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東方主戰場紀錄片心得體會 作文

思而思學網

【篇一】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東方主戰場。在這場長達14年的抗戰中,中國軍民以堅韌的意志和巨大的犧牲,把日本陸軍主力和部分海空軍力量牢牢地牽制在東方戰場之上,粉碎了日本法西斯占領中國進而稱霸全球的圖謀,破滅了德意日軸心國集團瓜分世界的迷夢,為奪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19世紀末,日本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后,逐步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并把“大陸政策”定為基本國策。1927年7月,日本內閣提出了所謂解決“滿蒙政策”的“田中奏折”,露骨地表明了日本先奪“滿蒙”,然后奪取整個中國,進而吞并亞洲、稱霸世界的侵略步驟和狂妄野心。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從而在世界東方形成第一個戰爭策源地。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不斷擴大侵華戰爭,從七七事變全面侵華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田中奏折”所確定的侵略步驟一步步得到實施。因此,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企圖實現其獨占中國,建立大東亞帝國的“大陸政策”的第一步,是日本實現與德意軸心國集團瓜分世界的“海洋政策”的第一步,而決不是中日兩國間發生的地區性軍事沖突。以九一八事變為起點,中國抗日戰爭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面對日本的野蠻侵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支持和影響下,東北人民和東北部分愛國官兵激于民族義憤,組成抗日義勇軍和抗日聯軍,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者。到1933年,東北抗日武裝發展到30多萬人,足跡遍布70多個縣。到七七事變全國抗戰爆發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武裝已經發展到11個聯軍共4.5萬余人,成為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中堅力量。在14年抗日戰爭中,東北抗日聯軍等部共殲滅日偽軍25萬余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及其法西斯殖民統治。毫無疑問,中國東北以及華北、上海等地的局部抗戰是整個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爭取民族解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九一八事變后,國際局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特別是各主要國家對日本侵略中國所采取的綏靖政策,客觀上縱容了世界法西斯勢力的發展和相互勾連。1936年11月25日,日本與德國在柏林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翌年意大利也加入這個協定,形成“柏林——羅馬——東京”的軸心國聯盟,標志世界法西斯國家侵略聯盟正式建立。1937年,野心膨脹的日本法西斯,蓄意挑起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這既是日本法西斯對外侵略擴張政策長期發展的必然結果,又無疑是軸心國聯盟侵略世界計劃的重要部分。

七七事變后,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軍民同仇敵愾、奮起抗擊,先后進行了淞滬、平型關、忻口、徐州、武漢等戰役,殲滅日軍44萬余人,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狂妄野心。至1938年10月,日本速戰速決戰略徹底破產,中日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此時,中國戰場牽制的日本兵力已達32個師、2個艦隊和28個航空中隊,分別占其陸軍總數的94%、海軍的2/3和航空兵力量的60%。

七七事變的爆發,使世界關注的焦點轉向東方,中國抗日戰爭作為東方主戰場,其勝敗直接影響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歷史進程。因此,七七事變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由局部向全面發展的轉折點,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重要標志。

【篇二】

為自己的家園也為人類的和平與正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到處都有中華兒女的流血犧牲

1942年1月,日軍入侵緬甸,駐緬英軍節節敗退。“緬甸若是失守,那就慘了。這樣會使我們同中國人隔絕。在同日本人交戰的軍隊中,中國軍隊算是最成功的。”形勢危如累卵,一向自視甚高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不得不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中國。

盡管自身困境重重,但中國毅然應英國請求,派出10萬精銳入緬作戰。這是甲午戰爭之后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第一次出兵援助鄰邦抗擊侵略。

中國遠征軍打出了國威和軍威。仁安羌一役,遠征軍新編第38師第113團,大勝日本常勝軍第33師團,救出被圍困的英軍7000余人,以及被俘的英軍官兵、美國教士和新聞記者500余人。英國《泰晤士報》贊揚中國軍隊“以少敵眾,英勇果敢,將使盟軍之戰績,益增光輝”。

首次入緬作戰,因為盟軍配合不力等原因,中國遠征軍雖然打了一些勝仗,但最終還是難挽敗局,5萬將士魂留他鄉,其中大部分是在撤退途中穿越野人山時犧牲的。

1943年10月開始,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再次出國作戰,與美軍一道實施了緬北和滇西反攻,殲滅日軍4.9萬余人,收復失地8.3萬平方公里,成功打通中印公路,有力配合了印緬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盟軍的反攻。

為自己的家園而戰,也為人類的和平而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上,到處都有中華兒女的流血犧牲,展現出了中華民族的責任與擔當。

1944年6月6日,決定法西斯德國命運的諾曼底登陸戰打響。鮮為人知的是,在英國海軍實習的21名中國留學軍官,也參加了這次載入史冊的戰役。

在壯烈的諾曼底登陸戰中,英國巡洋艦、驅逐艦、戰列艦,乃至航空母艦上,都有中國軍官的戰斗身影。作為艦上普通一兵,他們擔任主攻和掩護任務,自始至終參與了作戰行動。中國軍官的戰斗精神,令盟軍戰友感嘆,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在波瀾壯闊的蘇聯衛國戰爭戰場上,也活躍著許多中國人的身影。當時在蘇聯的中方工作人員,都積極參與了衛國戰爭,有的甚至赴前線浴血奮戰。在蘇學習的中國革命者的子女,也以各種形式支援蘇聯對德作戰。李富春和蔡暢的女兒李特特,參加了后備軍,還曾獲得“輕機關槍手”證書的獎勵。

抗戰期間,中國自身異常困難,但仍然盡最大可能為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和民族提供支援,幫助他們抗日,成為他們最信賴的朋友。

正如緬甸訪華團團長吳巴倫指出,中國的抗戰“為東方和平獨立神圣偉大之工作”,中國“所負使命,有如合眾國之在美,蘇聯之在歐”。中國當之無愧地成為亞洲抗日斗爭的中心和東方反法西斯戰爭的堅強核心。

正義的事業凝聚人心。中國抗戰,也得到了世界的支援。2000多名蘇聯飛行員參加了援華志愿飛行隊;陳納德率領美國飛虎隊,轉戰中緬印戰場;中美共同開辟喜馬拉雅“駝峰”航線,將戰略物資源源不斷輸往中國戰場;更有不遠萬里前來中國救死扶傷的白求恩、柯棣華等外國醫護人員。“不同膚色、不同民族、不同國籍的民眾凝聚成牢不可破的命運共同體,筑起力挽狂瀾的鋼鐵長城”。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