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孝經(jīng)》是中國古代儒家倫理學著作,今文《孝經(jīng)》全書共有_B__章。
A、16 B、18 C、19 D、22
2.在《孝經(jīng)》中,根據(jù)不同人的身份差別規(guī)定了“孝”的不同內(nèi)容,其中,“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是規(guī)定__C__的“孝”。
A、士 B、諸侯C、卿大夫D、庶人
3.《孝經(jīng)》的第一章是(C)
A、天子章 B、孝治章C、開宗明義章D、廣至德章
4. (多選)下列表述符合《孝經(jīng)》的思想的有:(A C D )
A、做人和治國,都需要以“孝”為本。 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
B、孝順,就是對長輩和上級惟命是從。 錯,諫諍章第十五
C、孝順應該順應自然規(guī)律,以求天地人合。 三才章第七,感應章第十六
D、孔子認為對父母孝順,對國家忠誠,是基本的道義。 開宗明義章第一
5. (多選)下列語句能夠概括出孔子在《孝經(jīng)》中的主旨的是:( A B C D)
A、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B、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C、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D、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6. (多選)《孝經(jīng)》中,孔子引用到的作品有下列哪幾項?( A C)
A、《詩經(jīng)》 開宗明義章第一 B、《論語》
C、《尚書》 天子章第二 D、《春秋》
7.《孝經(jīng)》在哪個朝代被尊為經(jīng)書? (A)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孝經(jīng)》根據(jù)不同人的身份差別規(guī)定了行“孝”的不同內(nèi)容:庶人之“孝”要求什么?(D)
A、 “愛敬盡于其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B、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
C、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
D、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
9.以下哪一個不是《孝經(jīng)》中的章節(jié)? (C)
A、開宗明義 B、天子章 C、四刑章 D、三才章
10.《孝經(jīng)》的最后一章章名是?(B)
A. 圣治章 B.喪親章 C.感應章 D.廣揚名章
11.《孝經(jīng)》第十章紀孝行章中,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 (A)
A、居則致其敬 B、養(yǎng)則致其樂
C、病則致其憂 D、喪則致其哀
12.下列句子表現(xiàn)《孝經(jīng)》中孝是諸德之本的是 A
A、“人之行,莫大于孝”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D、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13.《孝經(jīng)》中對 天子之孝的要求是(A)
A、“愛敬盡于其事親,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B、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
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
D、“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
14.下列哪位皇帝曾為孝經(jīng)作注。B
A、唐太宗 B、唐玄宗 C、秦始皇 D、漢武帝
15.《孝經(jīng)》第十六章感應章中,子曰:“天地明察, (B)
A、必有尊也 B、神明彰矣
C、鬼神著矣 D、不忘親也
16.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出自《孝經(jīng)》哪一章?
A、第九章圣治章 B、第六章庶人章
C、第十三章廣至德章 D、第十七章事君章
17. “《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出自《孝經(jīng)》哪一章?
A、第一章開宗明義章 B、第三章諸侯章
C、第九章圣治章 D、第十一章五刑章 A)C) ( (
18.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是指對哪一個階層孝的要求(B)A、天子 B、諸侯 C 、卿大夫 D、士
19. 《孝經(jīng)》把道德規(guī)范與法律(刑律)聯(lián)系起來,認為“ ”,提出要借用國家法律的權(quán)威,維護其宗法關(guān)系和道德秩序。(A)
A、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B、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簋而哀戚之 C、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D、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
20.《孝經(jīng)》成書于 (C)
A、春秋時期 B、戰(zhàn)國時期 C、秦漢之際 D、東漢初年
21.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孝經(jīng)》一書是 所著。(B)
A、孔子 B、孔子七十子之徒 C、邢?疏 D、陳孝道
22.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出自 (A)
A、開宗明義章 B、三才章 C、孝治章 D、圣治章
23.孝經(jīng)上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這說明中國人看待自己身體的出發(fā)點是(D)
A、注重保健 B、天人合一 C、三綱五常 D、宗法觀念
24.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下一句是?
A、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B、 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C、 禮者,敬而已矣。 D、 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
25. “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是誰說的?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莊子
26.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出自哪一章?
A、事君章 B、喪親章 C、廣揚名章 D、感應章
27.《孝經(jīng)》第十章紀孝行章中,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 (A)
A、居則致其敬 B、養(yǎng)則致其樂
C、病則致其憂 D、喪則致其哀
28.《孝經(jīng)》第十六章感應章中,子曰:“天地明察, (B)
A、必有尊也 B、神明彰矣
C、鬼神著矣 D、不忘親也
29.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是指對哪一個階層孝的要求(B)
A、天子 B、諸侯 C 、卿大夫 D、士
30.孝經(jīng)在中國古代影響很大()曾經(jīng)親自為它做注(C)
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唐中宗
31.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____;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后能守其宗廟。(A)
A、行 B、言 C、擇 D、守
3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____,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B)
A、天地 B、父母 C、國家 D、天子
33.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___也。(A)
A、 行 B、利 C、義 D、責
34.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_____。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A)
A、嚴父 B、順 C、 敬 D、仁
35.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_____。(A)
A、事親 B、致敬 C、孝子 D、成人
36.《孝經(jīng)》中國古代的(A)倫理學著作。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37.清代()在《四庫全書總目》中指出,該書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成書于秦漢之際。(B)
A、王引之B、紀昀C、戴震D、錢大昕
38.書分古今文二本,今文本為鄭玄注,古文本為(A)注。
A、孔安國B、王引之C、朱起鳳D、王居正
39.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B
A、孝之本也 B、孝之始也 C、孝之終也
40.非先王之法服, 。A
A、不敢服 B、敢服 C、不敢行
41.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C) 。
A、謹度 B、事君 C、社稷
42.故敬其父, ( A ) 。
A、則子悅 B、則弟悅 C、則臣悅
43.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 ( C ) 。
A、孝乎 B、其人 C、配天
44.四書五經(jīng)中的五經(jīng)《詩經(jīng)》《易經(jīng)》《春秋經(jīng)》和(C)
A、孝經(jīng)和金剛經(jīng)B、易經(jīng)和孝經(jīng)C、書經(jīng)和禮經(jīng)D、道德經(jīng)和孝經(jīng)
45.《孝經(jīng)》相傳是(C)所作
A、孟子B、荀子C、孔子D、墨子
46.孝經(jīng)中首次將孝和(C)聯(lián)系起來
A、禮B、義C、忠D、信
47.“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出自《孝經(jīng)》的(C)一章
A、士章B、天子章C、庶人章D、孝治章
48.“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出自《孝經(jīng)》的(A)章
A、五刑章B、廣要道章C、圣治章D、孝治章
49.孝經(jīng)是什么時期的(B)
A、戰(zhàn)國B、春秋C、西周D、五代
50.“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出自《孝經(jīng)》的(B)章
A、五刑章B、廣要道章C、圣治章D、孝治章
51.《孝經(jīng)》在唐代被尊為經(jīng)書,(C)以后被列為《十三經(jīng)》之一。
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代
52.下面哪一章是關(guān)于孝道與政治的關(guān)系(B)
A、諸侯章B、圣治章C、孝行章D、天子章
53.下面哪一章是關(guān)于孝道的原則和禮法(A)
A、喪親章B、感應章C、五刑章D、士章
54.下面哪一章是關(guān)于孝的基本理論(D)
A、諫諍章B、事君章C、三才章D、開宗明義章
55.“愛親者,不敢惡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出自孝經(jīng)(A)一章
A、天子章B、事君章C、三才章D、卿大夫章
56.《孝經(jīng)》中“??.然后能保其社稷”中的“社”代表什么(C)神
A、太陽神B、云神C、土神D、雨神
57.《孝經(jīng)》中“??.然后能保其社稷”中的“稷”代表什么(D)神
A、水神B、風神C、土神D、谷神
58.《孝經(jīng)》中將社會上的人分為(C)個層級
A、 3個 B、 4個 C、 5個 D、 6個
59.現(xiàn)在流行的版本是(D)給《孝經(jīng)》做的疏
A、 程頤 B、 朱熹 C、 李隆基 D、邢?
60.《孝經(jīng)》中的“甫邢”指的是(B)刑
A、棍子刑B、呂刑C、俱五刑D、車裂
61.《孝經(jīng)》中的諸侯有公、侯、伯、子、(A)
A、男B、少C、王D、民
62.《孝經(jīng)》中的制節(jié)謹度是為(C)制定的
A、士大夫B、天子C、諸侯D、卿大夫
63.《孝經(jīng)》一共有(B)個版本
A、1 B、2 C、3 D、4
64.古文《孝經(jīng)》是李隆基注,今文《孝經(jīng)》是(C)注
A 、邢? B、鄭谷C、鄭玄D、劉炫
65.(A)中說到,“《孝經(jīng)》者,孔子為曾子陳孝道也”,認為《孝經(jīng)》的作者是孔子。
A、《漢書?藝文志》B、《呂氏春秋》C、《呂覽?察微篇》D、《尚書》
66.《孝經(jīng)》第一章是和最后一章是(B)
A、 庶人章、孝治章 B、 開宗明義章、喪親章
C、三才章、五刑章 D、開宗明義、五刑章
67.“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這段話出自《孝經(jīng)》中的(B)
A、《庶人章》B、《紀孝行章》C、《孝治章》D、《廣至德章》
二、判斷
1.唐高宗曾親自為《孝經(jīng)》作注(×)(應該是唐玄宗)
2.由《孝經(jīng)》可知儒家的孝道的觀念不只于孝順父母而已,孝順父母只是孝道的開始。(√)
3.《孝經(jīng)》中的對故去的祖靈的祭祀并不是為了祈求保佑,是為了表示不忘祖宗恩德之意。(√)
4. 《孝經(jīng)》中,孔子認為, 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chǎn)生的根源(√)
5. 《孝經(jīng)》作者有幾種說法,其中有作者是孔子、也有作者是曾子或曾子門人等說法。(√)
6.《孝經(jīng)》,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道家的倫理思想。(×)
7.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tǒng)而詳細的規(guī)定。它主張把“孝”貫串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
8.《孝經(jīng)》沒有根據(jù)不同人的身份差別規(guī)定了行“孝”的不同內(nèi)容。(×)
9.諸侯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 ×)
10.士階層的“孝”要求“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 √)
11.《孝經(jīng)》還把道德規(guī)范與律聯(lián)系起來,認為“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國家法律的權(quán)威,維護其宗法關(guān)系和道德秩序。( √)
12.《孝經(jīng)》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tǒng)而繁瑣的規(guī)定。( √)
13.《孝經(jīng)》稱作“經(jīng)”,與《易經(jīng)》、《詩經(jīng)》、《書經(jīng)》的情況是一樣的( ×))
14.《孝經(jīng)》的內(nèi)容主要是關(guān)于行孝道的道理、準則和方法( √)
15.《孝經(jīng)》主張把“孝”貫串于人的一切行為之中,“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
16.《孝經(jīng)》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guī)范,“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于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 √)
17. 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古者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這句話正確嗎?(×)
18. 《孝經(jīng)》在唐代被尊為經(jīng)書,南宋以后被列為《十三經(jīng)》之一。(√)
19.《孝經(jīng)》在中國古代影響很大,歷代王朝無不標榜“以孝治天下”(√)
20.《孝經(jīng)》在長期以來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將來”的經(jīng)典,對傳播和維護社會倫理起了很大作用。(√)
21.《孝經(jīng)》在中國倫理思想中,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lián)系起來,認為“忠”
是“孝”的發(fā)展和擴大,并把“孝”的社會作用絕對化神秘化,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22.《孝經(jīng)》成書于秦漢之際。(√)
23.《孝經(jīng)》元代以后被列為《十三經(jīng)》之一。(×)
24.《孝經(jīng)》把人之孝分為五大類,有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
25.《孝經(jīng)》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統(tǒng)而繁瑣的規(guī)定。以顯父母”,是孝之終。主張“孝”要“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
26.《孝經(jīng)》當中有很多的愚忠、愚孝的思想。(√)
27.《孝經(jīng)》的“經(jīng)”與“詩經(jīng)”、“春秋經(jīng)”的同義(×)
28.第十六章的章名是感應章嗎?(×)
29.孝是我國傳統(tǒng)的美德,最早記載孝行的文獻是《孝經(jīng)》(×),是尚書
30.孔子述作,垂范將來”是指孝經(jīng)。(√)
三、填空
1.《孝經(jīng)》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首次將孝親和_____聯(lián)系起來。(答案:忠君)
2. 在《______》中,《孝經(jīng)》是唯一一本自其成書就被稱為“經(jīng)”的典籍。(答案:《十三經(jīng)注疏》)
3.《孝經(jīng)》在唐代被尊為經(jīng)書,南宋以后被列為_____之一。(答案:十三經(jīng)/《十三經(jīng)》)
4.在《孝經(jīng)》的《三才章第七》中,講到的“三才”是指_____。
(答案:天、地、人)
5.北宋邢?疏《孝經(jīng)》名為《_______》
答案:《孝經(jīng)正義》
6.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社稷)。
7.(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8.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9.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10.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11.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
12.子曰:“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13.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
14.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安上治民,莫(善于禮)。
15.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事親者,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居上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丑而爭則(兵)。
16.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
17.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18.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
19.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
20.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21.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樂),而民(知禁)。
22.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23.是以行成(于內(nèi)),而名(立于后世)矣。
24.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25.《孝經(jīng)》在中國古代影響很大,歷代王朝無不標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曾親自為《孝經(jīng)》作注。[
26.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
27.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28.(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
29.《詩》云:‘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30.(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四、解釋詞語
1.開宗明義;開宗:闡發(fā)宗旨;明義:說明意思。指說話、寫文章一開始就講明主要意思。開,張也;宗,本也;明,顯也;義,理也。言此章開張一經(jīng)之宗本,顯明五孝之義理,故曰開宗明義章也。”
2.至德要道:至:極,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本文指一種崇高至極之德,要約至妙之道。
3.德之本: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
4.始于事親:行孝盡孝的開始就是要孝順父母。
5.無念爾祖,聿修厥德: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來繼續(xù)他的德行。’
6.刑于四海:這種孝道,外國人看見了,也要摹仿實行,爭相取法
7.甫刑:即呂刑
8.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只要國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親愛親可慶幸的事,那天下幾萬萬老百姓,都是歡欣鼓舞的仰賴效法,而敬愛他們自己的父母了。
9.諸侯:是古代中央政權(quán)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tǒng)稱,這里是講明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內(nèi)。
10.社稷:從字面來看是說土谷之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后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
11.制節(jié)謹度:這里指諸侯,關(guān)于地方財政經(jīng)濟事務,事前,要有計劃的管制,有預算的節(jié)約,并且照著既定的方針,謹慎度用,量入為出,自然收支平衡,財政經(jīng)濟,便充裕豐滿。
12.卿大夫:天子或為諸侯的輔佐官員,也就是政策決定的集團,全國行政的樞紐,地位也很高,次于諸侯。
13.夙夜匪懈,以事一人:為人部屬的,要早晚勤奮的來服務長官,盡他應盡的責任。
14.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初入社會作事的小公務員,安早起晚睡。上班辦公,不要遲到早退,怠于職務,遺羞辱于生身的父母。
15.祿:本義:福氣、福運。作動詞是給予俸祿的意思。
16.庶人:泛指無官爵平民、百姓。
17.用天之道:農(nóng)人的孝道,就是要會利用四時的氣候來耕耘收獲,以適應天道。
18.孝無終:這個孝道,是沒有終始。
19.移風易俗:轉(zhuǎn)移風氣、改變舊的習慣制度。
20.鰥寡: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yǎng)的人。
21.滿而不溢 :器物已滿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資財而不濫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于節(jié)制守度。
22.在上不驕,高而不危:身為諸侯,在眾人之上而不驕傲,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
23.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只要國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親愛親可慶幸的事,那天下幾萬萬老百姓,都是歡欣鼓舞的仰賴效法,而敬愛他們自己的父母了。
24.立身揚名 立身:使自己在社會上有相當?shù)匚?揚:傳播。使自己立足于社會,名聲遠揚。
25.顯親揚名 釋義: 顯:顯赫;親:父母;揚:傳揚。指使雙親顯耀,名聲傳揚。
26.無所不通 通:通曉。沒有什么不通曉。形容知道的東西很多。
27.門到戶說 釋義: 到各家各戶宣傳解說。
28.承歡膝下: 承歡:舊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時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舊指侍奉父母。
29.所敬者寡,而悅者眾:被敬重的人屬于少數(shù),而因此收獲喜悅的人卻是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