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就業前景

思而思學網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有關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全面系統知識,能在少數民族教育文化部門及相關單位從事有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文學、文獻的教學、研究、編輯、翻譯、新聞、文學創作等方面工作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

2、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有關民族語言、文學、文獻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系統教育和從事專業工作所需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3、主干學科

中國語言文學。

4、主要課程

語言學概論、有關民族語言史、古代漢語、有關民族現代語言、現代漢語、漢語、民族語語法對比、文學概論、有關民族文學史、中國文學史、有關民族歷史、有關民族文字史、有關民族文寫作、中國文獻學、有關民族古籍概論等。

5、實踐教學

包括有關民族語言實習、翻譯實習、語言調查等,一般安排8周左右。

專業綜合介紹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是解放后才出現的專業。盡管少數民族在幾千年的發展中,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文化遺產,如《格薩爾王傳》、《阿詩瑪》、《嘎達梅林》等,但在新中國成立前,沒有人把繼承和發展少數民族的文化作為一件重要的事情來抓。新中國成立后,把幫助少數民族進行文化建設作為一件大事,幫助他們發展民族文化教育事業。少數民族聚居區多集中在西部、西南部不發達地區,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文化事業的發展。有的少數民族深受漢族習俗及漢語的影響,致使部分民族語言面臨消亡的危險。如滿族,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會滿族語言。其他少數民族也同樣存在這一問題。一種語言的消亡就意味著這種文化的消失,是整個中華文化的損失。幫助各少數民族繼承發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業,維護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化成為當務之急。同時,隨著各個民族之間交往的增多,迫切需要通曉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的人才,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設置的,是中國多民族國家民族之間交往的需要,更是發展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的需要,也是中國少數民族政策的具體體現。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多集中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內的大學,如蒙古語言文學就集中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大學,具體是在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等高校,其他如維吾爾、哈薩克語言文學在新疆等。另外,民族大學作為以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高校,設有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除有一個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專業(基地班)外,還招收蒙古語言文學、朝鮮語言文學、維吾爾語言文學、哈薩克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

在招生方面本專業大多招收民族考生,即要求考生用民族語言答卷,如蒙古語言文學專業就要求考生用蒙文答卷,學生畢業后授予文學學士學位。有志于從事少數民族工作,愿意到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考生可選報本專業。

下面以蒙古語言文學為例,做一些具體的說明。蒙古語言文學開設的課程有一些和漢語言文學專業相同,也可以分為兩大部分——語言和文學,如有關的文學理論及語言理論,還要學習漢語及漢語文學方面的課程。學生以學習蒙古族的語言和文學為主,兼通漢語、蒙語,熟悉蒙族的風俗、歷史。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面向少數民族地區,大部分畢業生都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主要從事某一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教學、科研、編輯、翻譯等工作。或在民族自治區、地市及縣級黨政機關從事文秘、宣傳等工作。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蒙、維、朝、哈等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代碼:050104。

專業教育發展狀況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是對中國境內除漢族以外的各兄弟民族語言文學的總稱,是中國語言文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為了繼承和發揚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豐富中國的語言文學和發展各民族經濟,各文科高校特別是民族院校紛紛開設了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最早出現于1950年成立的現民族大學前身民族學院“語文系”的“蒙古語言文學”專業和北京大學的“維吾爾科”。民族學院成立伊始,便成立了“語文系”,并于1952年設立蒙古語言文學專業。那時候,“語文系”就擁有了以著名民族語言學家馬學良教授為代表的一批著名教授。在民族學院建立蒙古語言文學專業的同年,北京大學的“維吾爾科”全體師生并入民族學院的“語文系”。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名稱直到2000年才出現。在這之前,以各個少數民族語言名稱為專業名稱命名這個專業,在歷史上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建國初期(1952—1966年)。這一階段,是該專業的初期發展階段。那時候,為了培養一批研究、翻譯各少數民族語言歷史、文獻資料的人才而開設此專業。例如,民族學院在1960年左右招收的一班以滿語為專業的學生,就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指示下,為研究、翻譯明、清時期大量的滿文檔案而開辦的。總體上,這一階段以招收專科生和本科生為主,開設有這些少數民族語言專業的院校不多,招生規模也不大。各語種專業每年招生人數從幾人到十多人不等。這一時期,最具影響力的院校也就是當時的民族學院,著名教授有馬學良等。

第二階段:文革時期(1966—1976年)。這一階段,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政治因素影響,該專業處于停辦狀態,到1975年左右,各院校才又逐漸恢復辦學。

第三階段:改革開放以后(1977年—今)。這一階段,是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得到迅速發展的階段。到1999年,已基本開展了各少數民族語種的招生工作。到2000年,在中國教育部的有關本科專業進行調整的指示文件指導下,各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進行了大合并,形成了現在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

在開設該專業的所有院校中,以民族大學為首。民族大學是中國目前唯一的一所少數民族重點大學。在黨和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于1995年11月30日成立的,而它的前身是1950年5月2日建立的民族學院。目前,民族大學已通過了“211工程”審查,學校設有各民族語言的研究所,設有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中國唯一的一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該校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屬于“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的分布點。中國各少數民族語種專業的著名教授,學者也基本上都任職于該校。其他民族院校則各有所長,如西藏大學藏文實力雄厚;而蒙文的教學、研究最具規模的非內蒙古大學莫屬;新疆大學則在維吾爾文方面“雄霸一方”。

在師資實力方面,雖然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比不上一些別的專業,但也出現了濟濟英才。50年代初就有以著名民族學家馬學良為代表的一批頗具影響力的教授。現在則擁有國際知名的突厥語專家、“洪堡基金會國際知名學者”的獲得者耿世民教授;著名柯爾克孜語言學家、吉爾吉斯坦共和國科學院名譽院士胡振華教授以及國內著名的蒙語專家滿都呼教授、著名藏文語言專家戴慶廈教授等一批杰出的學術帶頭人和幾百名具有研究生學位、研究生導師資格的教授,雖然專業規模不是很大,已奠定了雄厚的師資基礎。

由于其專業的性質,決定了社會不可能大量需求該專業人才,再加上歷史上需要該專業人才的相關行業發展不快。所以,自該專業出現以來,招生規模都不大。特別是以前,國家對高校專業實行計劃招生,即根據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而決定其招生量。所以,以往該專業的每個語種基本上年招本科生10—30人,碩士生1.5人,博士生只招1—3人;以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民族大學為例,該學校的蒙語專業方面,從50年代招生至今,共培養了本科生40余屆不到700人,碩士生不到200人,博士生40余人,海外留學生40余人。其他院校畢業生則更少。近年來,由于經濟及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該專業的招生規模才有了明顯的上升。

今后該專業將有很大的發展前途。中國的很多少數民族,在國外有一定的人口數量,比如,朝鮮族;國外有朝鮮及韓國;蒙古族,有蒙古國;哈薩克族,有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開放以及與這些國家的關系的進一步加強,一些駐外機構企業單位都需要大量的精通該語種的人才。加上國內一些使用少數民族語的新聞單位、雜志社、民族出版社及各類學校少數民族語的教學機構的進一步發展,都需要大批少數民族語種的專門人才,這必然會要求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的招生規模進一步擴大。特別是藏、維、蒙、朝語等六大語種少數民族語言,發展空間將更加廣闊。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