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向背事關黨的生死存亡,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則是黨群關系的天敵。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關于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從我做起發言材料,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從我做起發言材料1】
每到總結和籌劃工作,一些人講成績天花亂墜,講規劃頭頭是道,講前景一片大好,調門高八度,全然不管靠不靠譜、合不合情。對于這類“睜著眼睛說瞎話”的現象,魯迅先生早有斷言:“唱高調就是官僚主義。”
唱高調古來有之。《史記》中記載,漢惠帝時,匈奴單于寫信給呂后,語多輕薄。呂后大怒,召諸將商議。樊噲慷慨激昂地說:“臣愿將兵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其他人也揣測呂后的想法,同聲附和。唯獨中郎將季布說:“樊噲可斬也!”他直言反駁,當年漢高祖劉邦“將兵四十余萬眾,困于平城,今噲奈何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面欺!”呂后聞言默然。歷史沒有假如,呂后若相信樊噲的高調和輕率,歷史恐將是另一番樣子。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與彈“古調”相反,唱高調之風今天雖大大收斂,但仍然存在。比如,那些大而無當的“口號話”、磨破耳朵的“客套話”、逢場作戲的“表態話”、言不由衷的“奉承話”,仍可見在會場上悠蕩,在文件里露相。
在話風文風問題上,“高音喇叭,不如啞巴”。毛澤東一向對假大空文風深惡痛絕,斥之為“癟三”“裹腳布”“藏垢納污的東西”。當年,馬克思最為嚴厲的譴責語就是“空談家”三個字。李卜克內西在《紀念卡爾?馬克思》中寫道:“他痛恨吹牛拍馬的人,誰在他面前夸夸其談,誰就會倒霉……‘空談家’一詞是他嘴里最嚴厲的譴責語??他只要認為某人是個‘空談家’,就不會再理睬這個人了。”
話風文風的背后是作風。唱高調貌似高水平、高姿態、高見解,其實暴露出一個人思想的淺薄、人格的平庸和作風的虛浮。人們有理由從一個人的話風文風,判斷其思想境界高不高、專業能力強不強、提煉思考深不深、工作態度真不真。同樣,人們有理由從黨員群體的話風文風,判斷出一個政黨精神氣質的優劣、執政能力的高下、作風建設的好壞。
作家王蒙回憶新中國成立前,聽國民黨官員和共產黨人講話的差別:前者“官聲官氣,拿腔做調,公鴨嗓,瞎拽文卻是文理不通”,后者是“共產黨人的邏輯、正義、為民立言、全新理想、充滿希望、信心百倍、侃侃而談”。于是,他得出一個結論:“一看語言文字,就知道誰戰勝誰了。”這種話語優勢和獨到魅力,我們什么時候都不能拱手相讓。
為什么“高調”這邊唱來那邊和?就在于唱高調可以得高分、出風頭、長面子。“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于是,個別黨員干部刻意以迎合取悅上級,以虛言撈取資本,以嘩眾取寵騙取威信,以空頭支票糊弄群眾。
不論是愛唱高調還是愛聽高調,都說明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之風仍在,假話大話空話的生存空間尚存。《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指出的作風飄浮、工作不實,文山會海、表面文章,貪圖虛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問題,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消極應付、推諉扯皮等官僚主義問題,都是滋生壞文風壞話風的土壤。
部隊是要打仗的,“不可求之言語,獨見之于戰耳”。只表態不落實、只承諾不踐諾,不但影響黨的形象和領導威信,而且貽誤部隊建設。平時唱高調,戰時吃苦頭。吹大的氣球最怕針。到了血火交織、生死對決的戰場上,不論是愛唱高調者還是受其荼毒者,都將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空談誤事,實干興軍。年終歲尾,如何為今年畫好句號、為明年開好新局呢?不妨謹記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話:“過頭的話不要講,過頭的事不要做。”
【關于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從我做起發言材料2】
有真貧,不可怕,怕的是假脫貧、虛扶貧。時下,大多數地方都能把握正確方向,扎實推進脫貧攻堅,但也有一些地方還存在不嚴不實、甚至弄虛作假的情況。有的地方熱衷于搞標語化、文件化、會議化、圖表化,口號喊得震天響,“作戰圖”“作戰室”布置得精益求精,而形式大于效果;有的平時下功夫不夠,到了階段性驗收時就搞突擊、“造盆景”,致使一些困難群眾稀里糊涂“被脫貧”;還有的玩起了數字游戲,輕松動筆就調高了貧困戶的收入、減少了貧困人口的數量,項目才剛剛實施,就“精準”算出了收益,甚至把“預計”算作了政績……凡此種種,都是扭曲的政績觀作祟,都是作風不嚴不實的表現。
脫貧攻堅不是空對空的數字換算游戲。一味應付“上級檢查”,把精力放在“算賬”而不是做事上,除了紙上的光鮮能取得絲毫實效嗎?把心思放在數據造假、虛構政績上,即便糊弄過一時最終又拿什么來交賬呢?脫貧成效不能只看數字,關鍵要看困難群眾生活水平是不是真提高了,最終取決于百姓對脫貧成果點不點頭、滿不滿意。最嚴格的考核評估、督查巡查制度下,弄虛作假、炮制成績,不是高明,而是愚蠢;不是“會來事”,而是“會出事”。
脫貧攻堅是實打實的民心德政工程。它既是能力和作風的檢驗,更是品格和忠誠的檢驗。任務推進到了哪一步、還存在哪些困難,須坦誠報告。進度快可總結經驗,進步慢當查找原因,絕不能欺上瞞下。水平不夠、能力不足、進度較慢是一回事,數字注水、謊報作假、欺瞞組織是另一回事,性質決然不同。啃硬骨頭、攻堅拔寨,出現困難很正常,關鍵是要有“辦法總比困難多”的信心和實干,而非在面子上、數字上動歪腦筋。
脫貧攻堅,來不得半點投機,注不得半點水分。把心思放正,老老實實,像耕種苗圃那樣,耐心澆水、細心施肥,才能換來滿園青翠,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