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省委八屆十二次全會提出的,“十三五”是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關鍵階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也是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加速期,如何利用好這一河北發展歷史上重大機遇最為集中的時期,實現河北發展的跨越趕超,成為與會代表委員們思考的重點。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開局之年,以怎樣的認知和行動邁出打好河北發展關鍵仗的堅實一步?走進代表委員們中間,記者發現,大家的關注點離不開中國經濟發展大語境下頻頻出現的“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等熱詞。
1、“新常態”下怎么干
參加今年全省兩會的企業界代表委員談起當前經濟形勢,都說下行壓力很大。尤其在傳統產業,市場表現低迷、環境約束加大、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疊加,可謂困難不少。
“這就是經濟新常態下的表現。”說到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走勢,他們大都如是作結。
“新常態”下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如果再不抓緊轉型,就會走進死胡同。”英利集團副總經理鄭小強代表說。
采訪中,大家一致認為,近些年以城市快速發展為主的投資拉動,致使我省工業結構過重、經營粗放、污染嚴重的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盡管這種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曾在我省發揮了較大作用,加快了工業發展步伐,但現在大城市建設放慢了速度,隨著城市功能的疏解,市場需求下降,再按照粗放型發展方式繼續,不僅省內條件不支撐,國內條件也不支撐。
“河北要徹底拋棄靠過剩產能再現高增長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轉型升級是一個躲不開、繞不過的關口。如果不抓住時機進行調整,問題積重難返,就會造成‘十三五’期間的戰略被動。”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曾作出如是判斷。
專家指出,把握好新常態下“會作為”的著力點和抓手,就是要從過去主要看增長速度有多快轉變為主要看質量和效益有多好,把“速度情結”、“換擋焦慮”轉化為推動全省又好又快發展的務實舉措。
正是看到這一點,省委八屆十二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河北省委關于制定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在闡述“十三五”發展指導思想時特意提出“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新常態”下,河北應該怎么干?
參加今年全省兩會的代表委員認為,不久前召開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就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提出了工作著力點,主要包括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
“著力點體現了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來自河北經貿大學的武義青委員認為,我省現在經濟發展之所以面臨困難和問題,很重要的是投資、消費、出口的拉動力在減弱,而改革、開放、創新的動力沒增強,所以要下功夫培育和激活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如何推
“日本馬桶蓋、韓國化妝品、澳大利亞奶粉,為什么這么多中國人跑到國外瘋狂采購?歸根到底還是國內一些同類產品質量無法滿足需求。”談起“雙11”消費,強久集團董事長譚增華代表聯想到國人海外購物,他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實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分析認為,我國經濟發展至今,一方面供給側不足的弊端凸現,在投資面臨邊際效益遞減、出口面臨外部環境不穩定的考驗下,刺激消費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最重要的一個。然而,網絡消費和出境消費的迅猛增長表明,消費內需已得到足夠的刺激,關鍵在于沒有轉化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內需,許多消費力轉為外需。不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無法聚集經濟增長的動能。
改革勢在必行,河北如何推進?
“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緩解當前經濟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對河北而言,當前既有需求不旺的問題,也有供不適需的問題,特別是結構性問題更為突出,這主要表現在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空間結構等多個方面。”武義青委員說。
他舉例說,我省大宗農產品供應量充足甚至銷售困難,但綠色農產品、有機食品供應不足。我省鋼鐵產量連續多年居全國之首,但在普鋼大量過剩的同時,高端裝備用特殊鋼卻嚴重依賴進口。此外,旅游、教育、醫療、養老、文化娛樂等服務業普遍存在供給低端化、同質化問題,不能很好地適應消費的品質化、時尚化、個性化需求。
“影響我省經濟增長的突出問題表面上看是需求不足,實質上是供需錯配和供給品質低下。只有下決心從生產供給端入手進行改革,從過去的偏重需求逐步轉變為供給需求共同發力,尤其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積極有為,才能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推動產業產品向中高端邁進。”武義青委員認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理論思考到具體實踐,都做了全面闡述,從頂層設計、政策措施直至重點任務,都作出了全鏈條部署。這意味著相關重大政策將會陸續推出,如何利用好政策紅利,是河北需要重視的問題,必須拿出切實行動,對接好、落實好。”有代表認為。
針對推動改革措施落地,專家解釋:“改革開放是解決我省所有問題的‘關鍵一招’,這兩年中央出臺了不少改革舉措,我省還需抓好落實。明年要大力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地,完善落實機制,省市縣三級都要抓改革,解決‘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確保改革見到實效。”
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貫徹中央要求,河北既有供不適需的問題,也有需求不旺的問題,供給側與需求側兩手都要抓、都要硬,尤其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手硬起來。
關注者還注意到,推進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要把握好的六大工作原則,即統籌把握好平衡點、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推動改革措施落地、改善市場經濟環境、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等。
3、“五大重點任務”怎么抓
參加今年全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對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今年經濟工作的“五大重點任務”印象深刻。
這“五大重點任務”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印象深刻,更大的原因或是來自切實的危機感。
“看到‘去產能’你第一個想法是什么?是鋼鐵,尤其是河北的鋼鐵產業。”一位來自鋼鐵企業的代表告訴記者,落實“五大重點任務”,鋼鐵產業將面臨新的格局調整,他們首當其沖。
有代表、委員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必然會帶來一些沖擊,而且這些沖擊很可能會從經濟領域延伸到社會領域。
“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不可能皆大歡喜,產業會此消彼長,企業會優勝劣汰,就業會轉崗換崗。特別是眼下一些發愁的企業可能會更愁,甚至關門倒閉,引發職工下崗失業、收入降低等。但這種陣痛是新陳代謝,是鳳凰涅槃,這是值得的!”有委員說。
落實中央確定的“五大重點任務”,我省也提出,在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平衡點,打好持久戰;在戰術上要堅持重點突破,抓住關鍵點,打好殲滅戰。要集中在七個方面取得“明顯進展”,涉及工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縣域經濟、擴大開放、生態環境、科技創新、深化改革等。
據了解,按既定“6643”任務目標,我省水泥和平板玻璃已經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壓減任務,下一步將以鋼鐵、煤炭為重點打好攻堅戰,把壓減任務落實到市縣、企業和設備。同時,我省要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化解過剩產能的“牛鼻子”,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積極穩妥地開展工作。
落實“五大重點任務”,立足河北實際,我省除了明確工業轉型升級方面要著力化解過剩產能,還將去庫存與戶籍制度改革和城鎮化發展結合起來。
據測算,按照我省“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城鎮化率目標,需要年均提高1.9個百分點,意味著每年進城人口約140多萬,僅住房需求就拉動投資1300多億元。
武義青委員認為,“五大重點任務”的具體內容非常多,但病根都是體制問題,解決的根本辦法都得依靠改革創新。
的確,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減輕稅費負擔、降低資金成本,必須減少行政審批,改革財稅、金融體制。擴大有效投資補短板,則必須改革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才能解決“錢從哪里來,投到哪里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