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是幾歲到幾歲
不知道爸爸媽媽是不是和作者一樣,發現孩子的表現似乎是“貓一天狗一天”,幾天很乖,幾天又很調皮? 其實,這種情形被稱為“成長的交織”—— 孩子的成長過程并非呈現直線上升趨勢,而是穩定期與不穩定期交替出現,呈現出一種好、壞交織,螺旋上升的局面。
在2、3歲左右,幾乎所有正常的孩子都會出現持續半年至一年的“叛逆期”,這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好奇心強,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別人來干涉自己的行動,喜歡把“不”掛在嘴邊,最愛自作主張,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對和制止,反抗也最明顯,心理學家將兒童在2—5歲集中出現的逆反行為稱為第一反抗期。
1
執著的“秩序感”
——喝奶之后要講故事,講完故事要聽音樂,最后必須摟著兔子才能睡覺,這些順序一點也不能打亂。
——小車一定要放在藍色的框子里,球一定要放在黃色的框子里,錯了不行。
作者聽到的最好玩的例子是,有個寶寶必須摟著媽媽的左胳膊睡覺,換了右胳膊都不可以!
明明不是處女座啊,怎么就”強迫癥“了呢?兩三歲的孩子,對于”秩序感“相當看重,會自己默默立下”規矩“:無論是位置、順序、方式、路線、物品歸屬......都不允許被破壞,時間觀念是以事件為標準,一旦破壞,還會要求重來一遍。
2
最喜歡說“不”
開始說“不”,什么都是“不”,做與不做都是“不”,愛說“不”證明自己的存在。而孩子們說出的第一個“不”,就是從父母這里學來的。
爸爸媽媽們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給孩子說”不“的機會。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自己做主,爸爸媽媽們提供選擇,可以滿足孩子的需要;而且,事情是自己選的,通常會心甘情愿去做。
3
有點“暴力傾向”
兩歲左右的孩子處于建立自我意識的時期,非常看重對所有權的保護,包括身體、玩具、家人......甚至是他所見到的一切,凡他認為屬于他的東西受到任何侵犯,就會采取行動保護。
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常常會用“打人”來表達自己的不同意和反對。這是孩子從意識上最早開始的與父母的分離,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態度。
父母要為孩子示范正確的行為。面對“暴力”時,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同時也要讓孩子了解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
“見招拆招”度過叛逆期
1
反其道而行之
孩子喜歡說“不”,正話反說是個不錯的方法。
孩子不愿意吃青菜 —— “媽媽猜你一定不想吃青菜,那媽媽拿走全部吃掉了哦!”
2
讓孩子做選擇題
與其命令孩子,不如換成可供孩子選擇的陳述句。
孩子不想上床睡覺——“你是想現在上床睡覺,還是五分鐘后?”
3
提前制定規則
做事情前事先和孩子商定好合理的規矩。
孩子想看電視——“那我們說好,只看二十分鐘,才可以打開電視。”
4
允許發泄
孩子情緒不佳,可以允許孩子發泄他心中的不滿,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安撫好情緒再講道理。
孩子達不到目的發脾氣—— “媽媽知道你生氣了,等你平靜了再和媽媽聊。”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時間表”,成長的過程無法跳級,面對反叛期的孩子,父母要做的,除了接納和正面引導之外,更重要的還有耐心的等待。
青少年叛逆期該如何處理
親子之間的溝通
這個是最根本的,也許很多叛逆期父母和孩子都會有代溝,總琢磨不到孩子想什么,可是做為父母,你們有真心實意的和孩子溝通過么?不要拿自己是大老人什么的來壓孩子,這個是孩子最反感的,要和孩子想朋友一樣溝通。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學會真正關心自己的孩子
真正關心自己的孩子就要做到能夠與孩子換位思考,經常關注叛逆期孩子的感受,要記得孩子的生日,記得學校開家長會的日子,孩子考試考好了給予相應的獎鼓,考不好也要多多鼓勵,千萬不要去太過去責備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做錯了要給予他更正,正確的引導孩子。
不要總反對孩子想做的事情
有一些父母總把孩子當做小孩子,這不讓他做,那不讓他做,比如做完作業了想看一下電視,作為家長不應該反對的,這也是孩子需要的放松的空間,如果你叫他不要看,叫他會房間看書什么之類的,雖然叛逆期的他不情愿的回到房間了,可是他會認真看么?這樣根本沒有用的,就讓他放松一下吧,放松完了自然會回去好好認真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