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晨報》報道,上海深化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出臺后,高校的招生將相應做出哪些變化?這成為考生、家長關注的焦點。昨天,記者從復旦大學、上海交大、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紐約大學等高校獲悉,各個高校將根據新方案,進一步探索招生制度。
部分高校招生負責人表示,高考改革給了高校和學生更加多元的選擇,為高校科學選拔人才奠定了基礎,促進了招生培養的一體化,同時也更加考驗大學的“招生智慧”。
促進招生培養一體化
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辦常務副主任鄭益慧認為,高考改革助力復合型人才培養,尤其是2017年起,高考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一高考成績和3門學生自主選擇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科目成績構成,對考生來說,可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來選擇,高校則可根據辦學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提出對考生科目的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高校科學選拔人才奠定了基礎,有利于學校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對高校的招生培養一體化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上海交通大學自起實施了致遠榮譽計劃,招收各學科優異學生,組織高水平教授開設榮譽課程和榮譽研討課程,學生有機會參與前沿性研究課題并發表學術論文,并成長為具有批判思維、知識整合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多元文化理解力和全球化視野的創新型領袖人才。上海交大還試點進行了工科試驗班類招生,選拔對大工程學科有強烈興趣,具有創新和發展潛質的學生,聯合多個學院,融合多個優勢工程學科培養應對市場需求的多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在工科平臺培養體系下形成的知識結構和工程能力讓學生在未來更容易找到個人的專業興趣、更容易融入創新的技術領域、更好滿足未來全球化的復合型工程人才需求。因此,本次公布方案中關于科目設置的改革,對高校的招生和培養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對本次公布方案中關于科目設置的改革,原上海大學分管招生就業的副校長葉志明認為,這給了高校和學生更加多元的選擇。因為學校從原來被動地“考什么、招什么”變成現在可以選擇多種科目的組合成績來選才。不過,他表示,這也在挑戰高校的“招生智慧”,“學校固然可以提招生要求,但是要求提得不科學不合理,滿足條件的學生就很少,或者學生可能不買賬。”葉志明認為,這就倒逼學校想清楚,要選擇什么樣的人才,以及如何選擇。
中學和大學銜接更通暢
作為在高等教育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家,葉志明表示,改革新政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方案之一,就是取消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