瓣返流,松松請了10天假。”吳娟說,從理塘縣到重慶永川區的家,連續趕路都要一天一夜。
“他哪是不愛家不愛孩子。”彭杰說,二中隊承擔了大隊里最重的活,5月份正是采挖蟲草高峰期,安全隱患多,蔡松松要帶隊上海拔5000米以上的采挖點維護治安,出去一趟就半個月。他常說,自己是中隊長,應帶頭上去,如果有非法采挖者鬧事,藏族農牧民的利益受損最大。
蔡松松喜歡小孩。彭杰說,走在理塘縣大街上,看到農牧民的小孩,蔡松松會摘下戰術手套,摸摸孩子的小臉,笑一笑,用不太熟練的藏語與孩子父母交流,告訴他們,他也是個父親,有一對雙胞胎女兒。一次,接到群眾報警,街上有個小孩找不到父母在一直哭,蔡松松把孩子帶回崗亭,自己哄孩子,還塞給同事20元錢,讓他們幫忙買一板娃哈哈飲料回來,并派出隊員到菜市場周圍找孩子父母。根據他的經驗,這是來縣城采購物品的牧民不小心和孩子走散了。最終,孩子父母找到。看到孩子安然無恙,孩子父母朝蔡松松豎起大拇指,連聲說“卡卓”(藏語,謝謝)。
蔡松松始終把群眾裝在心里。曾和蔡松松一起在武警涼山州支隊服役的戰友陳進龍記得,2008年,他們參加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險救援時,蔡松松和戰友按照上級命令挨家挨戶搜索未撤離群眾。一處山坡上,有位老奶奶怎么也不肯搬離,蔡松松就帶著戰友定期劃船給老人送米。“我問他為什么這么堅持,松松說,他是奶奶一手帶大的,看到她就想起自己的奶奶。”陳進龍說,最后一次送完米,老人給幾個戰士一人一包當地的核桃,大家推辭不了收下。離開時,戰士們又悄悄將核桃放在老人房前的石頭上。老人發現后,抄近道追上蔡松松,撲通一聲就跪在地上,老人說自己親人都走了,子弟兵就是自己的親人。
陳進龍看見,蔡松松和老人抱在一起,哭得像個小孩。
“我不怨松松。他熱愛自己的事業,我支持他。”吳娟說,2009年,自己的姐夫、蔡松松從軍時的排長何超把蔡松松介紹給她時,她知道,選擇這樣一個男人意味著什么。她的幸福感依然很強,高原有時網絡信號不好,視頻聊天時老是卡頓,蔡松松就做個鬼臉逗自己和孩子,哪怕不說話,畫面定格在那里,也能感受到對方深深的愛意;去年回到瀘縣工作,有時蔡松松周末回家正趕上吳娟在醫院值夜班,蔡松松總是買一份她最愛吃的羊肉米粉,悄悄送到醫院,等她忙完時看著她吃……
2017年1月24日,蔡松松走了。遺體從事發地所在的醫院送回瀘縣殯儀館的那個下午,沿途所有派出所、執勤卡點的民警,自發列隊,向著車輛敬禮。
1月25日,在全省公安局處長會議開始前,與會的200余名全省各級公安戰線領導干部,集體為蔡松松默哀。
1月27日,農歷除夕,載有蔡松松遺體的靈車,從瀘縣殯儀館緩緩駛出,駛向瀘州殯儀館,沿途站滿上萬名為他送行的百姓,這其中有他的同事、親友,更多的是為他舍己救人事跡感動的普通群眾。
蔡松松所信仰的、熱愛的,正是人民群眾。
英雄不死,信仰常青。□本報記者 張立東 劉宏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