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是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按照此前人社部給出的時間表,該方案將在今年向公眾征求意見,2017年正式出臺。下面是詳細內容,歡迎閱讀。
根據新華社整理的中央部委民生工作清單,“延遲退休方案”已被列入今年的工作重點。人社部表示,延遲退休的政策目前仍在研究中,會適時向社會征求意見。
實施“延遲退休年齡”的政策,是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按照此前人社部給出的時間表,該方案將在今年向公眾征求意見,2017年正式出臺。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目前方案仍在抓緊制定中,會適時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延遲退休政策最根本的原則,是“小步慢走,漸進到位”,為了給公眾做好心理準備的時間,政策出臺后至少五年,才會漸進式實施。
據報道,人社部已多次證實延遲退休政策將推行,但在延退政策出臺前,發改委等部門的調研結果并不理想。據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改革司人士透露,在有的地方特別是地市一級,出現了退休年齡54歲現象,有地方政府還鼓勵提前退休,部分國企則出現了退休后退休金比退休前收入還高的情況。
自延遲退休被提上日程以來,“如何漸進”“誰先延退”等問題就備受輿論關注。此前有消息稱“延遲退休公職人員將先行”,這遭到人社部方面否認,卻也能說明社會對退休政策公平度的敏感。
在此背景下,部分財政供養人員、國企職工能逆其勢而行地提前退休,難免刺激到要被“延退”的廣大人群,削弱乃至透支公眾對延遲退休的認同感。
畢竟,彌補養老金缺口、沖抵逐漸減少的人口紅利,被普遍認為是延遲退休的兩個重要意圖。而某些公職人員卻能“先天下之憂而樂”,未到法定退休年齡離崗或提前退休,這不僅造成人力浪費,社保繳費年限壓減的同時提前領取養老金,還會擴大養老基金收支缺口。
31個省市區上調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具體辦法各不相同,一般采取普遍調整和適當傾斜兩種方式。以湖南省為例,普遍調整,每人每月增加基本養老金110元,再按本人繳費年限,每滿1年,月基本養老金增加2元。
適當傾斜,年滿70周歲不滿80周歲的退休人員,每月增加50元;年滿80周歲的退休人員,每月增加70元。在調整幅度上,各地基本按照國務院要求,上調幅度均為10%左右。以河南省為例,2013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1764元,調整后月人均增加176元,增幅約為10%。
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答:《社會保險法》第十五條規定:基本養老金由統籌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基本養老金根據個人累計繳費年限、繳費工資、當地職工平均工資、個人賬戶金額、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因素確定。
簡單來說,參保人員在在職繳費期間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越多,那么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就越多,這充分體現了個人享受的權利與其應盡的義務成正比。即長繳多得、多繳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