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年的職業交往,感到企業文化人身上,普遍存在一些類似的毛病,初步歸納為以下十大通病:
1、缺乏悟性
一個人文化層次的高低,不是由知識多少決定的,也不是由技藝水平決定的,而是由悟性高低決定的。搞文化的人缺乏悟性,實在是不配從事這個行業。因為企業文化的任務,就是要啟發提升覺悟。如果自己都缺乏悟性,又怎么能去啟發提升別人?很遺憾地說,我接觸的絕大多數人,所謂的企業文化人,悟性太低甚至根本沒有。不少人可以寫的一手好字,好詩,好文章,畫的一手好畫,能夠設計出很漂亮的圖案,藝術水準和技藝水平都不錯,演講起來可謂是滔滔不絕,所寫的文章也可謂是洋洋灑灑,但總讓人覺得缺乏一種靈性。這種靈性,就是一種對天地人生的感悟能力。作為一個文化人,本來應該通天曉地,貫古通今,博覽群書,歷經滄桑,眼界開闊,視野廣大才行。悟性極高的人,甚至能夠與天地對話,在遠古和未來之間縱橫馳騁,心靈自由思想奔放,從不拘泥束縛在某個具體事務,也從不固執矜持在某個陳舊觀念。他們總是能夠全面地、聯系地、動態地看待問題。他們個性灑脫風度飄逸,完全沒有一般文人常見的迂腐酸氣,更沒有市儈俗人所有的貪欲銅臭。當然,這種境界普通人很難達到,但作為企業文化人,至少應該保留一點最基本的靈性,能夠領悟一些無形的東西,能夠透過表象看本質,能夠把握事物內在深藏的靈魂。缺乏這種基本的靈性和悟性,就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文化裝修工。既然自己只能停留在這個層次,就不要埋汰抱怨自己懷才不遇,命運不公,就不要責怪企業文化被邊緣化。
缺乏悟性并非只有基層企業文化人,就是一些所謂的專家大師權威學者,也同樣缺乏真正的悟性,他們只看到企業文化的外在表象,根本就不懂得其活的內在本質。整個企業文化理論和實踐,都建立在外在表象之上,而對企業文化活的靈魂,則完全沒有任何感悟和把握。他們的理論學說,都是東拼西湊抄襲而來,從洋人的故紙堆里剽竊而來。他們熱衷于從外向內宣貫落地,很少能夠由內而外啟發提升,因為他們自己都沒弄懂,什么是真正的企業文化。人的悟性來源于哲學頭腦,來源于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來源于對客觀實際的深入思考。現在很多的所謂專家大師權威學者,都不學習不領會哲學根本原理,也不愿意深入思考實際問題,當然無法達到悟性的境界。他們靠著自己的職稱地位做招牌,拿著洋人的只言片語當令箭,到處招搖撞騙欺世盜名。由于他們把持著理論學術高地,一般企業人士是沒法與他們爭辯的。因此,他們的企業文化理論學說,誤導了中國企業幾十年,并且還將繼續誤導下去,卻無法從根本上加以顛覆推翻。
2、不懂幽默
缺乏幽默感與缺乏悟性是直接相關的。正是因為沒有一種靈魂溝通的能力,所以才不會領悟事物之中的生趣靈機,不懂得他人的詼諧幽默,顯得非常僵硬呆板,一本正經。自己既不善于開玩笑,也不領悟別人的逗趣,常常誤解別人的友好善意,弄得場面十分尷尬掃興。搞企業文化的,就只能談論企業文化,談其他話題就是不務正業,歪門邪道。對豐富多彩的世界,缺乏一種心靈相通的渠道。缺乏幽默感的人,不論是講話還是做事,都讓人覺得生硬無趣,興味索然。因此,在與人溝通交流方面十分困難。有悟性懂幽默的人,總是能夠與人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一點能力的缺乏,是作為企業文化人的一個大忌。
3、氣量狹小
當今企業文化人普遍缺乏涵養,氣量狹小,心胸偏狹,不能容人恕己。一方面是因為缺乏中華傳統文化熏陶,缺乏身心修養和精神內涵,一方面是缺乏廣闊的開放視野,以及遠大的崇高追求。很多人總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眼睛從來不向外看。喜歡拿自己的好惡作為標準,看待和要求外面的一切。符合自己口味的就親近,不符合自己口味的就拒絕。一些人甚至有一種潔癖,不能容忍一點點與己不同的人和事。缺乏和諧包容的心胸,缺乏平等合作的精神,缺乏真誠仁愛的情懷,缺乏容人恕己的雅量,缺乏溝通交融的能力,缺乏互利共贏的境界。不合群,不團結,不寬容,不親和,孤芳自賞,自命清高,好冷嘲熱諷,好指桑罵槐,好批評指責,好使性子耍脾氣,對事拆臺多建設少,對人打擊多鼓勵少。即便是一個小小的QQ群,一個論壇空間,一份企業內刊,也動不動要求統一名片,禁止這禁止那,板著一副面孔踢人訓人。沒有一種海納百川包容一切的氣度,自己又沒有感召吸引他人的魅力,只能靠手中一點點可憐的管理權利,在那里發號施令,逞兇作威,盛氣凌人,顯得十分小家子氣。
對專家大師權威學者來說,氣量狹小表現為一種學霸作風。在企業文化理論學說上,自以為是自高自大,標榜自己攻擊別人,熱衷于自創門派自立山頭,拒絕吸取借鑒他人。大言不慚地聲稱自己正宗正統,拿企業的成就當作自己的成功案例。
4、不切實際
許多企業文化人從不介入和關心企業經營,不僅僅是因為崗位職能所限,也是因為自己既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這些企業文化人整天只是玩文字搞文化,對企業具體實際問題漠不關心,毫無興趣,完全脫離企業現實需求,自己獨自在一旁浮想聯翩好高騖遠。留戀駐足于辦公室的桌椅電腦,從不深入企業車間和市場客戶。眼睛只會向上看,不會左右內外看,更不會向下看,一切以老板上級旨意惟命是從。
對專家大師權威學者來說,不切實際表現為主觀武斷。他們只看到企業文化的表象,不知道優秀企業文化不是憑空而來的,不能脫離環境條件產生、存在、發展和作用。他們以為自己可以編造一個企業文化體系,只要通過強行宣貫落地就可以成功。他們完全不考慮企業內外環境條件,主觀武斷地將空洞的教條強加給企業。他們只追求企業文化的“體系化”,也就是外表的高大全;卻不愿使企業文化“機制化”,也就是要發揮企業文化的實用功能。他們只顧播種插秧,卻不顧土壤的基本條件。
5、知識單一
不少企業文化人都是從大專院校出來,進入企業直接從事企業文化工作的。除了學校里那點可憐的書本知識,就是一些道聽途說的八卦新聞,要么就是網絡論壇的只言片語。特別是一些文科學生,對企業經營沒有任何感覺,也從不主動去博覽群書,增長見識,擴大視野,深入實際,總在辦公室里為文化而文化。知識面單一,學科偏狹,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理論,如質量管理,市場營銷,生產物流,財務金融等都沒有興趣,只會玩弄棋琴書畫,詩歌辭賦,電腦鍵盤,可樂煙酒。知識單一導致思想容易固步自封,沒有全盤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缺乏哲學修養和辯證思維,缺乏直面現實解決問題的勇氣和毅力。一些基層企業文化人,更是整天沉湎于網絡虛擬空間,沉醉于虛無幻想和自欺欺人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