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明文分類
1、依據說明對象與目的的不同分為: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事物說明文:著重介紹說明事物的特點(如:形態、位置、結構、功能等)
事理說明文:著重闡明事物內在機理(如:概念、特點、種類、原因、規律等)
2、依語言特色分為:平實說明文、生動說明文
二、說明對象
1、分兩類: 實體事物 抽象事理
2、表述形式: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
3、把握說明對象的方法:
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
事物說明文一般情況下標題就是說明對象,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 事理說明文找準首尾的總結句,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4、考查說明對象:
A、若考全文的說明對象一般在標題中表明,有時選文無標題或標題中沒有直接表明,可在文中找到。
B、若考段落的說明對象,一般是出現在段首的中心句,有時在段間的承上啟下句中能找到。
三、說明對象的特征
說明對象的特征表現在構造(內外)、形態(大小、長短)、性質(軟硬、冷熱)、變化(動靜、快慢)、成因(簡單復雜)、功用(廣狹、正反)
概括說明對象特征的方法:
1、看標題(修飾、限制成分)
2、抓關鍵句(即含有許多能提挈、收束全文或文段的語言信息,常出現在開頭部分或結尾處,也有在承上啟下的中間)
3、若無關鍵句,歸納各段段意,總體分析后概括
4、借助說明方法概括
四、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發展、演變,表現為從古至今、具體日期等的依次推移。 另:介紹制作過程的程序,一般用時間順序。
2、空間順序:說明事物形狀、構造或參觀建筑物,表現形式有:上下、左右、前后、內外、遠近,表現為視線、方位的依次轉移
3、邏輯順序:闡釋事理(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系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安排),表現形式有:因→果,果→因,主→次,淺→深,現象→本質,簡→繁,整體→部分,一般→特殊
注意:有的說明文不單一用一種說明順序,答題時注意題目問法五、說明文的結構
1、總分式(包括總-分,總-分-總,分-總)
2、遞進式(各層意思逐步深入:從現象到本質,從性狀到用途,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部分,從主要到次要,從具體到概括)
3、并列式
(注意:事物說明文多用總分式結構,其中“分”的部分常按并列式安排;事理說明文多用遞進式)
六、說明方法及作用
1、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常見) 摹狀貌、引用、下定義、作詮釋、畫圖表
2、說明方法的作用:
答題思路:
①無論何種方法,都是為了說清說明對象的××特征
②應注意是為了說明本段中心句,還是全文說明對象的特征
3、常見說明方法作用:
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充分地說明了××的××特征
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具體準確地說明了××的××特征
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的××特征(增強了文章趣味性)
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鮮明突出地說明了××的××特征
運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條理清楚地說明了××的××特征
運用引用的說明方法,有說服力地說明了××的××特征(同時引詩文還可增添文采)
七、說明文的語言
1、基本要求:準確性。
涉及詞語類型:
①表程度、范圍或推測、估量、肯定強調語氣的副詞和數量詞。如:“目前”“大約”“也許”“可能”“一定”“必須”“之一”等
②表數量的詞。如:“左右”“上下”“不少”“絕大多數”“至少”“不下于”等
③“據說”、“相傳”、“據介紹”等一些短語,表示材料來源的不確定性
2、語言風格:在準確性的前提下“平實”(大多數說明文) “生動”(多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或生動描寫)
3、題型及答題模式:
考題題型舉例
A:問某詞或短語能否刪去,說明理由
答題思路:①判定“不能刪”;②簡單釋義該詞;③結合原文句意具體分析說明;④去掉后語義變化為××,不符合實際;⑤歸結到“這里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上
B:問某詞或短語的作用或表達效果
答題思路:該詞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或××事理,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題型
C:說說文章語言特色
答題要點:抓核心詞“生動”,關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增添趣味性,激發閱讀興趣,富有文采,增強表現力。
D:自主尋找體現語言準確的詞并簡析
答題要點:①選例要典型 ②答題模式同題型A
八、其它題型
1、標題作用:①點出說明對象;②說明說明對象的特點或作用;③(新穎、生動、有趣)吸讀者,激發閱讀興趣
2、指代類——“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么
答題思路: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注意:有時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