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一個社會得以發展的基本元素,人口數量、質量、結構、分布和流動等因素影響著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反過來這些因素又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來的十年間,牡丹江市人口發生巨大變化。
一、牡丹江市人口發展回顧
1949年牡丹江市土地面積為40583平方公里,居住534321人,每平方公里只有13.2人,到2010年全市總人口為2798723人,每平方公里達到66.5人。60年來總人口凈增加2264402人,年人口平均增長率為2.75%,從幾個人口普查年度數據資料來看,可以看出:從第一次到第二次人口普查期間人口增長速度最快,從第五次到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間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二、現階段牡丹江市的人口總量及基本構成
1、家庭戶人口是牡丹江市人口的主體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牡丹江市的人口總數為2798723人,“六普”比“五普”的2684495人增加了114228人,年均增長0.42%。牡丹江市共有家庭戶955603戶,家庭戶人口2690169人,占總人口的96.12%,家庭戶規模為2.82人,比2000年的3.17人減少了0.35人,家庭戶規模進一步縮小。從城鎮、鄉村分組來看:城鎮家庭戶規模為2.81人,鄉村家庭戶規模為3.12人,農村的家庭戶均人口規模較城鎮家庭要大;集體戶為13045戶,集體戶人口為108554人,占總人口的3.88%,集體戶戶均規模為8.32人;農業人口1299595人,非農業人口1493951人,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53.48%。
2、在牡丹江市人口中,中青年所占比重最大
牡丹江市總人口中,0-14歲人口為315163人,占總人口的11.26%,與2000年相比,下降了6.26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為2212885人,占總人口的79.07%,與2000年相比,上升了2.7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為270132人,占總人口的9.67%,與2000年相比,上升了3.51個百分點。可以發現牡丹江市老年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逐漸上升,少年兒童比重降低。在全市總人口中,男性為1413360人,占50.5%;女性為1385363人,占49.5%,性別比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4.10降為102.02(以女性為100)。性別結構基本合理。
3、人口自然增長保持低水平
2010年全市人口出生率6.20‰,人口死亡率4.99‰,人口自然增長率1.21‰,人口出生率自2000年以來總體是下降趨勢,除了國家的人口控制政策外,人們生育觀念轉變,市場經濟的競爭性、人力資本和教育費用的提高等也不同程度促使牡丹江市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
三、2000年以來牡丹江市人口變化的特點
1、人口年齡結構達到老年型社會。
按照老年化社會標準,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該社會進入老齡化社會。2011年,牡丹江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270675人,所占總人口比重為9.65%,同2000年“五普”相比,65歲及以上老年人所占總人口比重上升了3.51個百分比,另外,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市老齡人口有以下特征:1、當前農村人口的老齡化水平與城鎮老齡化水平差距有所擴大,2000年農村為5.98%,城鎮為6.65%,2010年農村為9.24%,城鎮為9.98%,差距由0.67個百分點擴大到0.74個百分點。2、在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男性為129973人,女性為140702人,女性人口比男性人口多10729人。上述情況表明:隨著經濟迅速發展,我市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保健事業得到很大改善,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延長,特別是人口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我市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家庭和社會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雖然目前我市城市人口老齡化水平高于農村,但隨著人口的流動和戶籍制度的改革,城市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吸納能力的提高,使農村有較高文化程度的青年人口,越來越多地移居到了城市。這在給城市帶來新的活力的同時,也給農村人口的老齡化帶來了促動,不久將來農村人口老齡化進程將會快于城鎮。據了解,越是城市化速度快的地區,其農村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就越快,其農村人口的老齡化水平也程度不同地表現得較高。牡丹江進入老齡化社會.面對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牡丹江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會養老體制建設,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在發揮家庭養老功能的同時,應大力發展社會養老。
2、人口文化素質普遍提高,教育結構正逐步向合理化發展。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牡丹江市人口文化素質普遍獲得提高。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251539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為48503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為1284723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為587765,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5098人上升為8987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6880人上升為17331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9820人上升為45904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27871人下降為21001人。
2010年與2000年相比,文盲率由4.58%下降為2.19%,下降了2.39個百分點。每10萬人中擁有研究生數,2000年為22.8人,2010年上升到80.3人,可以看出牡丹江高學歷人數的快速增長尤其突出。
牡丹江市每10萬人中各種文化程度人數與全省相比,具有大學文化程度人數與全省人數基本持平;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人數多2383人,高出15.9%;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數多947人;高出2.1%;具有小學程度少3136人,比全省低13.0%,文盲率比全省低0.11個百分點。
3、城鎮人口比重較高,城鎮化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城鎮化水平有待提高。
牡丹江市城鎮人口比重較高,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牡丹江市城鎮人口為1610348人,鄉村人口為1188375人,城鄉人口比重為57.6:42.4,在全省13個地市中除與7個資源性城市不可比外,在其余6個非資源城市里,牡丹江城鎮比重僅低于哈爾濱,居第二位,分別比齊齊哈爾、佳木斯、黑河、綏化高13.5、4.5、5.0、20.4個百分點,而比哈爾濱低3.5個百分點。自第五次人口普查10年來,牡丹江市城鎮數量、規模、質量與功能方面都有一定進步,2000年-2010年10年間,城鎮比重全省由51.5%提高到55.6%,提高了4.1個百分點,年平均增長0.41個百分點,牡丹江市由55.3%提高到57.6%。提高了2.3個百分點,年平均增長0.23個百分點,全省年平均增長高于牡丹江市0.18個百分點。
自“五普”以來,我市鄉村人口的絕對數量開始減少,這表明農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動速度加快了,也表明牡丹江城市吸納農村人口的能力增加了,人口向市鎮集聚的趨勢較為明顯。自2000年以來,我市對原有的戶籍制度進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放寬了農村居民轉變為城鎮戶口的政策限制。隨著戶籍制度改革的深入,在很大程度上預示著牡丹江未來人口城鎮化的速度將加快。(附表)
4、在牡丹江市人口的民族構成中,少數民族人口趨向負增長。
2010年牡丹江有少數民族37個,少數民族人口數較多是朝鮮族、滿族、回族、蒙古族,在全市總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616386人,占總人口的93.5%,與2000年相比,增加了159220人,增長了6.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82337人,占總人口的6.5%,與2000年相比,減少45080人,下降了19.8%,占總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97個百分點,少數民族人口出現負增長。
5、產業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五普”以來,牡丹江市人口就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從事第一、二產業的人口比例減少,與這兩個產業發展趨勢相反,從事第三產業人口的比例快速上升,人口就業結構更趨優化。
改革開放初期,牡丹江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工業,第二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主導地位,第三產業發展不足。2000年,第一、二、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產值之比為14:42.9:43.1。2010年,牡丹江市三次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之比為16:39.5:44.5,第三產業比重居首位,成為經濟發展的龍頭。與產業結構變化相適應,人口的就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2000年,從事第一、二、三產業勞動者人數之比為41.2:25.6:33.2,2010年,從事第一、二、三產業勞動者人數之比為37.2:17.7:45.1。牡丹江市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口比例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9個百分點,而從事第二產業的人口比例則低于全省1.7個百分點。隨著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牡丹江市人口就業結構將會進一步優化。
6、勞動力資源更加豐富。
勞動年齡人口是指16-59歲男性人口和16-54歲的女性人口。
(1)、勞動年齡人口總量變化。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2010年牡丹江市總人口為2798723人,其中,勞動年齡人口為1975348人,占總人口的70.58%。而2000年的勞動年齡人口為1847463人,增加了127885人,比牡丹江市總人口的增長速度高2.66個百分點,牡丹江擁有比過去更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2)勞動年齡人口性別構成。全市勞動年齡人口為1975348人,其中男性為1052028人,女性為923320人,男性勞動年齡人口占全市勞動年齡人口的53.26%,女性占46.74%。
(3)勞動年齡人口的年齡構成。將勞動年齡人口按青年組(16-29歲),中年組(30-49歲),高年組(50-59)分組,可以看出:青年組勞動年齡人口為555061人,占全部勞動年齡人口的28.5%;中年組勞動年齡人口為1066411,占全部勞動年齡人口的54.7%;高年組勞動年齡人口為327234人,占全部勞動年齡人口的16.8%。說明牡丹江勞動年齡人口以中青年為主。
經濟發達國家是“先富后老”,經濟承受能力強,牡丹江市在人口老齡化的同時,勞動力仍然十分豐富.10年來,牡丹江25-49歲年齡組人口由2000年的1264125人增加到2010年的1700492人,增加了436367人,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由“五普”的47.1%提高到“六普”的60.8%,上升了13.7個百分點。25-49歲這個年齡段是人的一生中最為黃金的時期,精力充沛,創造性強,干勁足,是創業的最佳階段。以勞動適齡人口為主的這種年齡結構為牡丹江實現“十二五”戰略目標提供了充裕的、年輕的、充滿活力的勞動力資源。
7、人口流動性明顯增強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戶口登記地在外鄉鎮街道人口為426386人,其中在省內其他鄉鎮街道人口為381928人;省外其他鄉鎮街道人口為44458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戶口登記地在外鄉鎮街道只有135437人,其中在省內其他鄉鎮街道人口為114651人,省外其他鄉鎮街道人口為20786人;2010年牡丹江市有暫住人口47950人,其中:省內43143人,省外4807人,2000年時只有28662人,可以看出十年來牡丹江人口的流動性明顯增強。牡丹江外出省外半年以上人口56598人,外出省外主要集中在山東,北京,遼寧,吉林、廣東省份,分別為16574人、9826人、6942人、4221、3246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0786人增加35812人,十年增長了1倍多。
8、人口住房狀況明顯改善
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在全市947455家庭戶(六歲及以上家庭戶)中,平均每戶住房間數2.08間,比五普的1.92間提高了0.16間,人均居住面積由五普的18.82平方米提高到22.81平方米。
從上表可以看出:2010年全市人均住房面積8平方米以下家庭戶數占家庭總戶數的比重由2000年7.4%下降為6.8%;9-12平方米由16.4%下降為6.1%;13-16平方米由20.6%下降為12.2%;17-19平方米由10.9%下降為10.3%;20-29平方米由27.5%上升為31.8%;30-39平方米由9.9%上升為16.2%;40-49平方米由3.8%上升為7.3%;50以上平方米由3.5%上升為9.3%。十年來牡丹江市人口居住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牡丹江雖然不是人口大市,但也存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多種困難和矛盾,對環境承受和資源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牡丹江市今后還必須貫徹落實國家有關人口政策,留住和吸引人才,采取措施促進人口合理有序流動,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規模,針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就業矛盾突出,要通過加強社會保障,建立更多老年福利、服務保障機構、設施,促進就業,全面加以應對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