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在教育局的領導下,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增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堅持“鞏固、提高、改革、發展”的方針,確立了堅定不移地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中心,以教育局工作重點和西村聯區工作重點為指針。緊緊圍繞“三項改革”、“三個規范”、“四個強化”、“三大工程”、“兩件實事”的工作思路為指針,以人為本,以抓安全為基礎,以抓養成教育為突破口,以課改為動力,扎扎實實搞課改,實實在在抓質量。現把一年來的工作匯報
一、一年來的主要工作
1、突出重點,著力提升教學質量
提高教科研水平是增強教育核心競爭力,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關鍵。一年來,我們進一步強化教科研工作。加強教研網絡建設,豐富教研內涵。并結合課改工作,努力推進“5+1”和“10+1”校本教研活動。
一是以聯區為單位小學每周集中教研一次,初中每兩周集中教研一次。
二是加強教研員的自身素質建設,提升教科研水平。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我們壓縮其它各項開支,千方百計保證教研經費。共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的各種培訓和觀摩7xxxx人次,赴外縣參觀三次。 三是學期初,我們組織有關人員。對所有教師進行“聽、評”課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我們先后組織教研員下鄉教研輔導3xxxx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層單位的教科研水平和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出地級教學能手xxxx,縣級教學能手xxxx,聯區教壇新秀xxxx,西村小學校長張海英同志代表縣教局參加了省、市課堂教學改革觀摩賽講,并出席華北五省教學研討會。并于12月25日到省參加省級教學能手評選。我們于今年3月21日,22日兩天在西村小學組織兩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觀摩課,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于10月13日組織有關教師聽了地級教學能手張海英的兩節課。,使基礎教育改革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聯區教研室主任王太保身先士卒,親臨第一線,幫助青年教師備課。共收集教學論文三百余篇,教學反思,隨筆共積累五十萬字。
四是我們以初中為龍頭,實施信息技術應用工程。西村初中周周每個教研組,都必須有一節多媒體應用課,聯區于11月20日在西村中學聽了兩節信息技術應用觀摩課拉開了聯區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序幕。
五是面對提升教學質量的新任務,我們繼續推行蹲點包校制度,由聯區工作人員與學校領導和教師一起強化學習意識,促進教學理念轉變。聯區工作人員深入7所小學,巡回指導。開學以來聯區工作人員人均聽課評課6xxxx節次。
六是外出訪名校,拜名師,學管理,提升教學水平。我們帶領校長和部分骨干教師于11月下旬分別聽了縣教研室組織的賽講,強化了老師應用新理念教學的觀念。強化責任意識,促進教學常規落實,層層簽訂質量目標責任書,千方百計調動方方面面的工作積極性;強化信息意識,促進質量提升。
七是針對我聯區初中教學的形勢,在狠抓課改教研的基礎上,確定了一保質量,二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初中教師信心十足,決心在新一屆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鼓足干勁,力爭把初中的教育教學成績提高一個水平。
八是根據小學素質教育的新要求,我們銳意進行教學改革,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印發了《小學素質教育評估方案》和《關于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繼續教育實施方案》、《聯區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的若干意見》、《聯區骨干教師培訓方案 》、《聯區2014??2014中、小學教學教研計劃》等制度和方案。
九是各校根據實際分別建立了學生的日日清檔案。對學生在校時間的每個段進行全方位監督,督查。促進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十是各校都對教師的一日常規教學進行了量化管理。學校從早到晚都有人對教師的一言一行進行督查。
十一是我們于是12月12日中午和下午休在西村小學召開了小學常規教學現場會,并把各校所有教師的備課和部分教師的作業改帶來讓與會人員檢查。會上人人談收獲,找差距,訂目標,做打算。
十二是聯校長在12月12日對所有教師進行了“如何備課”和“怎樣利用課程資源”業務培訓。
2、以人為本,積極開展師德建設活動
國家興衰,系于教育;教育成敗,系于教師。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必須要有淵博的知識,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就要不斷充實自我,更新教育理念。因此,我們把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作為首要工作。
(1)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
根據教育局要求,針對部分教師敬業精神欠佳、上課不認真、作業批改馬虎等行為,首先我們重新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關于規范教師行為二十條紀律》、《關于教師隊伍管理的實施意見》、《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規定》等文件,使其充分認識到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2)在教師中深入開展“八榮八恥”學習活動。要求教師對照“八榮八恥”內容,反省自己的工作、思想,尋找問題根源,教師人人公開亮丑揭短,并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學校對每個教師的整改結果進行檢查和評比,并把結果記入了平時的工作考核中,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師德修養。
(3)加強業務學習。要求各校每周組織集體學習一次,教師自學1?xxxx,學習課改經驗,超前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每個教師每周的學習筆記不得少于2000字,一月不得少于20000字。
(4)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先后組織教師重聽馬兆興、劉剛喜等專家的報告錄音,觀看特級教師的講座光盤,不斷拓寬教師的知識面,開闊教師的視野。
(5)要求45歲以下教師年底前必須會使用word編排簡單的文檔,達到總結、心得等文字不用手寫。
(6)要求45歲以下教師都要學會使用遠程教育設備模式2。
(7)組織公開承諾活動。各校校長公開向聯區承諾,在任期內要達到的目標。
(8)開展師德標兵評選活動。5月份,我們通過層層推薦,逐級選拔,評出了聯區師德標準1xxxx,并推薦一人參加了縣上的師德演講,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促進作用。
(9)聯區要求暑假期間每個教師以師德讀本為教材,寫心德筆記3000字,并寫一篇調查報告。
(10)各校長公開向社會承諾堅決抵制商業賄賂不正之風。
3、夯實基礎,穩步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
建設標準化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工程。本學年我們重點對北仁和初中的標準化學校建設進行了完善。兩校基本達到了要求。
4、扎扎實實,繼續抓好養成教育
繼續搞好"做小事,悟大理"的養成教育活動。列寧說過:"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一年來的實踐證明,養成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促進劑,要繼續搞好學生的養成教育,使全體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提倡有計劃的學習。
我們還借“三創建”的東風,進行了“孝敬父母”“向不良習慣告別”等活動,西村小學等學校走出校園打掃街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家長的認可與好評。
5、實實在在,深入開展課改工作
課程改革是提高教學效益,提升教育質量的得力措施。,我們及時總結課改的經驗和不足,進一步推動課改工作向縱深發展。
一是結合實
際,制定了2014---2014學年課堂教學改革、校本教研、評價與考試改革、綜合實踐活動與校本課程四方面的行動計劃,加強了對課改工作的管理與指導。
二是組織力量對各校的課改工作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評估檢查。
三是加強對課改工作的過程性管理。要求教師每周寫一篇教學反思和一篇心得,共收回反思和心得950余篇,對課改教師集中進行了教材教法培訓,組織優秀教師編寫了部分的課改教案,組織學校領導和課改教師赴運城、永濟、臨猗參加了校本教研研討會,學習了先進經驗,保證了課改的質量和效益,促進了課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6、依法治教,有效推進規范化建設
依法治教,健全制度,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前提。為此,我們轉印了《關于規范學校后勤管理和財務財產管理的意見》,積極規范學校的財務財產和灶房、小賣部管理,為學校正常運轉提供了保障。并要求各校校長在任期結束后無債權債務,若有全是個人行為,與學校無關。
7 、抓安全,創建平安校園。
安全問題無小事,安全責任大于天。我們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常抓不懈。聯區和每位校長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校長和各有關教師也簽定了目標責任書。
一是對各校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發現電路老化等問題,立即整改到位。
二是學生在校實行無縫管理。即學生在校的每個時段、空間都要責任到人,嚴格學生進出校門制度,確保學生在校安全。
三是制定了“西村聯區安全檢查細則”和“安全隱患排查提示項目70條”。以細則為標準,對各校安全隱患進行了排查,并對存在不同問題的學校下達了整改通知書。限期完成整改工作。
四是聯合公安機關,對我聯區所轄學校進行了四次突擊檢查,主要是查管制刀具。
五是對有鍋爐的學校的鍋爐進行了檢查,并按照有關要求對其進行了整改。
六是各校建立了安全日志。
七是對各校的冬季取曖設施進行了詳細的檢查。
二、存在問題與不足。
一年來,我聯區的教育教學質量雖然有了初步的發展,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所做的工作都還是一些基礎性的工作,我們的教育教學還處在低水平的發展階段,還處在艱難的爬坡之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如:
一是教師的業務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
二是各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一步主要打算
教育工作事關子孫后代、涉及千家萬戶,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繼續緊緊圍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中心,立足于教育的長遠發展,在全面落實局中心工作的同時,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師德師能建設。我們要以師德建設和課程改革為重點,組織教師認真開展師德師風培訓、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培訓、教材教法全員培訓、繼續教育公共課培訓、心理教育培訓、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二是要繼續抓好信息技術應用工作,做到人人想用,人人會用。
三是規范辦學行為,我們要采取措施嚴格規范辦學行為,嚴格規范學校財務財產管理。
四是做好資源整合工作。我們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抓住有形資源,挖掘無形資源,為我聯區的教育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新的一年里,我們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在發展中尋求新思路,在改革中實現新突破,在工作中采取新舉措,努力促使我縣教育能有一個新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