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學一做已經開展一段時間了,以下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提供的相關的課件內容,快來閱讀吧。
兩學一做課件
“1948年11月,我第一次見共產黨的部隊。嘿!這些軍人不一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報告廳里,年過八旬的老黨員、盧溝橋事變親歷者鄭福來老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近百名大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我是土生土長的宛平人,打小兒就住在盧溝橋畔,1937年日本鬼子來的時候,我只有6歲。我親眼見過日軍的濫殺無辜和作惡多端。你們進城的時候看到了吧,城墻上的彈痕、豁口,這些都是日軍侵略的鐵證。”新中國成立后,鄭福來擔任了盧溝橋鎮鎮長。幾次城墻大修,他都要求保留彈痕,“就是為了警示后人。”
臺下,大學生邊聽邊記筆記。在互動交流環節,有大學生黨員舉手提問:“聽說您幾十年來一直在盧溝橋畔義務講解抗戰歷史,不計報酬,您是怎么堅持下來的?有人說您是為了出名,是么?”
鄭福來笑了,手敲著桌子,一字一頓地說:“不懂歷史就沒有根,要做個有根的中國人!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那段歲月,我希望通過我的講解,傳播真相,讓更多的人銘記歷史。”
自5月21日首都大學生“憶抗戰 學黨史 強黨性”黨課活動啟動以來,8位黨史、抗戰史專家學者和道德模范登臺講黨課。抗戰館館長李宗遠以《關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系列重要論述解讀》為題為大學生黨員上了第一堂紅色黨課。他以其獨特的視角講述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的巨大貢獻、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正視歷史問題等熱點問題,還結合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談了大學生黨員如何學,怎么做的認識。目前,已有首都高校近千名黨員到抗戰館看展覽、聽黨課。抗戰館還收到了大學生黨課心得體會十余篇。
一些機關企事業單位也慕名前來,要求聽一堂“兩學一做”紅色黨課,其中包括國土資源部、共青團北京市委和北京環衛集團等多家單位。
抗戰館機關黨委書記唐開文表示,通過開展首都大學生“憶抗戰 學黨史 強黨性”黨課活動,抗戰館全面整合了社會和館內各種資源,形成了面向全社會的開放式黨員教育大課堂,抗戰館全體黨員都參與其中,受到了教育,實際上也檢驗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實際成效。
抗戰館教育交流部在展廳設立了黨員先鋒崗,全體黨員都佩戴黨徽上崗。抗戰館還為各單位黨委、黨總支、黨支部提供黨旗誓詞背板、敬獻鮮花和流動音響等服務;開放首都大學生“憶抗戰 學黨史 強黨性”黨課活動資源,為在京各機關單位提供課程目錄,安排館內黨員學者講黨課;辟出學術報告廳、多功能廳、會議室等場所供各單位集中學習研討和組織黨日活動。
兩學一做課件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開展好本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關鍵要把思想政治建設落實在日常,要把思想改造落實在經常。對于廣大黨員干部來講,必須上好“自覺”這堂課。
自覺堅持領導帶頭。焦裕祿同志也有句話說得好,叫“干部不領,水牛掉井”。這都說明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為榜樣就是大家看齊的方向,也是大家前行的方向。對領導干部如何參與本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縣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要在學習教育中作出表率,緊密聯系領導工作實際,學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要求更嚴一些、更高一些。”其實,黨員領導干部平時如何學的,如何做的,普通黨員干部群眾不僅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長期來看肯定還會有一些人去效仿。自己不好好學,怎樣要求別人?自己不好好做,怎樣帶好隊伍?
自覺強化問題導向。共產黨人最講“認真”二字。“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學好做好的最終方向都是為了解決好存在的問題,如果只是學了、做了,但最后問題仍然是問題,那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學”要帶著問題學,“做”要針對問題改,堅持“學要學到位、做要具體化”。不能大而化之,“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也不能不分主次,“撿到筐里都是菜”;更不能亂彈琴,“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一個黨員只有切實解決好自身和實際工作中的一個個具體問題,才能讓群眾看到我們的新氣象、新面貌。
自覺建強戰斗堡壘。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的基層黨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量的基礎。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中央之所以在全黨開展本次學習教育,歸根結底還是要把我們的戰斗堡壘建設好、鞏固好、發展好。因此,各級黨委必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決整頓不合格基層黨組織,全面補齊制度短板,使黨的組織生活、黨員教育管理嚴起來、實起來,全面解決好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真正將每一個戰斗堡壘都打造成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