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災,是做為人民的一項基本義務。下面是小編整理提供的抗洪救災活動簡報范文,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大家采納!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思而學教育網的欄目!
篇一
連日來,馬山鄉把防汛抗災 工作作為當前中心工作,全力發動全民防汛抗災,狠抓防汛抗災物資、人員、制度、措施、預案等各項工作的落實到位。
該鄉現有水庫10座,山塘39個,占據全縣較大比例,經過排查發現存在地質災害隱患點34處,占全縣地質災害近兩成,為了切實落實好各項工作措施,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全鄉黨員干部采取分片包干的措施,確保工作到位、責任到人,針對可能出現的險情,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配備所需物資,加大人力調配。
該鄉在繼22日召開全鄉干部職工會議,傳達學習溫--總理重要講話,貫徹落實自治區、市委、縣委關于防汛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之后,在25日18時中央氣象臺發布的包括我區中南部在內的浙閩粵桂大暴雨警報后,當晚20時,再次緊急召開全鄉黨員干部大會,傳達各級防汛通知要求,部署落實各項防汛抗災工作。
要求全體黨員放棄雙休日,堅守各自崗位,當晚要電訊各自所掛水庫山塘值班人員,要求他們堅守崗位,加強夜間巡查,密切關注雨情,發現情況及時處理及時匯報。
26日周六一大早,該鄉全體黨員干部又冒著大雨,爬山涉水深入到各自掛點水庫山塘,對其進行全面排查,仔細觀察水庫水位、庫容等數據,認真檢查大壩牢固情況,是否存在漏洞,暗訪水庫值班人員在崗情況,檢查值班記錄,詢問值班人員水庫詳細情況,了解入汛以來水庫水位庫容的動態數據。
建議值班人員加強水庫的巡查,及時做好記錄,一旦發現隱患或出現險情,第一時間采取緊急措施,同時向鄉黨委、政府匯報,爭取資源及時排除險情、彌補隱患,確保水庫安全,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要求值班人員24小時堅守崗位,同時也注意自身安全。
在該鄉的34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黨員干部實地察看,仔細分析隱患危害程度,深入地質災害可能危及的農戶家中,動員群眾及時做好應急準備提前撤離危險地帶,并送達地質災害排查通知書和撤離通知。
面對部分群眾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辱罵,黨員干部本著鄉黨委提出的“寧可聽群眾的罵聲,不愿聽群眾的哭聲”的原則,與村干部一道認真聽取群眾意見,仔細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全力幫助群眾撤離地質災害危險地帶。
截止目前,該鄉存在隱患較大的隱患點群眾已全部撤離至安全區域,其他隱患點繼續加大監測力度,采取加固、削方減載等措施,減小地質災害發生可能性。
篇二
7月18日、24日,鎮巴縣連續遭受兩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害,短短2小時內降雨量達200mm以上,全縣基礎設施嚴重損毀,群眾房屋倒塌嚴重,交通、通訊全部中斷,損失十分慘重。災情發生后,全縣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快速反應,緊急行動,把抗洪救災作為創先爭優的主戰場,率先垂范,奮力搶險救災,將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一、率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
面對特大暴雨和洪澇災害,縣上領導坐陣指揮,科學調度,果斷決策,親臨一線組織指揮干群搶險救災。災情發生后,縣委書記楊彥生立即召開全縣防汛搶險工作緊急會議,通報當前防汛形勢,研究部署抗洪搶險救災工作并多次到防汛的險重地點查看汛情。
縣上成立9個抗洪救災工作組,由縣委、縣政府領導擔任組長,分別負責城鄉安全隱患排查、水電路訊暢通、治理內澇和清除淤泥疏通管道、災民安置、醫療救助及疫情防控、災情普查等工作,全力以赴抗洪救災。縣上抽調千名干部由縣級領導帶隊組成24個抗洪救災工作指導組分赴各鄉鎮搶險救災。
縣委緊急下發了《關于各級黨組織和共產黨員在抗擊特大洪災中創先爭優的通知》,號召各級領導干部率先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率先深入災情險情最重的地方幫助排危除險,率先深入困難最大的群眾當中傳遞黨的關懷和愛心。同時要全天候堅守,掌握了解雨情、汛情、災情,靠前指揮調度。
7月18日,第一次災害發生時,在縣上帶班值班的縣委書記楊彥生,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代斌,副縣長李明華迅速行動,密切關注雨情、汛情、災情,先后深入涇洋鎮、3道翻板閘、城區各地質災害點等重點地段靠前指揮,落實排危除險措施,指導搶險救災,收集上報全縣災情。縣委副書記、縣長趙勇健根據全縣汛情,及時督促水利、民政等部門調運儲備防汛救災物資,全力搞好抗洪救災應急保障。7月18日,縣人大主任程正銀連夜趕赴小洋鎮查看防洪河堤,指導抗洪救災。
政協主席周宗佑第一時間趕往聯系鄉鎮黎壩鄉指導抗洪救災,安撫災民。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鄭永濤積極指導電力、電信等部門制定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24日凌晨城區一度停電,他帶領搶修人員冒雨摸黑搶修一小時,恢復了供電。縣委常委、紀委書記朱曉玲在7.24洪澇災害發生時,組織帶領通訊組、廣電局第一時間深入一線,抓拍第一手資料,及時向外發布。
公安局全員出動,24小時不間斷在城區進行巡邏,發布最新汛情,確保了關鍵時期社會大局穩定。7月19日,赤南水庫出現險情,鄉黨委書記童世宏帶領鄉上干部20余人組成搶險隊徒步淌過齊腰深的水到水庫指導搶險,轉移群眾1800名。
鹽場鎮奎星村黨支部書記王三蘭關鍵時刻沖在前,她第一時間組織帶領30余名村民轉移群眾,搶救財產,安撫受災群眾。碾子鎮蓮花村店子坪組組長、預備黨員湯仁霞,冒著傾盆大雨,及時勸撤熊仁兵、熊仁才兩家7口人提早撤離,避免了后來發生的600多立方的泥石流的襲擊,確保了人員安全。
二、率先深入災區排危除險
災情就是命令,各級黨組織不等不靠,迅速組織力量深入鄉鎮、村組、農戶,查災救災,排危除險。縣委副書記樊強23日下午得知涇洋鎮龐家壩小組等3處低洼地帶可能出現內澇危險,迅速帶領相關人員冒著傾盆大雨前往,現場果斷決策,把200余名群眾提前撤離到了安全地帶。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程開耀生病住院,得知災情后,不顧醫生勸阻就出院,在電話指示組織部機關快速行動抗洪救災的同時及時返回縣上,在210國道阻斷,無法通行的情況下,徒步趕赴受災最重的楊家河鄉、陳家灘鄉拉溪塘村現場指揮搶險救災,就地成立6個工作組,進行到戶查災統計,安置災民,慰問災民,緊急集中安置45名房屋全毀災民,就近就便、投親靠友安置災民374人。
18日,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代斌同志得知三號翻板閘排洪受阻后,實地查看,果斷處置,調來挖掘機撬開堵塞閘門,排除了隱患。次日又徒步幾十公里深入觀音鎮查災救災,途中不慎扭傷右腳,仍帶病工作。人大副主任譚啟九、政協副主席齊正旭快速反應,在災情出現后的最短時間內帶領工作組徒步奔赴碾子、興隆重災鄉鎮,查看災情,安撫群眾,把受災情況及時報回縣上。
24日凌晨,縣委組織部干部檔案室進水,全體組工干部全力搶救,1608份干部檔案無一份受損。隨后又到險情最重、街道積水最深的馬王廟街,組織群眾撤離。面對驚慌失措的群眾,部領導帶領支部全體黨員,沉著應對,組成三支搶險突擊隊,摸黑踩著齊腰深的水,冒著生命危險,組織72戶285名群眾安全撤離,緊急搶救群眾財產價值30余萬元,片區無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
縣交通、公路管理段調集大型機械裝備118臺次、技術人員180人,冒雨加班加點清除210國道、鎮簡路、鎮碾路等主干線公路垮方滑坡151處4.5萬方;赤南鄉廟子壩村4戶18名群眾被洪水圍困,鄉長毛忠誠帶領9名干部火速趕往現場,面對被洪水團團包圍的房屋和不斷上漲的河水,他立即組織青壯人員采取手拉手的方式接近圍困人員,經過近半小時奮戰,18名被困群眾安全救出。
全縣通訊中斷后,縣電信公司副經理張偉親自帶隊,抽調精兵強將組成突擊隊搶修通訊線路,忍饑挨餓在泥濘中連續戰斗10小時,終于搶通了全縣的固話線路。青水鄉郭坪村黨支部書記王成文在全鄉唯一通道被水沖毀后,不顧個人安危,翻山越嶺,爬山涉水65公里趕往縣城報災,為領導決策,科學施救贏得了時間。南關社區出現多處內澇,支部書記張俊福、主任周歡組織轄區青壯年緊急轉移群眾136人,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三、率先深入災民傳遞愛心
特大洪澇災害造成全縣11.2萬人受災,解決災民的生產生活成為各級黨組織的首要任務。18日晚,縣委組織部下發了《關于在抗洪救災中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緊急通知》,要求黨員干部自覺深入到災情險情最重的地方,妥善安置災民,確保災民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有干凈水喝,有病能就醫,做到哪里災情最重,哪里工作最艱苦、哪里群眾最需要,哪里就有黨的組織,哪里就有黨員干部的身影,真正體現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縣民政局黨組織積極籌措救災物資,累計向受災鄉鎮緊急下撥救災糧2.5萬公斤,救災資金200萬元,發放棉被2420床,帳篷216頂,方便面500件,礦泉水300件。縣委組織部支部按照縣上的統一部署,迅速深入包村扶貧單位興隆鎮開展抗洪救災工作,為受災戶送去資金1.8萬元,對7戶房屋垮塌戶和62戶重災戶進行了慰問。
24日,縣委組織部再次組織3名干部由部領導帶隊深入興隆鎮指導查災救災工作,安撫慰問受災群眾。縣林業局黨員毛永斌不顧自家房屋進水,與妻子女兒一道為鄰家80多歲的老人清理屋內淤泥,樹立了良好的黨員干部形象。
目前,全縣134個縣級部門單位分別深入所聯系的鄉鎮、村開展傳遞愛心,結對共建活動,共慰問受災群眾3315戶,提供幫扶資金132.6萬元,建立幫扶對子2292對,有力推動了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