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素養的培育更重要的是豐富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尤其是幫助其正確認識金錢、使用金錢,這將有助于提高他們成年之后個人和家庭的生活質量。
財經素養教育應該是跨學科的學科教育,如金融知識與語文、數學等其他學科相融合,通過呈現真實的場景,讓金融知識和技能在場景中得以運用
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全球降水分布變化,會影響哪些產業?如果你是一名設計師,如何巧妙選擇材料建設一座新型生態農場?生活中肥皂種類繁多,價格區間較大,那么制作一塊肥皂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市場前景如何?……進入暑假,楊浦區的中小學生圍繞財經素養相關的話題,展開了一系列跨學科的實踐探索和課題研究。
這種實踐探索必要且急迫。在上海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朱小虎看來,隨著生活環境不斷變化,中小學生面對的金融環境日益復雜,如何提高學生財經素養已成全球性話題。
據記者了解,在上海,圍繞如何提高青少年的財經素養,東昌中學、上海財經大學附屬中學、平涼路第三小學等學校正在開展相關教學實踐。相關專家呼吁,財經素養的培育應該形成體系,并有成熟的配套教材,讓財商教育滲透到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金融觸角的延伸,對學生財經素養提出更高要求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家庭財富增長,青少年參與金融活動、進行金融決策的比例逐年遞增。調查顯示,上海15歲學生擁有個人賬戶的比例達55.8%。與此同時,青少年可支配的金錢數額也越來越大:2017年我國十個城市中小學生收到壓歲錢的平均值在2469至5137元之間;在重慶,一名小學生過年收到的壓歲錢相當于當地人均1.4個月的收入。
金融觸角在生活領域中的延伸拓展,對財富使用者的金融素養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中小學生缺少相關知識和經驗,并不具備對金融產品的辨別和使用能力,往往更容易遭受損失或傷害,諸如大學生“裸貸”、學生身陷金融和消費欺詐等事件屢見不鮮。朱小虎說:“我們應該看到,生活環境的變化已經對學生的財經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青少年正確的金錢觀,提高他們的理財能力,幫助他們合理使用可支配的收入,具有現實意義。”
僅兩成中國青少年表示會為未來存錢
何為財經素養?根據PISA2015的界定,學生財經素養是“一種關于財經概念和風險的知識和理解力,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和理解力的技能、動機和信心,以便在廣泛的財經背景中做出有效決策,提高個人和社會經濟利益,參與經濟生活”。
那么中國學生的財經素養現狀如何?上個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中國青少年財經素養調研報告》指出,小學生掌握的財經知識較為有限,但對儲蓄、收支平衡等個人財務活動有積極的態度;初中生在財經素養態度上表現較為良好,在需要滿足、零花錢來源、消費與儲蓄,以及個人對財務管理的態度上均表現較為積極,但是在財經知識積累和財經素養的行為方面卻有所欠缺———在知識層面,調查樣本中對所有知識題目的平均回答正確率僅為31%;在財經素養行為上,有74%的初中生具有良好的記賬行為,超過50%的學生表示有勤儉節約的習慣,但在金融資產賬戶和金融支付工具的使用上比較欠缺。
《報告》還指出,大部分高中生具有正確的金錢意識及良好的消費觀念,但對金融安全知識的了解不夠,對于如何保護自己的銀行賬戶以及應對電信詐騙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從理財行為來看,盡管有超過半數的學生有自己的理財計劃,但對于理財的具體操作以及預算意識還不足;大多數大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各類金融計算器,也不知道如何制定個人財務計劃。
中央財經大學區域經濟與金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孟祥軼對此解讀說,青少年的金融知識不足,使得其成年后儲蓄不足且對信用卡過度依賴,進而導致負債問題和生活質量下降,這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調查顯示,2011年,中國青少年中僅20.8%會為未來存錢。
國內中小學財經素養教育尚未形成學科體系
事實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意識到,提高普通市民的財經素養對于國家發展至關重要。也有研究表明,提高青少年的財經素養,越早進行系統教育,效果越好。
朱小虎認為,財經素養的培育不等于讓學生學會賺錢和花錢,更重要的是豐富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尤其是幫助其正確認識金錢、使用金錢,這將有助于提高他們成年之后個人和家庭的生活質量,進而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在我國,北京、上海和廣州中小學生的財經素養教育起步較早,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也要看到,國內中小學財經素養教育尚未形成學科體系。朱小虎表示,財經素養教育應該是跨學科的學科教育,如金融知識與語文、數學等其他學科相融合,通過呈現真實的場景,讓金融知識和技能在場景中得以運用;財經素養的培育不能以考試作為牽引,應通過課程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參與其中。從這點來看,課程的設計、教材的研發、上課的組織,以及課后評價等環節,都需要特別考量。
9月起,楊浦區教育局牽頭組織,由上海財經大學附屬中學作校成立了“財智”創新實驗室聯盟。聯盟中包括遼陽中學、平涼路第三小學等八所學校,聚焦中小學生的財經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培育,在課程、活動和教師培訓等方面展開實踐研究。(記者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