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課外補習已成為許多家庭繞不過去的坎。越來越多的小學生卷入課外補習,強度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超前。
那么,小學生參加校外輔導的現狀究竟怎樣?它對學生個體甚至整個基礎教育生態又有著怎樣的影響?這些,都是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家長亟須了解的事實,也是當前教育研究的盲區。從2012年開始,筆者依托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對北京市小學階段校外輔導班作了專題研究,試圖從理論和事實兩方面解答上述問題。
小學生進入課外補習市場的時間越來越提前
筆者于4月在北京市某示范初中進行問卷調查。該校初一至初三共1798名學生,參加調研的學生有1691人,其中有效問卷163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90.93%。有效問卷中,初一學生552人,初二567人,初三516人。
在我們的問卷調查中,學生在小學階段參與過語文、數學和英語三門課程中至少一門課程補習的比例高達92.2%,并且樣本中的三屆學生進入小學課外補習市場的時間越來越提前。
學生在某一年級第一次參加相應課程課外補習的人數,和各年級參加該課程課外輔導的學生總數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從中可以看出,很多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陸續卷入“補習大軍”,總的補習人數也在小升初的關鍵階段??五年級??達到高潮。
圖1:小學階段在各個年級第一次參加校外輔導的學生人數
圖2:小學階段各年級中參加校外輔導的學生人數
調查還發現,小學一年級時,學生參加英語課外輔導的可能性最大,數學次之,語文最低。到了小學五年級還沒有參加過任何數學或英語課外補習的概率已經非常低,而語文略高。這與小升初重視數學和英語成績的現象也是一致的。四到五年級之間第一次參加校外輔導的概率也是最高的。
關于小學生參加校外輔導早晚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性別、同伴影響、母親受教育程度等。具體說來,女生比男生更早進入英語補習市場,而更晚接受語文課外輔導;某個小學生周圍好朋友參與補習的人數越多,該生越傾向于更早進入補習市場;學生母親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則越早參加數學和語文輔導,父親學歷則對其參與課外補習的早晚無顯著影響;來自非重點小學的學生比重點的學生要更早進入數學補習市場。
校外輔導真的有用嗎?
家長熱情參與校外輔導的一個重要前提假設就是“課外補習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越早參與越能在以后的學業競爭中獲得優勢”,事實真是這樣嗎?
雖然目前國內外探究課外補習對學生學業成績影響的研究不少,但主要是對短期影響的考察,缺少對長期影響的評估。為此,我們從實證角度出發,追蹤分析學生小學1至6年級參與校外輔導的經歷對學生升入初中后的學業成績起點和增長速度的影響。采用的數據為問卷調查所得數據和校方的管理數據,該數據包含上述學生在小學階段參與補習的情況及其在初中階段的歷次期中、期末考試成績。
在剝離了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職業社會地位等家庭背景的影響之后,我們發現,學生在小學階段參與語文、數學和英語補習對其初中階段在對應學科上學業成績(起始值和增長速度)的影響各不相同。
整體來看,小學階段過早、大量參與數學校外輔導對提高學生升入初中時的初始成績有幫助,但對學生在初中階段數學成績的長期增長速度卻有負面影響;小學階段參與英語課外補習對初中英語的起點成績有正向影響,對之后的英語增長速度無顯著影響;小學階段參與語文課外補習對初中學業成績(包括初中語文的起點成績和學業增長速度)的影響不大。
圖3:小學階段參與數學補習與未參加補習兩組學生初中數學成績趨勢示意圖
圖3直觀地說明了整個小學期間補習和不補習的兩組學生在初中數學學業表現上的平均差異,其中橫軸為時間,表示學生從初一上學期至初三下學期參加的11次期中、期末考試(不含初三下學期期末),縱軸為相應考試中數學成績的標準化分數(均值為0,標準差為1),實線表示小學階段全程參與數學校外輔導的學生,虛線代表在整個小學階段未參與數學補習的學生。
從中可以看出,剛入初中時,補習組的平均數學成績相對未補習組有0.8個標準差的優勢,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相對優勢逐漸減小,到初三下學期期中時這一優勢已減小至約0.3個標注差。雖然我們的數據只追蹤到了初中后期,補習對學生高中甚至更長期的影響尚不得知,但是照目前的趨勢來看,情況不容樂觀。
為什么小學階段早早、大量參與的數學課外輔導,反而不利于初中階段的學習呢?我們搜集了小學一到五年級的校內數學教科書和課外輔導機構的數學講義,按照國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每個知識點的難度進行打分,進而比較校外輔導班中和學校中的知識點之間的難度差異。
我們發現小學奧數班教學難度已經超出國家教學大綱規定的難度4年之多。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課外補習往往以超前、灌輸和高強度重復練習為特征,而并不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循序漸進式的培養。搶跑式的補習雖然能使學生在進入初中時取得分數上的優勢,但它嚴重違背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不利于培養學生系統的數學思維,并且抑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此外,小學生由于提前在校外學習了知識點,知道了很多典型題目的答案,在學校上課時便容易不認真聽講、不愿意踏踏實實地跟著老師進行數學思維的訓練和數學興趣的培養。再加上長期大量、高難度的練習容易打擊學生自信,使其喪失學習興趣,甚至對數學產生反感。這些學生進入初中后,不論是在數學思維能力上還是在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上都后勁不足,于是逐漸喪失搶跑優勢。
校外輔導破壞基礎教育生態
教育以其特殊的社會性決定了課外補習所影響的絕不僅僅是學生個體。越來越多的學生過早涌入家教市場,不僅不利于學生健康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生長期的學業發展,還會對整個基礎教育生態產生負面影響。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學生家庭。校外輔導是對整個家庭財力、腦力和精力的巨大考驗。很多家庭犧牲了大量節假日和周末時間用于接送和陪同孩子上輔導班,這些時間本可以用于素質教育、家庭娛樂和親子交流,以培養孩子健康的性格、人格和價值觀。這些方面的和諧發展遠比短期認知能力的思而學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重要。
課外補習經常被比作主流學校教育的“影子”,不過和自然界的“影子”不同,這個“影子”會反過來影響它的主體??正常的學校教學。
訪談中,學校教師們普遍反映,幾乎全員參與的小學課外補習對正常的課堂教學構成很大挑戰:一方面,由于補習常常采用灌輸碎片式技巧和重復練習的方法,不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系統思維的培養,學生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需要教師花很大工夫在課堂上進行基礎訓練和思維矯正;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學生已經提前學習了知識點,課上老師講授時就容易把本該認真講解的內容一帶而過。這對于沒有上課外輔導班的學生就非常不公平,迫使他們也不得不去校外提前學習。
家庭和學校是社會的縮影,課外補習給學生及其家庭、學校所帶來的各種壓力和負擔也是給整個社會帶來的壓力和負擔。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并無實質幫助甚至會有負面影響的補習活動中,這樣的社會代價需要政策制定者全面考察慎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