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是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加快構建科學規范、運轉高效、實施有力的宏觀調控體系,是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根本要求,是促進“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強有力保障。
我國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的成功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內外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特別是面對“三期疊加”時期的經濟下行壓力,黨中央、國務院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先后創新實施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適時適度預調微調,有效穩定了市場信心和社會預期,有力促進了經濟穩定運行和結構優化升級。
2013年,中央提出“區間調控”的概念,要求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節奏,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脹的“上限”;在這樣一個合理區間內,要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出要在堅持區間調控的基礎上,注重實施“定向調控”,也就是在調控上不搞“大水漫灌”、不采取短期強刺激措施,而是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的力量,有針對性地實施“噴灌” “滴灌”。過去一年多,先后實行向小微企業等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擴大“營改增”試點、積極盤活存量資金等政策,同時積極采取定向降準、定向再貸款、非對稱降息等措施,不斷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有效發揮了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的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又提出要更加精準有效地實施“相機調控”,強調做好政策儲備和應對預案,把握好調控措施出臺的時機和力度,不斷提高相機抉擇的水平。
從“區間調控”到“定向調控”再到“相機調控”,各種調控方式有機結合、靈活運用,體現了中央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的新探索新實踐,促進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避免了大起大落,為“十三五”時期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促進經濟行穩致遠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應把握好的基本原則
“十三五”時期,新形勢新任務對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針對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明確提出,要更加注重擴大就業、穩定物價、調整結構、提高效益、防控風險、保護環境。為此,需重點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堅持總量調節和定向施策并舉。實施宏觀調控要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既防止經濟增速大幅波動,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又抓住時機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一方面,保持經濟總量基本平衡,把握好總供求關系的新變化,明確經濟增長合理區間的上下限,加強區間調控、相機調控,加強政策預研儲備,備好用好政策工具箱。當經濟面臨滑出合理區間的風險時,采取更大力度的穩增長措施,以有效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堅持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注重實施定向調控、結構性調控,瞄準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特別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統籌施策、精準發力,推動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堅持短期和中長期結合。宏觀調控要立足當前、兼顧長遠,既有利于解決當前面臨的矛盾,也為長遠發展打好基礎。一方面,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通過預調微調,搞好需求管理,促使總需求與總供給基本平衡,熨平短期經濟波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防范化解各種經濟風險。另一方面,著眼于改善中長期供給能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加快推動經濟結構優化,不斷提高要素產出效率,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提升經濟潛在增長能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國內和國際統籌。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國際投資貿易格局變化、世界資本流動、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主要經濟體經濟政策調整都會不同程度傳導、影響到國內經濟運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宏觀調控必須具備全球視野,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多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推動國際經濟治理結構完善。要加快形成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主動加強與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協調和溝通,更加積極地參與多雙邊國際經濟合作,提升國際話語權,推動國際宏觀經濟治理結構改革,促進國際經濟秩序更加公正合理。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拓展發展空間,為世界經濟穩定復蘇作出積極貢獻。
堅持改革和發展協調。經濟平穩發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和基礎,全面深化改革又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和活力。要把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與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多重目標、多項改革和多種政策聯動協調平衡。一方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主動調控、穩中有為,保持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為全面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動有利于經濟平穩發展的改革措施及早出臺、加快落地,使改革更加有力地服務于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要通過改革創新引導宏觀調控方式創新,以結構性改革破解結構性難題,著力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十三五”時期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的主要任務
《建議》堅持的改革方向,總結宏觀調控實踐經驗,借鑒國外有益做法,從宏觀調控實施依據、創新調控思路和工具、完善調控政策體系和運用大數據技術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的重點任務。
依據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和總供求格局實施宏觀調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體現了國家意志、人民愿望和對發展規律的把握,明確了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是引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綱領和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是貫徹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的年度工作安排,明確了年度發展目標和相應的宏觀政策取向。要強化國家中長期規劃的引導和約束作用,發揮好年度計劃在落實規劃上的關鍵作用,加強對政府公共預算安排、金融資本運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合理配置等領域的引導和綜合協調,穩定和引導社會預期,促進總量平衡和結構調整,有效防范風險。
創新調控思路和政策工具。要依據不同階段、不同情況和不同特點,與時俱進、探索創新,及時調整完善調控思路和政策工具,增強政策的現實針對性。“十三五” 時期,要在保持政策基調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實行相機調控、精準調控。把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作為宏觀調控的基本要求和政策取向,充實和完善“三個工具箱”:當經濟平穩運行時,加快推出一些促改革、調結構的政策措施;當經濟出現波動時,預調微調的力度就要大一些;當經濟出現下滑時,采取力度更大的穩增長措施。要堅持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并重,把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大膽探索創新政策工具,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有保有壓、有扶有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結構調整優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
完善宏觀調控政策體系。《建議》強調,“完善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為主,產業政策、區域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價格政策協調配合的政策體系”。落實好這一要求,一要加強重大問題研究和政策儲備。圍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深入開展重大問題研究,并逐步向戰略構想、發展規劃、政策思路、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重大工程等演化,形成政策儲備。二要建立健全重大政策統籌協調機制。統籌協調重大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的方向、力度、節奏和出臺時機,避免政策效力過度疊加或相互抵消,形成調控合力。三要完善政策分析評估機制。對政策背景、力度、效果和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和量化測算,統籌進行政策特別是重大政策的綜合評估和協調,增強宏觀調控政策體系的有效性。
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經濟運行信息及時性和準確性。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必須加強對經濟形勢的監測預測預警,特別是要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及時進行預研預判,這些都需要夯實宏觀調控的信息基礎。大數據的迅猛發展為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提供了重要機遇,實時、海量的數據極大豐富了經濟運行信息的來源。要建立健全政府大數據采集制度,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整合網絡資源,實現互聯互通。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改進經濟運行監測預測、風險預警和政策效應評估。加強政企合作,推動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大數據資源、產品和技術服務,為宏觀調控提供支撐和保障。
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政府價格管理要把不該管的堅決放給市場,集中力量把該管的管住管好。“十三五”時期,要在保證公立醫院良性運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負擔不增加的前提下,調放結合,積極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加快輸配電價改革步伐,推動逐步放開上網電價和公益性以外的銷售電價;實現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逐步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同時,加大市場價格監管和反壟斷執法力度,維護良好市場秩序。到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到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科學、規范、透明的價格監管制度和反壟斷執法體系基本成熟定型,價格調控機制基本健全。
建立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十三五”時期,要加強經濟領域重大風險防控,堅持全球視野,有效防范和化解突出風險隱患。一是堅持預防為主。以國際國內重點領域重大風險為重點,建立健全風險識別和監測預警體系,做到防控關口前移,防微杜漸,避免矛盾積累。二是堅持穩妥有序化解風險。以可控方式和節奏主動釋放風險,既不可操之過急,也不能無所作為。三是堅持提升風險防控能力。要通過改革創新、結構升級,重點提高財政、金融、能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糧食、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網絡安全等方面的風險防控能力,將發展成果更多轉化為防范風險、保障安全的能力。四是堅持底線思維。從防范最困難、最危險的風險著眼,完善風險處置預案,加強政策儲備和物資保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