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有一句行話: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出現這種情況并不奇怪,我國很早就有“齊桓衣紫”的故事。老板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人們卻容易忽略其中所蘊涵著的另一個邏輯:老板在企業中可以令行禁止,卻萬不能由著自己的性情來。有些個人的生活偏好或許是個人的性格使然,并無大礙。為了培養健康的企業文化,完全有必要忍痛“變性”!這大概算得上是“齊桓衣紫”故事更深一層的寓意。
“齊桓衣紫”的故事出自《韓非子》,書中記載:齊桓公喜歡穿貴重的紫色的衣服。國人跟著學,于是紫色成了流行色,紫布漲價五倍。齊桓公問宰相管仲該怎么辦,管仲回答:“這事需要從您改變自己的偏好做起。”看齊桓公沒有立即拒絕,管仲進一步建議:您還要表示自己非常討厭紫顏色,發現身邊的人穿紫顏色服裝進來,就要求他們回去脫掉。齊桓公這樣做了之后,左右近臣當天晚上就沒有一個再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二天晚上,整個京城再沒有一個穿紫色衣服的了。第三天,全國范圍內也沒有一個穿紫色衣服的了。看來,古代雖然不崇洋,卻“崇上”;雖然沒有追星族確有“追君族”。這雖然是一種尊寵,卻也是一種重負,連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都要因此約束自己的性情。反過來說,齊桓公不惜為文化而“變性”也許正是他成就霸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企業管理中也是一樣,企業高管要想把企業做強做大,除了外在的努力,還要隨時隨地檢點自己的言行,直至改變自己的性格,即“變性”。
創業者往往都有這樣的體會,當自己親手創建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似乎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竟不那么聽話了。
人們把這比喻成受縛于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頗不自在。這是因為,一方面,管理者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在企業里習慣于一切由我說了算,我的企業我做主,認為似乎可以率性而為。另一方面,管理者的表率作用的確很重要,或許是管理者不經意的行為就能開一種風氣的先河,管理者不能不警惕。鄒國的國君喜歡佩長帽帶(即長纓),左右都跟著學,結果長纓一時成了搶手貨。出現這種情況并不奇怪,可以使我們從中看出文化的源頭。鄒國的國君喜歡佩長帽反映的是個人的性情,而國人的攀比卻關系到整體的生存狀態;當兩者產生兩種價值觀念的沖突時,哪一頭更重?對這個問題的正確回答涉及到對民本思想的確立,齊桓公經過一番權衡,還是接受了民貴君輕的思想,忍痛割愛,不惜“變性”。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如果說某一種風氣對企業發展不利的話,那是需要管理者反省自身的,為了一手帶大的“孩子”,自己在某種習性上“變性”是必要的。
當然,所謂“變性”并不是要泯滅管理者的個性,也不是求全責備,更不是做作矯情。
管理者是應當體現自己的真性情的,不過“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率性而為之“性”應當是指管理者應當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講,“修道”就是“變性”,體現的是一種自律精神,即克服不符合自己應當肩負的使命和責任的個人快意或者私意,包括校正自己的性格。在“修道”中“變性”,就能取得開一方清風的教化作用,健康的企業文化就可以應運而生。像齊桓公那樣“變性”或許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追求,而是完全出于利益的權衡。紫衣雖貴,齊桓公完全能消費的起;但是讓大家都去穿紫衣,使得相關的資源枯竭,那就得不償失。反過來利用人們的攀比心理,丟棄一種形式,在實質上倡導節儉之風,事半而功倍,何樂而不為?
“變性”并不涉及管理者的隱私,主要關乎那些帶有炫耀性的東西,以便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移風易俗。
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家,多少都有市場的不規范留下的慣性;當市場建設進入規范階段后,要想跟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步伐,顯然需要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率先“變性”,其中也包括改變某些自以為是的性格和生活習性。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進入到企業文化的層面,管理者深知這一點,然而不少管理者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卻習慣于唱高調施高壓的辦法,在文件材料上不厭其詳;他們在執行方面總是感到不如意,他們所希望的沒有任何借口的執行文化總是可望不可及,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別人頤指氣使,對自己總是感覺良好。他們自己善長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卻要求下級沒有任何借口的執行;他們自己以善與貪官打交道為能事,卻要求下級埋頭創新;他們自己在商業宴請中一擲千金,卻要求下級不要計較加班報酬。這樣做是“濁其源而欲清其流”,根本做不到。
管理者為企業文化而“變性”,雖然需要做出某種程度的犧牲,但是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不失為一條企業文化建設的“捷徑”。
首先,管理者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要堅持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我為中心。管理者作為企業的靈魂人物,其強勢是毋庸置疑的,而從企業的大局計,當需要管理者放棄自己的強勢時,則應當在“變性”中以退為進,學會妥協。其次,企業文化具有不可復制性,往往需要對過去的習慣扶正祛邪而自然形成。扶正祛邪當然需要對管理者的影響進行一次清理,“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其中有利有弊。管理者的影響如果造成了始料不及的弊端,無論是否無辜,都需要“變性”。再次,管理者作為員工心目中的成功人物,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以身作則既是承諾又是兌現。成功人物的言行與成功之間的連線,正是文化潛移默化的路徑,它應當是真實的才有效。如果管理者的妄為任性造成了文化路徑的虛幻,“變性”當然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