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有人因友得福,有人因友得禍。交友要有所選擇:結交益友,可幫助自己進步;遠離損友,可少走彎路,不走邪路。結實朋友、獲得友誼,也要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交友之道閱讀答案,歡迎閱讀。
交友之道
①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說明朋友的重要。《詩?小雅》言:“雖有兄弟,不如友生”,說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載:“出入相友”,說明朋友的必要。
②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來,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所以,與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長,不計其短。也就是說,交友要有選擇,看重并學習朋友的優良品德。
③人都是有不足與缺點的,朋友亦然。特別是,越是親近的人,越是接觸多的人,越容易發現其不足與缺點。但自己要提高、要進步,只看朋友的不足與缺點,別人都是矮子,惟有自己高大,這如何能提高得了、進步得快?
④交友之道首先是擇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為朋友的。對朋友,古人們看得很重,認為是“五倫之一”,是“平居可與共道德,緩急可與共患難。”并認為,“友則兩相關切。若酒肉飲博,相與往還,此黨也,非友也。”(蒲松齡語)所以,擇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親,或學問相成,或氣節相感,或然諾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詩文相尚等,要兩相共贏,昭昭可鑒。
⑤交友之道關鍵是取友。世間盡管有“一見如舊識,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畢竟是取優,故不可等閑視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為人稱頌的取友之道,“慢熱型”的居多,先淡后濃,先疏后親,先遠后近。初次見面,就親熱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見面熟”。這種“見面熟”式的朋友,當你遇到挫折,甚至將要掉進深淵時,他的雙手未必來拉住你;當你一帆風順,甚至頭腦發熱有點得意忘形而誤入歧途時,他的雙手未必來指引你。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礪,行可以輔弼,有了錯誤可以指正。司馬遷在《史記?汲鄭列傳》中說:“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這“六個一”,全在人生的關節點,道出了取友的最佳點。所以,對貧賤之交、生死之交,不僅終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終一契之。
⑥交友之道重點是結友。結友要結真友。無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生無請言,死無托辭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風浪的考驗、時間的檢驗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順意,事事行時。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時,才能對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這方面的教訓很多。如戰國中期孫臏與龐涓,他們是同門師兄弟,龐涓嫉恨孫臏的才能比他高,用則借刀殺人的心術,使孫臏被施以臏刑而不能進入仕途。這就警示人們,飲酒要飲醇,結交要結真。否則,不僅自己會吃盡苦頭,甚至連殘至死都不知啥個原因。
⑦交友要交優。只有多看朋友的長處,把朋友的長處吸收為自己的長處,從而讓朋友的優點、優勢也能體現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譜新篇章。
14.本文語句短小、整齊,通俗易懂,你讀出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嗎?請寫下來。(4分)
答:
15.交友要有道,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指出了一些“道”,請把它一一整理下來。(4分)
答:
16.文中寫了孫臏和龐涓的事例目的何在?引用《詩?小雅》、《孟子?滕文公上》里的話,又有什么作用?(5分)
答:
⑴說明了擇友必須選擇密友的道理。
⑵說明了朋友間在交往中要善于消除摩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