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形成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政策框架,堅持和貫徹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一系列重大經濟理論創新和決策部署,體現了對經濟大勢的準確把握,為我們牢牢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戰勝各種困難挑戰,推動經濟穩步前進提供了科學指引和根本遵循。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收集的關于兩聚一高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于兩聚一高心得體會1】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提出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中央對江蘇一以貫之的明確要求,也是全省上下的共同愿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內涵,第一個是“高”字,主要是指質量高、標準高;第二個是“全”字,主要是指惠及全省人民,確保在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第三個是“新”字,主要是指主動適應新常態,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發展。為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代會鮮明提出“聚力創新、聚焦富民”,一個是提升發展水平的核心戰略,一個是實現全面小康的根本要求,分別突出了發展動力和發展目的,這是今后五年我省的發展取向、工作導向、奮斗指向,也是我們最應干、能夠干、必須干好的事情。全省上下要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集中政策,在“兩聚”上求大突破、見大成效,打開發展新天地,展示決勝全面小康的過硬成果。
之所以把創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是破除發展的瓶頸制約,迫切需要創新;二是江蘇科教資源豐富,擁有厚實的創新“家底”;三是江蘇經濟已經從“數量追趕期”步入“質量追趕期”,創新必須成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走有江蘇特色的創新之路,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最有條件的、最具優勢的領域,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要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快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把創新貫穿于一、二、三產業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著力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實體經濟發達是江蘇的鮮明優勢,要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智能制造快速發展,促進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提升產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重塑傳統優勢產業的競爭力。要著力抓好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集聚創新人才,打造平臺載體,構建創新生態,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動力和活力。面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臺一些政策都屬于“小刺激”“微刺激”,唯有改革才是真正發揮長效作用的“深刺激”“強刺激”。對江蘇來說,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特別是打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攻堅戰,政府要樹立市場化的思維、包容性的思維、服務的思維、開放的思維。
聚焦富民是民心所盼,我省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夠相稱,蘇北地區特別是農民收入還比較低,即使在蘇南地區,富民也有很強的訴求。聚焦富民,首要的是增加居民收入,要降低門檻、創造條件鼓勵百姓通過創業致富;堅持產業升級和擴大就業規模、調整就業結構聯動推進,實現更加穩定更有質量的就業。聚焦富民,必須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農村低收入人口脫貧。聚焦富民,必須著力解決好老百姓看病、上學、養老、生態“四個焦點問題”。要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愿望,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著力打好治氣、治水、治土三大攻堅戰,力爭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的根本性好轉。
把黨代會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關鍵是要把各級黨組織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更好地團結帶領全省人民投身到“兩聚一高”的實踐中去。堅持挺紀于前,堅持領導干部帶頭,用紀律管住大多數,使遵規守紀成為江蘇黨員干部隊伍的鮮明特質。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認真落實反腐敗“老虎”“蒼蠅”一起打的要求,著力解決好發生在基層的腐敗現象。要建設勇于擔當、實干進取的干部隊伍,提振干部精氣神,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
【關于兩聚一高心得體會2】
省黨代會確定的宏偉藍圖令人無限憧憬,但是,藍圖不會自動變為現實。不抓落實,再美好的藍圖也是空中樓閣。
“奮斗目標的實現,是靠干出來的。”“要在整治懶政怠政、為官不為的同時,更加注重健全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大力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濃厚氛圍。”黨代會報告傳遞出崇尚實干的鮮明導向。
要?力同心干。新目標就是新使命。黨代會明確了奮進目標、主攻方向之后,全省上下必須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為“兩聚一高”努力奮斗。“最偉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無論是圓夢高水平全面小康,還是建設新江蘇,都沒有局外人。特別是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負責擔當,當好帶頭人。要沖鋒在前、示范引領,做到接受任務不講條件、執行任務不找借口、完成任務追求圓滿。要求真務實,苦干實干,做出實實在在的業績。
要搶抓機遇干。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歷史正在為我們開啟一道難得的“時間窗口”。我們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不斷開辟發展新境界。一方面,要抓住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創造的歷史性機遇,大力推動理論創新這個“腦動力”創新、制度創新這個“原動力”創新、科技創新這個“主動力”創新、文化創新這個“軟實力”創新,讓改革創新成為江蘇最鮮明的時代特征。另一方面,要抓住“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等國家戰略機遇,在大發展格局中統籌區域發展。蘇南地區要著眼于引領型發展,為全省轉型發展提供示范。蘇中要重融合、創特色,加快融入蘇南、融入長三角核心區。蘇北要擺脫傳統路徑依賴,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要大膽探索干。實現“兩聚一高”不可能一路坦途。當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我們面臨更多風險挑戰。此時,必須旗幟鮮明地鼓勵探索創新、提倡負責擔當。我們容許干部改革探索有差錯,但絕不容許干部不作為,不能簡單以一時一事衡量干部,不能簡單以成敗論英雄。黨代會報告提出健全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就是要努力營造一個相對寬松包容的環境,增強領導干部敢做善為的“底氣”,讓他們放開手腳抓改革謀發展。當然,我們說容許試錯、寬容失誤,不是縱容犯錯。若是領導干部以權謀私、利益自肥,再小的錯誤也不能容忍。因此,我們也要區分“敢作為”與“亂作為”,避免“拍腦袋”決策帶來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