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每一代都高舉長征精神火炬,像當年的長征老紅軍那樣去迎接時代的新的考驗。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篇一: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心得體會】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
名的長征。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縱橫1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里,排除萬難,勝利到達陜北。長征猶如一座豐碑,屹立在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史冊中,成為中國人民發奮圖強的精神支柱。今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英勇的隊伍在革命史上寫上了光輝篇章。它好似一副畫卷,畫著氣壯山河的英雄,畫著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在冰封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在峽谷急流、烏江天險、在彎彎赤水、大渡激流,在蔣介石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及糧食的嚴重短缺。都足以讓人恐懼、絕望。可長征中的英雄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利用自己的兩只腳,長驅直至兩萬余里,縱橫十一個省。他們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走向了光明和勝利。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內核,始終鼓舞著廣大紅軍將士在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正是靠著堅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撐,取得了長征的勝利。長征向全世界宣告,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紅軍才是英雄好漢。
歲月的年輪沉淀了斑駁的痕跡,沖天的狼煙留下了悲壯的回聲。時值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我們回顧歷史,不由感慨萬千。紅軍長征的壯舉已經成為歷史,但是,
長征精神卻具有永恒不變的歷史價值和光照千秋的繽紛異彩。長征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意志與品格的注腳;成為中華民族追求光明與理想的象征; 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已成為中華民族發奮圖強、堅忍不拔、戰勝一切困難,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支柱。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樹立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黨的事業。保持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英雄主義精神。發揚萬眾一心,團結拼博的集體主義精神,發揚甘于奉獻和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對于我們軍休干部來說,要繼續保持黨的光榮傳統,保
持軍隊的優良作風,顧全大局,講團結,讓人生道路煥發光彩,共筑中國夢。現在,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偉大的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著新的長征。我們仍然需要在21世紀里,爭取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實現、實現民族騰飛這一現代歷史主題。在建設的新的偉大征程中,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實踐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在新的歷史時期,發揚長征精神,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的振興。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長征那英勇的足跡鐫刻在為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為中國人民銘記;長征精神,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奪取成功的基礎,始終激勵著中國人民朝著一個堅定的方向前進,將夢想變為現實。
【篇二: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心得體會】
“雪山蒼蒼,不抵紅星閃閃光芒;草地茫茫,莫與紅軍爭霸王。萬里長征終有尾,一路灑盡英雄淚……”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贏得了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壯舉--兩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
漫漫長征路,一里一英魂。我不禁問道,長征精神是什么,是《豐碑》中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的嚴寒里,軍需處長讓出的那一件灼熱著手的軍大衣時的舍身為民?是毛澤東《七律·長征》里那一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時的矢志不渝?是湘江血戰中,紅軍將士血流成河,卻依然如潮水般奮勇前進時的百折不撓?
是的!一次次的絕地逢生,一次次的轉危為安,他們跨雪山穿草地,越過了重重險阻,面對敵人的偷襲,他們毫不畏懼,勇往直前。長征精神這把火炬從舉起之時就從未落下,它是敢向青天邀日月,敢把驚濤當暖水的壯志豪情;它是雄關漫漫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大氣磅礴;它是兩萬五千里路途中鏗鏘有力的每一步,它沉甸甸的扎根在了這片中華大地上,
烙印在每一個中華兒女靈魂深處。先哲留嘉謨,后人當勉就。長征途中,紅軍永遠把人民的利益擺在首位,堅決做到不動百姓的一針一線,不拿群眾一分一厘的革命紀律,贏得了百姓的深深尊敬。正是這一支嚴于律己、密切團結的隊伍,承接著往后的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航天工匠精神、承接著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充滿信念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支紅色隊伍,不僅譜出一首堅韌不拔、無堅不摧的革命樂章;而且鑄就了一座無比堅實的精神豐碑。為*的發展注入了更加豐富的精神內涵。
看看吧,“東方之星”沉船號上那一躍而入,把自己的潛水裝備讓給他人的救援隊員官東、一步一個腳印,千萬里的路程,靠“化緣”托起1.8萬貧困孩子家的“校長爸爸”莫正高、那些現如今依然守在災情救援一線,不眠不休的奮戰30多個小時的抗洪戰士,不正是長征精神的光榮傳承嗎?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中華民族無所畏懼、自強不息的傳統美德迸發出的燦爛光華,閃閃奪目,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