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規矩有紀律學習體會精選篇:只有思想銘規矩才能行動恪紀律
當代中國正在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已擁有8800多萬黨員。我們黨要永葆這支龐大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夢想,必須勇敢地面對挑戰,戰勝危機。中共黨史和世界各個政黨的經驗和教訓,警示著我們黨必須堅持“講規矩、有紀律”,方能實現我們的光榮使命。我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員,內心感覺很光榮,為我黨95年的奮斗歷程所取得的舉世矚目且又史無前例的豐功偉績而自豪。如今,我黨又常抓“兩學一做”的學習教育,讓我倍感自信。今天,我就“講規矩、有紀律”這個專題,談談個人的心得體會。
一、什么是規矩?我們應當講哪些規矩?
“規矩”的本義是指古代工匠使用的兩種工具,“規”用來畫圓。“矩”用來畫方。
“規”字的小篆字形的左邊部分是一個圓規的象形符號,右邊的是會意字,字形夸張地突出了人的眼睛,表示仔細觀看的意思。固此,規的本義就是工匠用圓規畫圓并仔細觀察是否合乎標準。《說文解字》解釋說:“規,有法度也”。
“矩”字在西周早期的字形是一個人手持工,工是古代工匠使用的曲尺。因此,矩也是一個會意宇,其本義是工匠手持曲尺畫方。
“規”“矩”是古代的工程項目不可或缺的測繪工具。在古代文獻中,“規矩”兩字是固定詞組,很少分開使用。例如《史記?夏本紀》曾記載,堯舜時期中國發生大洪水災害,大禹受命治水,先用“規矩”“準繩”等工具丈量測繪九州大地,然后疏導洪水成功,建立了不朽的功業:“(禹)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
至于“規矩”是誰發明的?主要有兩種說法。一是堯時期主管工程事務的大臣“工錘”,另一是力主伏羲與女媧是最早的發明者??這種說法到了漢代成為主流觀點。我們今天通過考古發現了大量的漢代及以后的伏羲女媧畫像石、畫像磚、壁畫等,伏羲與女媧大多手持“規”與“矩”,有的“矩”上還有墨斗。中國古代有根深蒂固的“天圓地方”觀念,伏羲與女媧以規畫天,以矩畫地,“規天矩地”象征了伏羲女媧主宰著天地間運行秩序與規則。
那么,我們今天所說的“講規矩”主要有哪些內容?
我認為,這個“規矩”是共產黨人應當遵循的,不外乎三個方面:
一是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
黨的政治紀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重要基礎。
二是法律法規。我國正值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階段,法治中國建設已全面鋪開,我們共產黨人就是要成為帶頭遵法守紀的模范。
三是傳統美德的規矩。堅持以廉恥為重,做社會道德的模范。
二、為什么要“講規矩、有紀律”?
古人云:“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
“規矩”的本義,是具體名詞。在現實生活中,“規矩”往往做抽象名詞用,人們用這種古代的生產工具來比喻“法則”或者“法度”等。家有家規,這是居家的規矩;行有行規,這是行業共同約定的規矩;黨有黨紀,這是黨內的規矩;國有國法,這是全社會必須遵守的規矩。《韓非子?解老》:“萬物莫不有規矩”,規矩就是法度與禮儀,它是無處不在的,沒有規矩,難成方圓,沒有規矩,天下就會大亂。
那么,規矩與個人自由是不是矛盾的呢?孔子老年時,曾經說自已“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即使放任我心,隨心所欲,也不會逾越法度。這說明經歷一生學養的積累后,孔子晚年的道德已經和社會的規矩法度達到圓融的契合境地,行為自然而然地合于規矩與法度,精神臻于自由的化境。
孟子曾多次講到“規矩”二字。例如《孟子?離婁》中就說“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里提到的“離婁”是黃帝的大臣,傳說他視力超人,能夠在百步之外看清楚鳥獸的毫毛,每當黃帝找不到東西了,總是命令離婁去尋找,往往都能找到。像離婁這樣“眼睛不揉沙子”的人,當然也是最好的工程“監理人”。而“公輸子”是誰呢?他就是我們熟知的魯班,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工匠,傳說中他發明了鋸子、曲尺、墨斗等工具,被中國的土木工匠尊稱為祖師。孟子說這句話是想表明,連離婁與魯班這樣的能工巧匠,如果離開了規矩,也難以畫出準確的方圓圖形,可見規矩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的標準和法則。所以孟子進一步諄諄教誨說:“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大師教學生要守規矩,而學生則要學習規矩。
當然,圣賢的標準常人難以達到,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通過加強自省來約束自己。曾子作為孔子的學生,以嚴于律己著稱于世。曾子常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的這種不斷檢查言行,使自己向理想人格靠攏的修身方法與態度,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規矩”只是我國古代工匠的首要工具,除此之外還有斧、刨、鑿、鋸等。對于不合規矩的東西,工匠綜合利用這些工具加以整治與修理,最終使得物品合乎規矩。合乎規矩的作品才能對社會有用、于世有益,否則就是殘次品。同理,如果有人不守規矩,也理應受到懲罰。
清名匠張伯行專門寫了一篇《卻贈檄文》其中說道: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牢記“蠹眾則木折,隙大則墻壞。”
令人遺憾的是,當下卻有這樣的“一”字干部:一請就到,一喝就冒,一給就要,一勸就躁,一批就跳,一撤就告,一查就倒。
確有被紀律處分者的感嘆:搞一次特殊,就失去一份威信;破一次規矩,就留下一個污點;謀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民心。
更有落馬老虎者的懺悔:受賄一條香煙,打開一扇貪賄門;打開一扇貪賄門,走上一條犯罪路;走上一條犯罪路,丟了一頂烏紗帽;丟了一頂烏紗帽,毀了一生前程;毀了一生前程,害了一個家;也給黨和國家造成巨大損失和危害。
三、怎樣聯系實際做到“講規矩、有紀律”?
指出:“遵守黨的紀律是無條件的,要說到做到,有紀必執,有違必查,不能把紀律作為一個軟約束或是束之高閣的一紙空文”。
社會為每一個人提供的就是一個平臺,你是一個國家的*,比如鄧小平,他的平臺非常大,他把自己點亮,可以照亮整個社會,甚至照亮世界,但是我們可能沒有這個平臺,你可能就是機關的一個工作人員,就是企業的一個工作人員,但是把自己點亮,就可以照亮這個機關,可以照亮服務的人群,這已經足夠了。
當前,人大工作正處于換屆階段,我們是縣級人大常委會機關的共產黨員,就應當自覺的堅持“兩學一做”,按照縣委的要求,做到“嚴學”,嚴格落實學習內容;“實做”,切實規范行為表現;“比貢獻”,爭創佳績作表率。特別是要加強黨章的深入學習,牢記黨章的基本內容,融入內心,并按黨章的要求規范自己的言行。我們必須自覺地講規矩、恪遵六大紀律,即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不能讓黨紀黨規成為“紙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應”。我們應當忠誠履行黨章賦予的神圣職責,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黨法黨紀挺在前,從嚴正風肅紀,堅持把依法按章操作貫穿換屆全過程,堅持換屆工作與其它工作統籌兼顧,堅持依法監督,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扎實做好崗位本職工作。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共產黨員“講規矩、有紀律”的模范帶頭作用,為黨旗添光彩,為發展作貢獻,為人民謀福祉。因此,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要自覺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動之妄即政之。”管住自己的嘴,不該吃的堅決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該拿的堅決不拿;管住自己的腿,不該去的堅決不去。子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謹記“勿以惡小而為之。”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只有思想銘規矩,才能行動恪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