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長征勝利80周年重走長征路活動心得體會1: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7月13日上午,“重走長征路青春心向黨”上海青年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紅色尋訪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舉行。
本次活動通過招募選拔,匯聚了來自滬上15所高校的20名90后大學生以及25名青聯委員、青年企業家等青年群體參與。他們將在12天時間內跨越五省,從上海出發,尋訪于都、遵義、瀘定、吳起、延安等地,重訪長征沿途重要地點以及長征親歷人物,追憶歷史并從中發現國家在改革中發生的巨大變化,重溫長征精神、開展公益活動、參與社會實踐,深刻感受和學習長征精神,為實現“中國夢”奉獻青春智慧。
團市委書記徐未晚在講話中指出,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帶領上海青年重走長征路,就是為了從這段歷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時刻提醒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希望全市青年深入重要講話精神,深刻了解長征歷史,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用青春夢托起中國夢。
新民晚報黨委書記、總編輯陳啟偉指出,這批90后大學生隊員將通過文字、攝影、攝像等全媒體表現手段,運用微博、微信、網絡直播、粉絲互動等豐富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傳展示這次活動,吸引他們的同齡人關注,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和傳遞*的長征精神。
啟動儀式上,上海紅軍后代聯誼會會長、曾經11次重走長征路的鄧玉平老師結合自身經歷,為隊員講述了她心目中的長征故事;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播雷小雪、臧熹在啟動儀式上與出征的青年隊員們一起朗誦了《長征組歌》。支持單位代表為隊員們送上了包括藥品、背包、衣服在內的統一裝備和《長征》書籍,主辦單位領導為出征隊伍授旗。
本次活動由團市委、市青聯、市學聯、市青基會、新民晚報社、上海廣播電視臺等單位聯合主辦。
慶祝長征勝利80周年重走長征路活動心得體會2:
7月1日,同志在慶祝建黨95周年的大會上作的“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報告中強調,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了95年的歷程,但全黨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要面向未來,敢于面對各種挑戰!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結合我們開陽實際,80年前,紅軍長征到貴州,曾三次經過開陽。足跡遍及花梨、馮三、楠木渡、永溫、雙流、禾豐、南江、龍崗、高寨等十個鄉鎮,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眾多的革命文化遺跡,給開陽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開陽縣發展紅色文化,打造紅色旅游名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的黨員干部即將從花梨鎮清江村到巖腳寨組落旺河渡口再到烏江的重要渡口--桃子臺渡口的一次徒步活動。這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紅色旅游活動,更是一次紅色紀念活動、紅色考察活動,還是一次紅色教育活動。
重走長征路、重溫革命史,親身體驗當年紅軍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人類發展史上的壯麗凱歌,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舉措。此次重走長征路,絕不是簡單的徒步觀光,而是一次體驗長征精神,學習長征精神,弘揚長征精神的思想升華過程。我們要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向社會展示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風貌,帶動全體干部群眾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共謀發展。希望全縣各級黨組織結合實際,在10月下旬前把形式多樣的“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重走長征路?重溫革命史”群眾性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好、開展好。
當前,我們正站在脫貧攻堅的新起點,進入了轉型跨越的新階段,已經開啟建設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的新征程,實現由資源型城市向創新型城市轉型跨越的任務十分繁重。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重走長征路?重溫革命史”,就是要傳承紅軍長征精神,構筑“精神高地”,進一步提振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的精氣神,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奮力后發趕超,實現同步小康。
我們要通過開展“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重走長征路?重溫革命史”主題教育活動,達到重溫紅軍長征艱苦卓絕的光榮歷史,緬懷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謳歌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的豐功偉績的目的,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牢記歷史、不忘過去,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激勵大家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為“一個核心、三大任務、四大支撐、五大保障”總體布局和“五大建設、六大戰略、五大創建”目標任務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慶祝長征勝利80周年重走長征路活動心得體會3:
在隆重慶祝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今年8月中下旬,我有幸加入了中國教育電視臺“百萬青少年網上重走長征路”活動的一段報道行程,這是我記者生涯中第二次走上這段光輝的征程,十年前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時,我和同事王東也曾經參加過一次“長征路上看教育”的報道活動,歷時20余天,爬雪山、過草地……,主要對紅軍長征
路四川境內的教育情況進行了較為深入詳細的報道,這次長征路我主要集中在貴州境內的赤水境內,盡管兩次所走的地點不同,時間長短也不一,但感受卻是相同的。
由于是中途參加,需要自行趕到赤水縣與大部隊會合,我選擇了從北京飛到四川境內的宜賓,據別人介紹,從宜賓到赤水距離最近。我是晚上到的宜賓,正值四川近百年不遇的高溫干旱,一下飛機,一股熱浪撲面而來,每一個毛孔驟然張開,汗水汩汩地往外冒,此時我真的恨不得把衣服脫光鉆進冰箱,而據當地的人說,夜晚已經要比白天好多了,在北京看報道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到高溫干旱難受,可親臨其境才知它的猙獰與恐怖,而我們參加“網上重走長征路”報道的記者已經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了半個來月的日子了,真不知他們是怎么走過來的。與天氣惡劣情況成正比的還有道路,雖然公路已與十年前的泥濘土路不可同日而語,如今大多數都是水泥或柏油路,但蜿蜒曲折卻沒有絲毫改變,我自認為是很喜歡乘坐汽車的,可是在那彎彎曲曲的山間公路上,急轉彎成了司機的慣常操作,我好幾次胃里翻江倒海,肚子里的東西涌到了嘴里,硬是被我又吞了回去,而我乘坐的大巴沿路只要有人招手都停,乘車的大多是當地沿線的農民,一會兒上來一個背簍里裝著雞鴨鵝的,一會兒上來一個帶著小豬的,…….,高溫下的空氣中彌漫著陣陣混合的臭味,據我們的記者說過去的十多天來,他們的旅途大多是這么進行的,對他們采訪的艱辛與不易我已有了直接的體會。
在赤水的采訪活動進行得很順利,雖然是假期,但為了配合我們“網上重走長征路”開關儀式活動的舉辦,赤水市教育局給與了我們很大的支持,當地的學校也是熱情很高,借場地,通知組織學生,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當地老百姓的熱情與豪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電教館的劉主任就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每天他親自駕車協助安排我們的采訪活動,許多的采訪線索都是從他那里得到的,其中我們做了一個有關四渡赤水城市雕刻的報道,當時缺乏背景資料,為了搞清楚真實情況,劉主任費勁了周折,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打聽并核實情況,最后終于給我們找到了最真實的情況資料,使我們的報道順利完成;還有一個情況讓我覺得不得不提,那就是他不僅把每天的采訪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連吃飯也做了精心安排,讓我們嘗遍了當地有特色的美食。大家都說,雖然采訪辛苦,但看到這么質樸善良的人們,那點辛苦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兩次參加重走長征路的采訪,讓我對長征精神有了深深地認識和感悟。我們紀念紅軍長征的勝利,要紀念什么,紅軍的那些精神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紀念的目的又是什么?十年前的那次采訪,我更多關注的是當地貧困的生活狀況以及亟待發展的落后教育局面,因為十年前長征路上許多地區的經濟狀況還相當艱難,我們重走長征路的記者做得最多的采訪報道就是把當地面臨困境的經濟和教育現狀進行客觀展示,呼吁政府和社會各界不要忘記長征路上的人們,給與他們幫助和支持,促進經濟的發展,讓當地貧困家庭的孩子有學上、有書讀。十年后再走踏上長征路,我也在思索我們重走長征路的目的。
盡管長征沿路各地的經濟與其他地區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但縱向來看,無論是經濟還是教育,其現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雖然談不上富足,但已經不再為溫飽發愁,這些地區已經率先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孩子們也不再怕家里交不起學費沒有書讀而擔心了,學校已經成為了當地最好的建筑,看到這些寬敞明亮的教室,我的心思漂回到了十年前在四川小金縣內看到的一個情形,那是由一座山里的寺廟變成的學校,破破爛爛的土墻已經搖搖欲墜,由茅草搭成的屋頂顯然不再起作用,學生說下雨時屋子里泥濘不堪,不下雨時就塵土飛揚,學生的桌子和凳子都是石頭做成的,而這里氣溫經常是幾度甚至零下,就是在這樣四面透風的地方卻有著二十幾位孩子讀書,他們的老師也只有一個。
在那里,我們記者們的心情都很沉重,那時我對長征精神的感悟就是要讓孩子上好學。正如我采訪當地的一位負責人時他說的一句話,“我們對長征精神的領悟就是無論如何要通過努力改變我們落后的經濟面貌,讓我們的孩子在像樣的教室里讀書”,樸實的話語道出了他對長征精神真諦的領悟,這也讓十年前初出茅廬的我感到了一種責任。
這次采訪,我不再把主要目標放在呼吁上,而是更加關注人們對長征精神的認識和行動上,應該說,在赤水這片當年紅軍戰斗過的紅色土地上,許多當地的老百姓對紅軍精神都有著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特別是當地政府為此也進行了許多努力。不過,我們在大街上進行的一次隨機調查卻讓我們感到有些失落,竟然在我們調查的二十來個青少年中,有一半左右的不知道紅軍曾經經過赤水,四渡赤水之戰就更是知之甚少了?磥,弘揚紅軍精神的宣傳依然任重道遠。
十年間,兩次踏上長征的征程,我深深領略到了弘揚長征精神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將把傳播長征精神作為自己的一項長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