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動建立“三項機制”,是落實中央“三個區分開來”要求的重要舉措,更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項機制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三項機制心得體會(一)
自省委出臺黨政干部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后,寧強縣陽平關鎮黨委、鎮政府便及時開展相關學習專題會議,并多次在干部例會上由領導帶領我們學習三項機制的具體內容。
建立干部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使其銜接配套是培養干部健康成長的新方法,我鎮及時將這些方法落實到日常工作中,激發了全鎮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干
部的成長需要“鼓勵激勵”這劑良藥。《陜西省黨政干部鼓勵激勵辦法(試行)》的出臺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堅持精神激勵、物質激勵、政治激勵三管齊下,讓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褒獎、獲重用,這不僅激發我們爭先創優、比學趕超,更提高了工作效率,轉變了工作作風。干部的成長需要“容錯糾錯”這碗雞湯。其實工作中,每位干部都是愿意干事、想干事的,而容錯糾錯機制就像是在改革深水區為我們買了一份“涉水意外險”一樣,讓我們在工作未能實現預期目標或出現偏差失誤,但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并勤勉盡責、未謀取私利時,可以不作負面評價,只要及時糾錯改正,就能夠免除相關責任或從輕減輕處理。這不僅是制度上的改革,更是給每一位干部心靈上的鼓勵和保障。
干部的成長離不開“能上能下”這個歸宿。它不僅彌補了干部管理中退出機制的缺位,又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干部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這個機制的出臺,就像給我們緊螺絲一樣,不僅僅是一種動力,更大
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鎮積極把貫徹“三項機制”落實到日常工作中,體現到重點工作成效上,調動各方積極性,以“三項機制”為指導,廣泛宣傳,一方面積極營造了學習貫徹“三項機制”、奮力追趕超越的氛圍,另一方面也從各個角度大大提高了干部職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為全鎮更好的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
三項機制心得體會(二)
在學習貫徹省委建立實施的干部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過程中,結合近年來的一些工作實踐和體會,深刻感受到這一決策既是基層干部抓住追趕超越的關鍵點,又是打倒平庸懶政的要害處,并點到了干事創業者的心坎上,為營造“能者上、錯者容、庸者下、劣者汰、罪者罰”的良好政治生態奠定了堅實基礎,是激發干部創業干事的新活力。
一、鼓勵激勵機制是解決“不想為”的辯
證良方自參加工作后,基層工作直面挑戰多、壓力大,使干部的干工作激情有所下降。省市縣創新建立干部鼓勵激勵機制,既有機統一了問題導向和目標管理,又牢牢抓住了發揮干部主觀能動性這一核心關鍵,是祛除“干與不干一個樣”“只當和尚不撞鐘”“推一步動半步”等“機關病”的辯證良方,使我們的認識和實踐從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從嘗試探索轉化成了堅定執行。在促成大事、實事、硬事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精氣神。今后我將繼續保持追趕超越的銳氣和熱情,切實做到主動擔當、樂于奉獻、爭創一流。
二、容錯糾錯機制是解決“不敢為”的動力保障
鄉鎮工作頭緒多、紛繁復雜,把握起來難度很大;起新承擔的精準脫貧工作以及黨建工作新要求,創新性極強,很多時候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難免會出現拿捏不準、無意過失的情形。省委建立容錯糾錯機制,讓真正的改革創新者在放手干、大膽闖的同時吃了一顆“定心丸”,讓照本宣科、止步不前者失去了借口,讓不負責任的“拍腦袋決策”和“戴有色眼鏡”“以事論成敗”的慣性思維等漸行漸遠。今后,我將嚴格區分失職與失誤、敢為與亂為、負責與懈怠、為公與為私的界限,堅定不移地把紀律挺在前面,加強工作中的創新,大膽認真干事。
三、能上能下機制是解決“不愿為”的有效辦法
適應從嚴治黨和經濟發展新常態、適應追趕超越新要求、適應鄉鎮工作新形勢,省市縣建立能上能下機制,為解決“平庸者、失職者、不適者、無為者”下不下、怎么下提供了制度保障,實現了從“虛”到“實”、從“喊口號”到“務實做”、從“軟指標”到“硬杠杠”的質變,使進的、上的硬氣,下的、退的服氣,讓想干事的有機會、能干事的有舞臺、干成事的有奔頭,為追趕超越奠定了堅實的干部基礎。今后我要加強理論知識學習,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積極主動作為,時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熱情踏實干事,在工作的舞臺上盡情釋放自己的活力、能力與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