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申多校劃片,廣州招生是否有變?
廣州市教育局回應:義務教育招生政策仍保持穩定
近日,教育部再提多校劃片促進教育均衡的政策,一時間“學位房可能白買了”的消息瘋傳。假如教育部這一要求真在廣州落地,是否會改變當下的招生方式?23日,廣州市教育局首度回應表示,今后一個時期,廣州市義務教育招生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定,至于學位房是否會白買,教育局并沒有正面回答。
回應廣州一直是“多校劃片”
廣州市教育局表示,多年來,廣州義務教育招生實行對口直升和電腦派位,較好地解決了廣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需求,電腦派位就是“多校劃片”的一種具體做法,體現了教育部關于“多校劃片”的精神。
廣州市教育局負責人還說,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以區為主、實行屬地管理,教育局會要求并指導各區,結合實際貫徹落實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精神。值得關注的是,據透露,2015年2月,經廣州市政府同意,廣州市教育局印發了《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工作指導意見》。“該文件有效期3年,今后一個時期,我市義務教育招生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定。”該負責人說。
“就廣州而言,學區化建設并不是新鮮事。”該負責人介紹,2007年越秀區就啟動了學區化建設工作,海珠、荔灣、天河等區也一直在以不同形式進行探索。由于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管理,各區實行學區化建設的基礎和方式不同,“廣州將繼續指導各區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探索或推進學區化建設。”
現狀:小學仍是“單校劃片”
事實上,從教育部到廣東省教育廳,去年已先后兩次提及“多校劃片”這一概念。所謂“多校劃片”,對于小學招生,是指片區內多個門牌號對應多所學校;對初中招生,則是指多所小學對應多所中學,這種“多對多”的關系最終會采用電腦派位的方式決定個體的對應所屬。
這種“多校劃片”的方式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均已試行。以深圳為例,深圳去年發布的義務教育招生工作指導意見提出,從2015年起,試行大學區招生制度。各區可根據“相對就近、教育均衡程度相當、學校相對集中、九年一貫對口”要求,以社區、街道等為片區設置大學區,家長可自愿在學區內為孩子報讀2-3所學校,按志愿次序和積分高低依次錄取。
而在廣州,目前越秀、荔灣、海珠等多個區的小升初公辦學校派位已實行“多校劃片”,但小學階段招生仍試行“單校劃片”地段派位或對口直升。“單校劃片”的操作辦法為門牌號與地段學校“一對一”,由此,許多家長不惜花重金買下學位房,以求可以獲得名校學位。
趨勢:打破“學位房”神話
教育部門多次重申“積極穩妥采取多校劃片”,無疑讓“大手筆”買下學位房的家長十分焦慮。皆因倘若將門牌號與地段學校的“一對一”關系變為“多對多”關系,即便買了學位房都不一定能讀上家門口的名校,而是要考搖號碰運氣決定學位所屬。
教育部還強調了“就近入學”并非直線距離最近入學,之所以要如此明確的確定,也是想以政策的形式給那些購買學區房、子女卻上不了名校的家長一個解釋。
此前,國家工商部門也明令禁止房地產開發商以“學區房”作為促銷噱頭。由此可見,“學位房”是否白買了誰也說不準,但相關部門已經在企圖打破“學位房”的神話,好讓群眾不盲目擇校。
觀點學區劃分購房仍是剛需
至于學區化時好時壞,則有不同的聲音。有業內人士認為,教育部設定了一個較為充分的前提條件,即合理確定片區范圍、完善劃片工作機制。其“理想”狀態就是確保實現教育的均衡、公平。但就像“五個手指頭不一邊齊”一樣,絕對的均衡與公平是根本無法實現的。由此,根據學區劃分購置房產依然是眾多學生家長及準學生家長的“剛需”。
也有教育界人士認為,實行學區化入學未必是壞事。實行學區化之后,家長可以根據離家遠近、學校特色等來選擇學校,跟現在單一的選擇相比,家長的選擇多了。一旦有了選擇權,可能家長就不會舍近求遠去跨區擇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