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社會物質生活的必要條件,是全部社會生產行為的基礎和主體。2022年漳州最新總人口數量統計多少人?漳州有多少外來人口?是很多人想知道的問題。由于2022年漳州總人口數量暫未公布,下面小編整理了最新漳州人口數量統計及相關信息,供參考。
一、漳州最新總人口數量統計
漳州古代居民屬于閩越族,現居民主要是漢族。此外,還有畬族、回族、高山族等21個民族居住,通用語言為普通話、閩南話。全市總人口1949年155.47萬人,1978年344.49萬人,2011年戶籍人口479.23萬人(常住人口484萬人)、總戶數133.28萬戶、人口自然增長率6.4‰。漳州是福建重點僑鄉和臺胞的主要祖籍地,現有臺灣人口中,祖籍漳州占35.8%,全市旅居海外的僑胞、港澳同胞80萬人,歸僑、僑眷50多萬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漳州市常住人口為5054328人。
二、漳州綜合介紹
漳州這塊人杰地靈的投資興業熱土,座山面海,山青水秀,平原廣袤;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賢達輩出;四季如春,物產豐富;經濟發展,民風淳樸,社會進步,充滿希望。在中共漳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勤勞勇敢的漳州人民和奮發有為在此熱心創業的海內外朋友,正在滿懷豪情打造海峽西岸港口大市、工業強市、生態名市,建設創新福地、田園都市、幸福漳州。
歷史沿革:漳州系歷史文化名城,早于一萬年前就有先民在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列入秦中央版圖,屬閩中郡。漢代,以梁山(今地名)為界,分屬南越、閩越,延至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歸于一統。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陳元光將軍請建漳州獲準,始設漳州州治,后又改稱漳州郡、漳州府等,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歷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為福建省第六行政區,又叫龍溪專區,1969年改為龍溪地區,1985年改為漳州市。1985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沿海經濟開放區,是全國較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
行政區劃:全市現轄四區七縣、五個開發區(投資區、高新區),即薌城區、龍文區、龍海區、長泰區、漳浦縣、云霄縣、詔安縣、東山縣、平和縣、南靖縣、華安縣、漳州開發區、常山開發區、古雷開發區、臺商投資區、漳州高新區。共下設123個鄉鎮街道,2075個村(社區),其中村1556個,社區519個。
地理位置:位于東經116°53′—118°09′,北緯23°32′—25°13′,地處閩南金三角南端。漳州全市陸地面積1.26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86萬平方公里。轄區地勢由北西向東南傾斜,地貌依次為中低山、丘陵臺地和沖海積平原,有福建省最大的平原——漳州平原。
氣候條件: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2021年平均氣溫23℃,年日照2035個小時,雨量充沛,年平均相對濕度73.0%,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是個天然“大溫室”。
自然資源:漳州平原是全省第一大平原,九龍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農業產品頗多,水果有47種、蔬菜有35種、花卉有1200多個品種、其他草本、木本、藤本植物有1000多種、各種魚、蝦、貝、藻等400多種;水資源比較豐富,總量178億m3,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約4000m3;地下礦產不少,全市已發現礦產41種(含11亞種),經過地質勘查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36種(含11亞種),其中,優勢、特色礦產有:天然石英砂、花崗巖、華安玉、銀、金、銅及鉛鋅等金屬礦、高嶺土、地熱、礦泉水等。
物產富饒:漳州素有"花果之城"、"魚米之鄉"的美稱。這里盛產“五大名花”,水仙花、茶花、蘭花、紅梅、臘梅;“十大名果”,蘆柑、荔枝、香蕉、龍眼、柚子、菠蘿、枇杷、楊梅、桃、番石榴;主要海珍品,對蝦、石斑魚、鮑魚、龍蝦、紅蟳、扇貝、牡蠣、泥蚶、魷魚等;木偶雕刻、珍貝漆畫、九龍璧玉雕等旅游工藝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愛。
植物種類眾多,除盛產大米、青梅、甘蔗、花生、煙葉、黃麻、茶葉外,還有水果、蔬菜、花卉、藥材和其他特產。1.水果有47種,330多個品種。春有枇杷、楊梅、越冬柑桔和香蕉;夏有桃、李、荔枝、龍眼、西瓜、芒果、番石榴、鳳梨;秋有天寶香蕉、平和蜜柚、華安橄欖、梨、余甘、黃皮彈、柿子;冬有蘆柑、紅桔、橄欖、果蔗,不一而足。2.蔬菜有35種,108個品種,冬春有蔥、蒜、韭菜、菠菜、芹菜、芥菜、包菜、花菜、大白菜、蘿卜、西紅柿、荸薺等;夏秋有冬瓜、絲瓜、南瓜、葫蘆、八角瓜、青刀豆、豆角、空心茶、油菜、茄子、洋蔥、蓮藕等。3.花卉有1200多個品種,如水仙、紅梅、臘梅、山茶、建蘭、海棠、玫瑰、月季、菊花、芍藥、含笑、玉蘭、瑞香、杜鵑、桂花、馬蹄香、七里香、大麗菊、樹蘭、三角梅、扶桑、芙蓉等,不勝枚舉。4.盆景盆栽則有羅漢松、石柳、古榕、文竹等。5.藥材有200多種,如茯苓、生地、淮山、郁金、砂仁、肉桂、巴戟、一見喜、金線蓮、金銀花、天門冬、勾藤、山梔子、黃蓮、沉香、仙鶴等。6.其他草本、木本、藤本植物有1000多種。南靖縣和溪鄉六斗山的亞熱帶雨林,面積20公頃,其中熱帶亞熱帶植物達1050多種,諸如桃金娘科、番荔枝科、野牡丹科、豆科、蕓香科、無患子科、紫金牛科、夾竹桃科、山毛櫸科等。其中最具有特色和富有經濟價值的是紅栲、黃杞以及橡膠植物花皮膠藤。南靖縣南坑鄉大嶺一帶,也保留著大片比較完整的亞熱帶雨林植被,面積2666多公頃,素有“樹海”之稱,是福建省僅有的面積最大的一片。十多種稀珍植物如桫欏、建柏、宿軸木蘭,包括“人面竹”、“四方竹”、“銀練竹”、“金絲竹”等稀有珍貴竹子品種,已列作國家和省保護對象。
水產種類頗豐,閩南漁場廣闊,沿海水產資源有各種魚、蝦、貝、藻等400多種。魚蟹蝦類有長毛對蝦、斑節對蝦、鷹爪蝦、龍蝦、梭子蟹、青蟹、鋸緣青蟹、祭魚、青鱗、鯔魚、銀魚、丁香魚、鳳尾魚、黃鯛、黑鯛、勒魚、石斑魚、蛇鯔、魴魚、玫瑰魚、圓魚、小公魚、海鯧、海鰻、鱗魚、羅非魚、馬鮫、真鯛、二長棘鯛、藍圓魚、沙丁魚、烏賊、章魚、魷魚等;貝類有牡蠣、泥蚶、蟲益蟶、扇貝、鮑魚、江瑤貝、翡翠貽貝、蛤、螺等;藻類則有海帶、紫菜、江離、海蘿、羊西茶、鐵西菜、滸苔、馬尾藻等。
本地方言:漳州方言分漳州閩南話、客家話和少量的潮汕話。1、漳州閩南話,唐朝陳元光所率開漳將士大部分來自中原,他們通用中原的河洛話,亦稱河佬話;故早期戍守閩粵的中原府兵后裔也自稱為“河佬”。他們入閩后大都屯居福建沿江、沿海平原地帶,河洛話便逐漸成為閩南本土通行的話語,這就是后代流行于漳州大部分地方以及廈門、泉州和包括今天龍巖新羅,漳平一帶,廣東海陸豐(今汕尾)的閩南話,隨著眾多開漳將士后裔陸續自閩南播遷開去,河洛話(即閩南話)成了中原南下的群體標志--早期播遷入粵者稱為“河佬話”或“福佬話”;后期播遷入臺灣稱為“閩南話”或“臺灣話”,傳入東南亞及海外者稱為“唐人話”。追本溯源,不管是閩南話、河佬話、福佬話,還是臺灣話或唐人話,都與唐初開漳將士傳播的中原話、河洛話一脈相承。2、客家話,漳州的南靖、平和、云霄、詔安等縣還有不少客家鎮、村,有客家人幾十萬,使用受漳州話影響的客家話。3、潮汕話,在漳州的南靖、平和、詔安等縣的邊地少量使用。
交通便利:轄區內有324、319二條國道、廈漳、漳詔、漳龍三條高速公路及鷹廈鐵路和廈深、龍廈二條高速鐵路穿境而過,漳州港可直通東南亞國家,形成鐵路、公路、水路立體交通網絡。市區到廈門國際機場58.9公里。
港口優良:漳州海岸線長715公里,漳州港口岸轄有石碼、招銀、后石、東山、古雷、云霄和詔安七個港區,目前已有六個港區對外開放。另有浮宮、舊鎮、礁美、銅陵和宮口等5個對臺小額貿易點和6個臺輪停泊點。初步規劃碼頭泊位岸線長53.05公里,規劃建設碼頭泊位250個(其中深水泊位138個),通過能力2.8835億噸,陸域面積5010萬平方米。招銀港區一帶深水岸線及相應陸域、海域,總面積6.2平方公里,其中深水岸線長達4.2公里,將規劃建設成為大型散雜貨和石油液化氣中轉基地,建成后,這個天然良港可停泊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載重30萬噸的船只,年吞吐量約1億噸。古雷港是中國八大深水港之一,可規劃建設1萬至25萬噸級順岸式泊位35個。漳州港目前具備“三張名片”:一是1996年8月被交通運輸部列為首批對臺直航口岸;二是2001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漳州港對金門、馬祖、澎湖貨運直航;三是作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從2002年1月1日起對外國船泊開放。
文化特色:漳州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建州開始迄2021年已有1335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俗風情多姿,歷代名人輩出:明代《東西洋考》作者陸燮、清初“閩海才子”黃道周,近現代文化名人、大師許地山、楊騷、林語堂等飲譽海內外。布袋木偶戲、薌劇等民間藝術豐富多彩,此外,書畫、剪紙、燈謎藝術也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精深造詣。
人口傳承:全市總人口1949年155.47萬人,1978年344.49萬人,2021年戶籍人口526.20萬人(常住人口507萬人)、總戶數153.49萬戶、人口自然增長率2.1‰
實力統計:202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25.40億元,比上年增長7.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9218元,比上年增長7.5%。2021年末全市戶籍總戶數153.49萬戶,戶籍人口526.20萬人,全年戶籍出生人口4.72萬人,出生率為8.98‰;死亡人口1.90萬人,死亡率為3.61‰;自然增長率為5.3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07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2.9%。全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人數5.2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2%。全年組織職業技能評價24832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20652人,取證率83.16%。
農業農村:2021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992.57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農業產值402.34億元,增長4.9%;林業產值41.46億元,牧業產值176.25億元,漁業產值320.76億元,糧食總產量41.76萬噸,油料產量3.30萬噸,糖料產量3.68萬噸,茶葉產量6.25萬噸,水果產量383.72萬噸,蔬菜產量247.95萬噸,食用菌產量44.16萬噸。木材產量236.53萬立方米,肉類總產量39.21萬噸,禽蛋產量8.58萬噸,牛奶產量2.12萬噸,年末生豬存欄144萬頭,生豬出欄225.51萬頭,水產品總產量208.38萬噸,其中,淡水產品產量31.03萬噸,海水養殖144.63萬噸。
工業和建筑業: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法人企業2348家。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953.30億元,增長7.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行業看,輕工業增長8.6%,重工業增長13.0%;分門類看,采礦業增長44.9%%,制造業增長11.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4%。
規模以上工業的34個行業大類中有18個行業增加值增速在兩位數以上。其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192.3%,汽車制造業增長72.7%,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增長65.7%,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增長45.1%,非金屬礦采選業增長44.9%。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6686.59億元,增長26.9%;實現利潤總額630.30億元,增長42.1%;實現利稅總額747.42億元,增長35.9%。全員勞動生產率為47.89萬元/人,比上年增加9.87萬元/人。
招商會展:1、漳臺經貿懇談會。為充分發揮漳州對臺地緣、人緣、商緣優勢,擴大漳臺經貿交流與合作,從1997年起,每年舉行一次漳臺經貿懇談會。漳臺經貿懇談會的舉辦,進一步密切了漳臺經貿關系,每年都有大批的新老客商前來聚會,洽談經貿合作事宜。2、“11.18”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會。1999年以來,漳州市連續每年11月18日承辦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開創了兩岸花卉直接交流的先河。2009年增辦為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博覽會•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由國臺辦、農業部、國家林業局、福建省政府主辦,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林業廳、福建省臺辦、福建省農辦等單位承辦,不僅吸引大陸各地和臺灣大批客商,而且許多外國客商也慕名赴會,相關產業項目成果和產品1.2萬多種。3、“11.20”蘑菇節:中國蘑菇節從2007年起在漳州連續成功舉辦,為國內外食用菌產業搭建起一個行業信息和商貿交流的資源平臺,已成為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國際性食用菌行業盛會。2011年第五屆蘑菇節展區面積1500平方米,設置主形象區及特裝、國外、省外、省內、臺灣菇類產品展區共73個展位。
旅游:2021年接待國內旅游人數5153萬人次,增長8.6%;接待入境游客4.03萬人次,下降81.2%。其中,接待外國人0.56萬人次,下降87.5%;臺灣同胞1.01萬人次,下降90.0%;港澳同胞2.46萬人次,下降61.6%。全年旅游總收入555.52億元,與上年持平。其中,國內旅游收入554.36億元,增長1.5%;國際旅游收入0.18億元,下降86.8%。年末A級旅游景區24家,比上年增加2家。
科技教育:2021年全市新建、改擴建學校186所,新聘教師0.17萬人。新建、改擴建校舍面積105萬平方米,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1所。新招研究生0.08萬人,普通本專科生2.80萬人。年末有普通高等學校7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4所,普通高中75所,普通初中134所,普通小學825所,成人高等學校1所。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4371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1726人,普通高中專任教師7378人,普通初中專任教師14779人,普通小學專任教師23167人。全年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招生778人,在學全日制研究生1654人,畢業生288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7951人,在校生95758人,畢業生22673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4381人,在校生35868人,畢業生8210人;普通高中招生30509人,在校生87784人,畢業生24932人;普通初中招生61222人,在校生185029人,畢業生58712人;普通小學招生82020人,在校生420391人,畢業生60113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6111人,在校生12748人,畢業生1541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450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15619人。
2021年全市擁有15個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43個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個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53家;高新技術企業359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3個。全市專利授權13235件,增長8.5%。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0569件,增長10.9%。年末全市共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656件,增長20.7%;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5.26件,比上年增加0.99件。
文化、衛生和體育:2021年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公共圖書館11個,文化館13個,博物館(紀念館)14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206萬冊。文化系統各類藝術表演團體演出614場。年末共有劇場、影劇院2個,年度電影票房1.08億元。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臺9座。年末廣播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9.73%;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為99.75%。全年出版報紙(不含校報、副牌)1種,總印數2370.36萬份;期刊1種,總印數2.64萬冊。
2021年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970個,醫療機構床30485張,其中,醫院94個,衛生院107個,醫院、衛生院床位數28537張。年末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4474人,其中,醫生12437人,注冊護士15447人。
2021年全市舉辦賽事活動247項次,比上年減少216項次;參與總人數達到3.7萬次,比上年減少65.4 %。獲得國內最高水平比賽獎牌14枚,其中,金牌5枚(奧運會金牌1枚,世錦賽金牌1枚)。體育產業發展引導基金規模達到5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