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土世界的空間層面,我們的知覺能感知中等大小——比方說介乎于螞蟻與高山之間——的物體。我們既不能察覺細菌、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物體,也無法觀察星體、星系和宇宙膨脹等宏觀物體。在中土世界的速度層面,我們的眼睛長于捕捉以行走或跑動運動的物體,但不管出于什么樣的意圖和目的,諸如高山的緩緩增高、大陸的慢慢移動,還有光的高速行動,我們都察覺不到。在“中土”世界的時間層面,我們大概能活上七八十年,遠遠不足以見證進化、大陸漂移或長期的環境變化。這是不少人難于接受進化論和全球氣候變化論等科學觀點的一個原因。進化和氣候變化違反直覺,因為它們所代表的變動范圍在“中土”世界很不尋常。
——摘自《當經濟學遇上生物學和心理學》
邁克爾-舍默為了說明人類個體的不覺知而在他的筆下創造出中土這樣一個概念,形象地向我們描述了人類對極宏觀、極微觀的不覺知。同樣,我們對于極內在——充滿玄秘的個人內在精神家園又何嘗真正了解過呢?在一個人隱蔽的內心世界里,在潛意識的靜水流深中,究竟隱藏著多少不為自己所知的秘密?誰能真正一口道出在某個瞬間行為背后完整而真實的心理驅動力?千萬年積累下來的文化傳承又是如何默默地加諸于我們生命的每個當下?如果我們假設蝶蝴翅膀的理論真正成立的話,我們彼此間千絲萬縷的行為又是如何互相作用的呢?
也許只有微光透過中土世界茂盛的枝葉,我們才能看到更高、更低、更遠、更近、更大、更細、更迅速、更緩慢的世界。人類也許只有經過靈魂暗夜的艱苦跋涉,才能找到真正的家園。
心理學對于顯性物質世界影響力正在加大。沙因在他的《沙因組織心理學》中震耳欲聾地指出:“組織角色需要的只是個人部分特定的活動,但是前來工作的卻是整個人。”組織越來越意識到心理學對于提高產能的作用。
但是該怎么做呢?心理學如何和組織管理、領導、營銷、人力資源等各個方面結合起來呢?或者,請允許我在更聚焦、更窄小的范圍內討論這個過于龐大恢弘的話題。關于我所從事的行業:培訓業如何與心理學結合呢?
我從2001年開始接觸企業培訓。從最早一板一眼的技能培訓開始,到后來匯才的教練技術,NLP(神經語言程式學),以及現在市面上流行的諸多不同類型的國學、心靈成長培訓都略有涉獵。從我個人狹隘而有限的經驗來講,中國企業一直在探索有效的培訓、咨詢方案,他們急切地呼喚著某種一針見效、包治百病、沒病強身的課程,一直在尋找更有效的方法與途徑。作為個體的員工,人們也期望更有效的培訓方式的出現。
很多次,當我在培訓課程中分享某個道理時,下面的同學輕聲而善意地提醒我:“這是行業共識了,我知道。請問有什么工具嗎?”在做方案的時候,培訓公司會急切地問:“這次會提供幾種工具呢?一定要是員工帶回崗位馬上就能用的,可實操的。”我的第一本書《講故事,做銷售》也因為提供了一個與大家期望相近的工具而被關注——當然,每個人都有關于故事的解讀。我經常在這方面受到指教。
實際情況是什么呢?
在我一個三百多人的大場培訓中,有一個關于聆聽的練習。在場的三百多名來自不同行業企業的學員中,只有兩名同學嚴格按照要求一個字、一個字地重復對方的話,并真正地去感受對方。
從主觀意愿上來分析,這是一班有著積極進取心的學員,他們利用自己私人時間,從這個炎熱的南方都市各個角落里涌現出來,非常好學,主動、積極、配合,懷著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創造成果的強烈意愿。可同時,他們也緊緊抱著自己過去的經驗,認為“這些我早就知道了,給點新鮮的吧”。
有時候,我很想刻薄地指責社會的浮躁與急功近利。當我們不能從“因”上去更改時,又怎么能期望得到不同的“果”呢?培訓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對心的認識是必須被關注與認知的。不管是以己之“心”的識,還是度對方的“心”,這都需要一個過程。我個人所接受的最有成效的培訓是加拿大HAVEN學院的《潛力蘇醒》。這個五天四晚的課程在其體系中不過是一個入門級別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濃縮性的課程。
不過近來一件小事改變了我的看法。好友去南歐旅游歸來分享感受。她對金融不景氣下的各國感受并不好,但是她卻深深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覺到驕傲。她說:“當地的節奏十分拖沓緩慢,經濟缺乏活力。常年GDP增長不過兩個點。現在當地最牛的就是中國人,真正有能力消費的也是中國人。所以在很多奢侈品柜臺后面都會配上會講中國話的銷售人員。而一旦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那種因為經濟高速增長所帶來的活力就會讓人覺得血是熱的。”
在那一剎那,我忽然理解到:熱切的愿望造成了人心的浮躁與進取兩個面相。他們彼此交互影響,無所謂好,也沒有壞。我們享受榮耀,同時承受負擔,僅此而已。在過程中,我們都在盡一己之力,奮勇前進。
營銷、企業培訓、心理學這是三個巨大的陸地板塊,各有所屬卻又相互關聯,在漫長的時光中演進變化。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主題都有如翰渺銀河般的廣闊。也許窮經皓首不過得窺其門徑。在有限的中土時光中,我盡量地想要撥高自己,想要在更長的歷史河流中觀察他們是如何彼此更深入地影響,如何接駁、磨合、沖突、演進。我只能從我所能觀察到的角度來勾勒地圖。如果你能從我所呈現出來的一切中略有所得,那么這就已經是我的成果了。
在征服新大陸之前,也許我們首先需要對大陸板塊的結構、相對位置有所了解,以期更有效地達成目標。可事實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卻是樁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充滿偶然性事件。《黑天鵝》將這種小概率但大影響的事件稱之為黑天鵝。它的存在讓歷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彼此交相輝映,充滿了不確定性與不可預期性。未來世界也許是冒險家的樂園——當然你也可以認為這個世界從來都是冒險家的樂園。
如此這般復雜多變的脈絡背景下,我們無從知曉真正的疆域是什么樣的。我們所能擁有的,不過是仰仗我們頭腦認知所描繪出來的地圖。但地圖究竟與真實的疆域有著多大的吻合,卻是一個交織著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結果。我只有能力從一己角度出發來描繪我的地圖,而致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與你的,或假設中“可能”存在的疆域——事件真相相吻合,則完全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圍。好在人們早就習慣了拼湊、粉飾痕跡下的歷史面孔,一切就像一場斗智斗勇的游戲。真相從來就只屬于少數人。
首先我想來討論下什么是心理學。角度影響態度,只有搞清楚我們在哪里,我們才能確知自己要去哪里,又該如何而去。
心理學的理論定義在此不多加討論,它應該是出現在某大學學生作業本上的功課。真正與企業培訓扯得上關系的一定屬于應用范疇的心理學。從現在的市場現狀來看,它們往往并不是來源于國內某大學某專業院校,而是來源于國外某些機構、導師。它們所派生出來的外延產品在這些年里影響著中國培訓市場,風起云涌、大浪淘金。在這些公司的共同作用力下,中國培訓市場就像戰國諸子百家爭鳴、莫衷一是,充滿了勃勃生機與變數。幾乎每引進一位新的大師、新的課程,就會催生出一批新的培訓公司。在經濟大潮中,這些公司因為資金、決策、產品等諸多因素,命運各異,前途莫測,充滿了變數。
我從2002年開始接觸關于態度類的培訓,供職于匯才公司。匯才大概是過去三十年中中國培訓行業最充滿爭議的異類,尤其是其最后的灰飛煙滅,更是讓它蒙上了某種傳奇般的色彩。在它最發展壯大的時候,在深圳地標性建筑:地王五十八樓里坐滿了辛勤工作的員工。他們勤勤懇懇、日出而作,日落不息。凌晨一點多,在地王的應急電梯里,常常有一批身體疲憊、神情亢奮的人在探討著心態問題。它的學員更是海納百川,包括了大量中小企業業主、大型企業中高層和形形色色人等。我在其中既認識了某些跨國公司的高管,也有小學學歷但資產過億的老板。學員們濟濟一堂,想要了解“全球最先進的管理工具——教練”,并將之應用于自己的企業。
個人認為:匯才的成功并不在于它產品的成功,就像匯才的失敗也從來不在于它經營的失敗一樣。它的事非功過已經隨著企業的關門而無從定論。但是它給中國培訓業這個小池塘扔下的石頭卻確實泛起了層層漣漪。從微微打開了的窗戶,人們眺望到新世界展開的極模糊的輪廓,開始認識到原來知識、技能的培訓只是初級企業培訓。沿著這條路往上探索,還有更廣闊的世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匯才掀起了蓋頭,推動了中國培訓行業發展史上的啟蒙運動,可以含笑而終。而波瀾壯闊的行業成長、更新也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