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前,酒店里的大學生是比較少的,有的也只是一些大專生。近幾年各個院校的旅游、飯店管理專業的本科生陸續從學校畢業出來,有相當一部分進入了酒店,有做銷售的,有做前廳的,也有做人力資源的,當然餐飲、客房、財務等部門也有。但是我們大學生應該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變以適應環境呢?
首先是心態的調整。本科生比大專生多學了兩年,比酒店員工的主體----高中生多學了四年。這兩年或四年,本科生是在學校度過的,而你的同事們是在酒店度過的。你比他們多了學習的經驗,他們則比你多了工作的經歷。進入酒店后,如果以學歷高,理論知識多自居,就會失去向同事們求教的機會,別人會對你敬而遠之。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工作經驗和學歷是同等重要的。工作經驗是做事情的程序和方法,是與不同類型客人打交道的經歷,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掌握的。學歷是代表你的綜合素質,代表你的智力和學習能力是處于同齡人中的哪個水平,只有把它放到工作實踐這個"水"中,才能發生你所希望看到“化學反應”。遺憾的是一部分本科生并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對職位、待遇和機會要求甚多,報怨同事和領導沒對自己“另眼相看”。最后,只有離開了酒店。
其次是選擇哪個酒店。有些酒店標榜自己歡迎大學生,其實還是報著“人才超前消費”的心理,酒店人才培養機制上并未做好接納大學生的準備。如果只是大學生來做高中生可以做的事,對大家都是不公平的。有些酒店中、高層管理者的學歷都不高,內部也不鼓勵員工自學上進,大學生到這里工作自然不會受到多少重視。反過來說,如果中、高層學歷較高,就容易與大學生產生共同語言,容易認識到知識的價值,也愿意為培養大學生花學費。這樣的酒店是有利于大學生成長的。
第三是職業生涯規劃。本科生大多是有志向的青年,都夢想兩三年或最多五年就做到一個經理的職位。這是沒有錯的。問題機會在哪里?要做經理,必須先做到主管,主管之前還有領班,這兩個級別是你必須跨越的。而通常這兩個基層的管理崗位更多強調操作的技能,這方面可能是本科生的“短板”,也是要想辦法克服的。只要到達經理這個職位上,本科生在綜合素質和理論知識方面的優勢才能發揮出來,才能把學歷比你低的同事比下去。但問題是,你必須先解決好這個“短板”才行。
第四是社會閱歷。我們的大學教育基本是封閉式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所謂的社會實踐、勤工簡學大多是走走形式,當然學業的壓力也不容許你有太多時間到學校外面去。許多本科生離開校園之后才發現自己不會與同事們相處,不會與客人打交道。要想做一名管理者,首先就要做一個受人喜歡的人,包括同事、上司、下屬和客人。
最后是生存危機意識。這個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是一個現實的社會,而最大的現實就是“殘酷”,你的機會往往是建立在“犧牲”別人的基礎上的。我們從小學一直讀到本科,基本是衣食無憂,進入社會后就要靠自己了。不要給自己留退路,不要遇到一點困難就離職回家去休息,還讓父母養你。要想在社會立足,要想實現你的理想,你就必須抱著肯拼搏、肯吃苦的精神才行。
我一直以為,大學生是酒店業未來的中堅,是未來酒店的管理層的骨干力量。酒店業是傳統的服務行業,知識經濟的大潮下更迫切要求傳統行業盡快與新經濟接軌,經驗固然重要,但作為酒店的決策層和管理層更需要知識。酒店高層管理人員從現在就要開始花大力氣來培養大學生了,為酒店的將來未雨籌謀。就像《亮劍》中劉伯承對李云龍說的,游擊隊的經驗已不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未來的指揮官沒知識,沒文化絕對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