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黨組織:
學習和堅持黨風廉政建設,是每一名黨員干部都必須時刻堅持的方針和原則。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和青年黨員,更應該從頭做起,自覺學習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地學習和加強對腐敗行為地認識,自覺樹立反腐倡廉的意識,潔身自好,努力把自己培養成讓黨放心,人民相信的接班人。
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堅決懲治和有效預防腐敗,是黨必須始終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的貫徹實施,體現了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打擊腐敗的重要舉措和決心。從個人生活到組織生活以及工作,從領導干部自身到其家屬,從基層到中央,以及對違反該準則的黨員領導干部的處罰,對廉潔從政可能出現的問題都作出明確的說明和規定,具體、細致,一目了然,這給黨員領導安裝了警報器,架起了高壓線,同時也貼了一道“護身符”。
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三大黨風建設,它要求我們自覺做到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在黨員和人民群眾中發揮表率作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必須模范遵守黨紀國法,清正廉潔,忠于職守,正確行使權力,始終保持職務行為的廉潔性;自覺弘揚黨的優良作風,求真務實,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是隨著新時期黨的建設特別是反腐倡廉建設的不斷深入,適應現實需要而作出的對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的明確規定,是在堅持三大黨風建設的基礎上,根據現實依據對黨風建設的細化,對黨員領導干部的行為起到一定的引導、教教育城育和約束作用。
樹立反腐倡廉的意識,教育和準則規定是基礎,但是單靠教育和準則規定還不能很好的約束黨員領導干部的行為,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拓寬群眾參與反腐倡廉工作的渠道。職能部門的能力畢竟有限,如何實現對廣大黨員干部的有效監督還要走群眾路線。無論是實名舉報還是網絡舉報,都要依靠群眾,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將反腐監督的防線無限擴展到群眾,由定性檢查變為隱形監督,由被動查處變為主動揭發,由暗中保護變為陽光亮劍,如此一來,才能不斷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第二、開放政府,對公眾開放大部分的官方信息。政府信息公開化,提高政府決策透明度,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建設服務型政府,從中也可以體現黨的政策和執政理念,也是對黨員領導干部的工作的監督,*紀律檢查委員會也可以從中加強對黨員領導的監督力度。
第三、定期就政府提供服務的問題進行民意調查。政府對黨中央政策的執行力度或者在關系到國計民生利益的工作上,可以通過民意調查來檢驗黨員領導干部的工作情況,也可以作為內部資料作為對其的工作考核,并就民意調查結果展開研究調查和歸檔處理。
第四、在黨內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討論,加強廉政建設的宣傳力度。開展和學習廉政建設,時刻提醒黨員領導干部自覺樹立反腐倡廉的意識。在黨內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大會,是針對第三點的民意調查結果來進行討論的,這樣可以檢查黨員干部的工作情況,改進工作方式,在實現黨內民主的同時,促進黨風的廉政建設。
促進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按照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要求,加強教育,健全制度,強化監督,深化改革,嚴肅紀律,堅持自律和他律相結合。同時,作為在校大學生和黨員的我們,更應該自覺學習廉潔從政的準則,樹立反腐倡廉的堅定意識。但無論怎樣,我們都要走群眾路線,主動接受群眾的監督,做一名廉潔修身的當代大學生。
此致
敬禮
匯報人:×××
××××年××月××日
敬愛的黨組織:
我們黨中央一直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在我看來構建一種和諧的文化對構建和諧社會有極大的幫助。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靈魂和隱性結構,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底蘊。正因為如此,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們總是力圖構建一種和諧的文化,以便從人們的內心深處給出一種價值標準,使這種標準內化為一種強大的自省力和約束力,在人們依據這種標準做出某種行為的時候,能夠“發而皆中節”,保持社會的和諧狀態。創建和諧文化作為治國安邦的基本理念和方略,對于中國社會的發展,對于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都具有深刻的意義。
它為我們考察和構建社會體制及文化形態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新的哲學理念、新的實踐邏輯,為我們實現科學發展、造福人民、推進文明提供了新的理論方向和思想動力。和諧文化的內涵和價值以及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作用,值得我們從哲學的思維方式和實踐邏輯的深刻層面加以把握和理解。
首先,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種文化哲學。作為文化哲學,它研究人們精神生活的一般規律和根本規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需要“和諧哲學”,強調各種積極的力量各盡所能,各得其所,互動互補,同心協力,為振興共同的事業而奮斗。和諧哲學是與改革、發展、穩定相適應的哲學,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使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哲學。所以,和諧文化的形成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和廣闊的文化背景,深度和廣度上的價值重建和文化轉型,激蕩著和諧文化產生強健的凝聚力,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作用。
其次,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種文化能力。文化的作用在于化入人心,日漸滲透,成為人們修煉素質和習慣的指引。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產、生活、思想、觀念、行為等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樣化。在多元化與多樣化的選擇中,東方與西方、文明與沖突、高雅與通俗、現代性與后現代性等現象造成了中國文化的繁榮與浮躁并存,斑斕與喧囂同行。我們面對多樣性,應積極有效地引導多樣性的和諧,妥善處理復雜的矛盾和沖突。
發揮和諧文化的能力,使和諧社會的思想道德要求內化為人民群眾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和諧文化需要對多元文化產生認同,不能簡單粗暴地壓抑和消解多樣性,而應運用和諧文化的操控能力,積極引導、協調、提升和規范多樣性,在多樣性之間求溝通、理解、對話和融洽,進而從中提煉出民族的向心力和前進力。
總之,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思想靈魂和精神實質,是建構和諧社會的底蘊。沒有和諧的文化,就沒有和諧社會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社會和諧發展的實踐追求,更不可能有社會和諧的實現。相應地,追求社會和諧的實踐又會推動和諧文化的發展,和諧文化是社會和諧的文化升華,也是人們追求社會和諧智慧的結晶。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有沒有和諧的文化,是一個社會能否和諧發展的所在,也是衡量一個社會是否和諧的重要標尺之一。和諧社會,既包含著和諧文化建設的內容,同時更需要和諧文化的引導和支撐。
和諧文化是社會和諧的精神歸依,也是社會和諧所必需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文化源泉,它對和諧社會建設具有觀念引導、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持的作用。和諧社會越發展,和諧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顯。對個體而言,和諧文化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準則;對全社會而言,和諧文化具有明確的價值導向作用,內含著人們高度認同的共同價值觀念。和諧文化的建設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應該是同步的,相輔相成的。建設和諧文化,是推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也也是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同時也是一名預備黨員,我們一定要學好專業知識,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讓自己的文化素養不斷提升,這樣才能為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貢獻力量。
此致
敬禮
匯報人:×××
××××年××月××日
敬愛的黨組織:
中國人做事都強調一個“真”字,早在幾千處前的中國圣人莊子猶為強調“真”。他在其名作《秋水》中說到“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這句話可謂道出了“真”的真正內涵。用“謹守而勿失”來勸誡中國共產黨謹守黨的宗旨,真地堅持、踐行黨的宗旨也是再合適不過了。
仍記得1991年響在我們偉大祖國北方鄰國的聲聲哀嚎,我們的老大哥??蘇聯宣告解體。從此陣營少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點,中國作為的大國要獨擋一面,帶領的兄弟們繼續摸索著前進。將近70年的歷史,曾經的輝煌就在這一朝一夕間灰飛煙滅。一個國家的滅亡,原因是復雜的,但是從一份當時蘇聯的民調中我們可以查覺到一個重要的訊息,即蘇聯共產黨沒有真地堅持黨的宗旨不動搖。
在這份民調中,蘇聯人民認為蘇聯共產黨只有4%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7%代表人民的利益,11%代表共產黨的利益,而卻有85%是代表共產黨員干部的利益,特別是代表高層干部的利益。從這里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蘇聯會解體,因為它已經完全背離了共產黨的宗旨,完全脫離了群眾,失去了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
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正是因為蘇聯共產黨早期矢志不渝地堅持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得到沙俄人民的擁護之心,但是經過近大半個世紀的打磨,蘇聯共產黨沒能將這一宗旨繼續貫徹到底,而引起了解體的悲劇。蘇聯共產黨是自掘墳墓、“自我掩埋”。
離蘇聯解體已經二十年了,這期間中國共產黨也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但中國共產黨堅強地挺過來了,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先考慮的位置,人民的利益在中國共產黨的心中高于一切。所以無論什么大災大難,只要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中華民族都能夠挺過來,就算是九八年的特大洪水,經融危機,零三年的非典,零八年南方的雪災,四川的特大地震,以及波及全球的經融危機,一零年的西南旱災,青海地震等等,我們始終相信,這都會過去,美好的未來還等著我們。
也因為在黨的領導下,我們中國才能夠迅速崛起,才能夠讓世界矚目,才能夠走到世界各地中國人都可以驕傲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確實,我是中國人,我很驕傲。我們的經濟每年快速增長,即使在世界經濟危機的低迷期也能夠以8%的速度高速增長;我們能夠舉辦一次高水平的奧運會,在奧運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我們能夠在汶川地震中迅速反應,全國萬眾一心抗震救災;我們能夠在上海舉辦一場“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
中國今天的光彩是共產黨昨天的汗水,中國今天的危難是共產黨明天努力的方向,我們相信黨,相信有一個如此真的宗旨,真地堅持,我們中華民族的明天會更美好!
此致
敬禮
匯報人:×××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