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牛家兄弟倆,長得都不隨爹媽。牛大爺和牛大媽,都是胖子,他哥兒倆卻很瘦削。尤其是哥兒倆上中學了,出落得更是清秀。那時候,我們大院里的大爺大媽,常拿他哥兒倆開玩笑,說你們不是你媽親生的吧?牛大爺和牛大媽在一旁聽了,也不說話,就咯咯地笑。
②牛大爺和牛大媽一輩子老實。他們在大院門前支一口大鐵鍋,每天早晨炸油條。牛家的油條,在我們那條街上是有名的,炸得松、軟、脆、香、透──這五字訣,全靠著牛大爺的看家本事:白礬如何放,是第一關;油鍋的溫度是第二關;炸的火候是最后一道關。看似簡單的油條,讓牛大爺炸出了好生意。牛家哥兒倆,就是靠牛大爺和牛大媽炸油條賺的錢供出來的。
③大牛上高一時,小牛上初一。那時候,大牛高過小牛一頭多,比小牛英俊,也知道美了,每天上學前照鏡子,還用清水抹頭發,讓小分頭光亮些。但是,他特別討厭我們拿他和他爹媽作對比。他也不愛和爹媽一起出門,最不能忍受的是學校開家長會。好幾次家長會通知單,他都沒有拿回家給爹媽看。
④小牛和哥哥不太一樣。他常常幫助爹媽干活兒,星期天休息的時候,他還曾幫爹媽炸油條。不過,牛大爺嫌他炸油條的手藝潮,只讓他收錢。而且,大牛的學習成績一直比他好,因此在哥哥面前小牛有點兒低眉順眼。于是,牛家也習慣了,大牛一進屋就捧著書本學習,小牛一放學就拿掃帚掃地干活兒。
⑤大牛高三那年,小牛初三。兩個人同時畢業,大牛考上了工業學院,小牛考上了中專學校。兩個人都住校,家里就剩下牛大爺和牛大媽,老兩口接著炸油條,用沾滿油漬的鈔票,供他們讀書。
⑥小牛畢業后,在工廠工作,又住回家里。大牛畢業后,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自己租房子住,再也沒回家住過。沒兩年,大牛結婚了。結婚前,他回了趟家,跟爹媽要錢。要多少錢,牛大爺和牛大媽都給了他,但結婚的大喜日子,他不讓牛大爺和牛大媽去,怕給他丟臉。
⑦就是從這以后,牛大爺和牛大媽的身子骨兒開始走下坡路。沒幾年工夫,牛大爺先臥病在床,油條炸不成了。緊接著,牛大媽一個跟頭栽在地上,被送到醫院搶救過來,落下半身癱瘓。家里兩個病人,小牛不放心,只好請長假回家伺候。
⑧大牛倒是回來看過爹媽,但主要目的還是要錢。牛大爺躺在床上一聲不吭,牛大媽氣得扯過油脂麻花的破棉襖,說你看看這棉襖,你爸爸辛辛苦苦炸油條賺錢容易嗎?你都工作這么多年了,我們沒跟你要過一分錢就不錯了!此后,大牛再也沒進這個家門。
⑨牛大爺和牛大媽在病床上躺了五六年,先后走了。牛大媽是后走的,看著小牛為了____(cì hòu)他們老兩口,連個對象都沒找,心疼得很。但那時,她的病很重,已說不清話了。咽氣前,牛大媽一直指著牛大爺那件破棉襖,不知道什么意思。
⑩處理完老人的后事,小牛又開始處理爹媽的東西,看見那件破棉襖,又想起母親臨終前那個動作。他拿起棉襖,抖了一下,里面嘩嘩響。他忍不住拆開棉襖──棉花中間竟然夾著一張張十元的票子。那時候,十元錢就屬于大票子了。據大院里知情的街坊說,老爺子足給小牛留下兩百多張大票子──也就是說有兩千多元。那時候,一般干部的工資也就三四十元。
⑾這之后,小牛離開了大院。誰也不知道他搬到了哪里。我再也沒見到他們哥兒倆。
⑿好多年過去了,往事突然復活,是因為最近聽到張宇唱的一首歌,歌名叫《蛋佬的棉襖》。歌曲講了一個蛋佬的故事。蛋佬年輕時,常嫌母親嘮叨。長大懂事后,他靠母親給他的棉襖里藏著的金條作本,在外賣雞蛋討生活。他攢了錢回家,要讓母親“富貴終老”,母親卻已經去世了。“蛋佬恨自己沒能回報,夜夜狂嘯,成了午夜凄厲的調……他那件棉襖,四季都不肯脫掉。”唱得一往情深,讓我鼻酸,禁不住想起牛大爺那件破棉襖。
(選自《今晚報》,文/肖復興)
1.看拼音寫漢字。 cì hòu( )
2.文章詳細描寫牛大爺如何炸油條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寫“小牛和哥哥不太一樣”,縱觀全文,小牛和哥哥有哪些不同?用自己的話概括,請完成以下表格。
| 小牛 | 大牛 |
讀書時 | a. | 只關心自己學習,以父母為恥 |
工作后 | 住在家里,照顧父母 | b. |
父母得病后 | 照顧父母,料理后事 | c. |
給他們作出評價 | 孝順 | d. |
4.第⑧段畫線句是對牛大媽的語言描寫,聯系上下文,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5.結尾出現的“蛋佬的棉襖”和“油條佬的棉襖”的共同點是什么?
【《油條佬的棉襖》參考答案】
1.伺候
2.寫出牛大爺、牛大媽的特點:樸實,和第2段開頭一句照應,同時表現出他們夫婦賺錢不易。
3.a. 除學習外,幫助父母打理家務、幫工b. 在外租房,偶爾回家就問父母要錢c. 要錢不成,離家不歸d. 不孝、自私
4.表現牛大媽讓大牛看棉襖上的油漬,想讓他明白父母靠炸油條把他養大的艱辛,同時也為后文揭開這件棉襖里有牛大爺夫婦一生積攢的一筆“巨款”作鋪墊。
5.都是父母傾注一生辛勤想要給子女最好的生活的象征,都表現了社會底層勞動者對子女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