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籍的主要功能是記錄,是學生入學的結果,不是入學和轉學的前提條件。轉接學籍或新建學籍是招生入學的后置程序,教育行政部門或學校不應將學生之前有無學籍或學籍是否已轉至接收地作為確定入學資格的必要條件,不得以學籍問題為由拒收學生。學籍信息是維護學生權益的依據。學籍信息更新是確保學籍信息準確的必然要求。《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快問題學籍處理和建立數據質量核查機制的通知》(教基一廳〔2015〕2號)要求各地各校加強宣傳和督促檢查,結合本地實際,建立常態工作機制,每學期核查一次學籍信息變動情況。學生家長有義務及時將學生信息如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的變動情況告知班主任,由班主任將學生信息的變動情況通知學校學籍管理員,在學籍系統內及時更新。那么2019年內蒙古中小學學籍系統登陸入口是什么?內蒙古中小學學籍系統官網登陸網址為什么?本文思而思學教育網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內蒙古中小學學籍的相關知識。
一、2019年內蒙古中小學學籍管理系統官網登陸網址入口
內蒙古中小學學籍管理系統官網登陸網址入口如下: http://www2.nm.zsks.cn/xjzc/
二、內蒙古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結合我區實際,制定了本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
第二條 《實施細則》適用于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學生的學籍管理,“3+2”分段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學生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前三年)學籍管理依照本《實施細則》執行。
第三條 中等職業學校學籍管理工作實行自治區、盟市、旗縣、學校逐級管理,分級負責,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管理。本《實施細則》涉及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權限是:
自治區教育廳負責:
1.自治區相關委辦廳局舉辦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
2.自治區屬高等院校舉辦的附屬中等職業學校(中專部)學生學籍。
3.自治區屬高等院校舉辦的“3+2”分段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學生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學籍。
盟市教育局:
1.本盟市內除自治區負責學校之外所有公辦、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
2.自治區教育廳委托代辦的其他學校學生學籍。
盟市教育行政部門可結合實際,進一上不明確旗縣區、學校學籍管理的權限及責任。
第二章 入學與注冊
第四條 按照自治區職業教育招生規定錄取的學生,持錄取通知書及本人身份證或戶籍簿,按學校有關要求和規定到學校辦理報到、注冊手續。新生在辦理報到、注冊手續后取得學籍。學生取得學籍后,由學校統一編排學生學號,并核發教育部監制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證》。
第五條 學校應從學生入學之日起建立學生學籍檔案,學生學籍檔案內容包括:
1.基本信息;
2.思想品德評價材料;
3.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成績;
4.實習實訓成績和頂崗實習鑒定;
5.享受國家助學金和學費減免的信息;
6.在校期間的獎懲材料;
7.畢業生信息登記表。
以上檔案材料由盟市教育行政部門統一格式與內容,學校配專人負責填寫并管理,學生離校時,學校要歸檔保存或移交相關部門。
第六條 學校要利用“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對學生學籍進行管理,新生入學時,應將學生基本信息,各年級學生變動名冊(包括轉入、轉出、留級、休學、退學、注銷、復學、死亡的學生等情況)及時輸入“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按權限審核后逐級上報。
第七條 新生應按學校規定時間到校報到,辦理入學注冊手續。因特殊情況,不能如期報到,須持有關證明向學校提出書面申請。如在學校規定期限不到學校辦理相關手續,視為放棄入學資格。
第八條 學生入學后,學校發現其不符合招生條件,應注銷其學籍,并報教育主管部門備案。
第九條 新生實行春、秋兩季注冊,春季注冊截止日期為4月20日(限非應屆初中畢業生);秋季注冊截止日期為11月20日。
第十條 外籍或無國籍人員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就讀,應當按照國家留學生管理辦法辦理就讀手續。港、澳、臺學生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辦理就讀手續。
第十一條 聯合招生合作辦學招收的學生,注冊及學籍管理由學生當前就讀學校辦理學籍注冊,雙方不得重復注冊學籍。
高等院校與中等職業學校聯合舉辦的“3+2”分段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學生,中等職業教育階段應當由錄取院校注冊學籍。
第十二條 每學期開學,學生應按規定日期返校、繳費、注冊,因故不能如期返校注冊者,必須辦理請假手續,未經請假并逾期兩周不到校注冊者,按自動退學處理。
第十三條 學校不得以虛假學生信息注冊學生學籍,不得為同一學生以不同類型的高中階段教育學校身份分別注冊學籍,不得以不同類型職業學校身份分別向教育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報學生學籍。
第十四條 取得學籍并在《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信息管理系統》中注冊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方可按照有關規定,享受國家和自治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助學和減免學費等政策。
第三章 學習形式與修業年限
第十五條 學校實施全日制學歷教育,主要招收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基本學制以3年為主;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或同等學力者,基本學制以1年為主。醫藥衛生、教育類等專業對學制有特殊要求的,按有關規定執行。
采用彈性學習形式的學生的修業年限,初中畢業起點或具有同等學力人員,學習時間原則上為3至6年;高中畢業起點或具有同等學力人員,學習時間原則上為1至3年。
第十六條 學校對實行學分制的學生,允許其在基本學制的基礎上提前或推遲畢業,提前畢業一般不超過1年,推遲畢業一般不超過3年。
第四章 學籍變動與信息變更
第十七條 學生學籍變動包括轉學、轉專業、留級、休學、注銷、復學及退學。采用彈性學習形式的學生,原則上不予轉學、轉專業和休學。
第十八條 學生因戶籍遷移、家庭搬遷或個人意愿等原因可以申請轉學。
(一)“3+2”分段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學生中等職業教育階段轉學,按下列程序辦理:
1.學生和監護人共同向學校提出申請,班主任簽署意見。
2.學生填寫《內蒙古自治區“3+2”五年制高職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學生轉學申請(確認)表》(附件1),轉出高等院校簽章。
3.轉入高等院校同意并在《內蒙古自治區“3+2”五年制高職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學生轉學申請(確認)表》簽章。
4.轉入高等院校負責部門持轉出、轉入學校簽章后的《內蒙古自治區“3+2”五年制高職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學生轉學申請(確認)表》、學生錄取花名冊(復印件加蓋錄取院校印章),報自治區教育主管部門審核簽章。轉段時,由轉入學校持以上材料,在自治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辦理相關手續。
(二)其他類別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按下列程序辦理:
1.同一盟市學校間轉學:
①學生和監護人共同向學校提出申請,班主任簽署意見。
②學生填寫《內蒙古自治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轉學申請(確認)表》(附件2),學校研究批準后,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審核并簽章。
③轉入學校同意并在《內蒙古自治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轉學申請(確認)表》簽章后,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審核并簽章。
④由轉入學校報盟市教育主管部門備案。
2.自治區范圍內跨盟市轉學:
①學生和監護人共同向學校提出申請,班主任簽署意見。
②學生填寫《內蒙古自治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轉學申請(確認)表》(附件2),學校研究批準后,報盟市教育主管部門審核并簽章。
③轉入學校同意并在《內蒙古自治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轉學申請(確認)表》簽章后,報盟市教育主管部門審核并簽章。
④由轉入學校報自治區教育主管部門備案。
3.跨。ㄊ小⒆灾螀^)轉學,需經各自所在省(市、自治區)教育廳批準。
第十九條 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習未滿一學期的,不予轉學;畢業年級學生不予轉學;休學期間不予轉學。
學生轉學,應在符合轉學時間段的各學期末申請、辦理,下一學期開學即進入申請轉入的學校學習。
普通高中學生可以轉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時間不得少于一年半。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經學校批準,可以轉專業:
1.學生確有某一方面特長或興趣愛好,轉專業后有利于學生就業或長遠發展;
2.學生有某一方面生理缺陷或患有某種疾病,經縣級及以上醫院證明,不宜在原專業學習,可轉入本校其他專業學習;
3.學生留級或休學,復學時原專業已停止招生。
已經享受免學費政策的涉農專業學生原則上不得轉入其他專業,特殊情況須經自治區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
跨專業大類轉專業,原則上應在一年級第一學期結束前辦理;同一專業大類轉專業原則上應在二年級第一學期結束前辦理。畢業年級學生不得轉專業。
第二十一條 學生休學由學生本人和監護人提出申請,學校審核同意后,報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學生因病必須休學,應當持縣級及以上醫院病情診斷證明書。
學生休學期限、次數由學校規定。因依法服兵役而休學,休學期限與其服役期限相當。學生休學期間,不享受在校學生待遇。
“3+2”分段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學生中等職業教育階段休學,在學生休學后兩個月內,學校持學生和監護人休學申請、休學證明材料(病休需提供縣級及以上醫院病情診斷證明書;因服兵役而休學需提供服役證明;其它原因休學,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內蒙古自治區“3+2”分段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學生中等職業教育階段休學申請(確認)表》(附件3),在自治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推遲轉段手續。學生轉段時,由學校提供以上材料原件,在自治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辦理轉段手續。
“3+2”分段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學生中等職業教育階段休學次數原則上為一次,休學時間不超過一年。
第二十二條 學生退學由學生本人和監護人提出申請,經學校批準,可辦理退學手續。學生退學后,學校應及時報教育主管部門備案。
學生具有下列情況之一,學校可以做退學處理:
1.休學期滿無特殊情況兩周內未辦理復學手續;
2.連續休學兩年,仍不能復學;
3.一學期曠課累計達90課時以上;
4.擅自離校連續兩周以上。
第二十三條 學生非正常死亡,學校應及時報教育主管部門備案,教育主管部門逐級上報至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二十四條 已注冊學生(含注冊畢業學生)各項信息修改屬于信息變更,主要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戶口性質等。信息變更,應由學生和其監護人向學校提供學生本人合法身份證明等相關材料,由學校修改后報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并在《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信息管理系統》中做相應變更。
“3+2”分段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學生信息變更,需報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審核備案。
第五章 成績考核
第二十五條 學生應按照學校規定參加教學活動。采用彈性學習形式的學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應當達到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發布的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專業技能課程教學應當達到相應專業全日制的教學要求。
第二十六條 學校按照國家或行業有關標準和要求組織對學生的成績考核。學生成績考核分為思想品德評定和課程成績考核兩部分。
思想品德評定以學生守則和行為規范為主要依據,全面評定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組織紀律。思想品德評定由學校學生管理部門負責,每學期或每學年末進行,按“優、良、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級制評定等級。
課程成績考核由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按教學計劃的規定,采取考試、考查和其他考核方式進行。考核方式由學校自行確定。課程成績包括理論成績和技能成績兩部分,分擔比例由盟市或學校自行確定。課程成績采用百分制、五級分制(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和學分制等方式進行記分評定。
采用彈性學習形式的學生的專業能力評價可以視其工作經歷、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情況,折算相應學分或免于相關專業技能課程考試、考查。
第二十七條 體育課為必修課,因健康原因,體育課學習確有困難的學生,由本人提出申請,憑縣級及以上醫院證明,經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批準,可減少體育課學習項目或免試。
第二十八條 允許相同教育層次學校校際間成績和學分的互認。成績和學分互認必須有校際間的互認協議,并以學校教務部門出具的正式成績通知單為憑證。
第二十九條 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生,由本人申請,經學校審批后,可以參加高一年級的課程考核,合格者可以獲得相應的成績或學分。
第三十條 學生所學課程考試、考查不合格,學校應當提供補考機會,補考次數和時間由學校確定。學生緩考、留級由學校規定。學校應當及時將留級學生情況報教育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一條 思想品德評定結果和課程考核綜合成績應如實記入學生學籍檔案。
第六章 工學交替與頂崗實習
第三十二條 學校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文件規定組織學生頂崗實習。實施工學交替的學校應當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并報教育主管部門審核備案。
第三十三條 學生頂崗實習和工學交替階段結束后,應當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完成學生實習鑒定。學校應當將學生實習單位、崗位、鑒定結果等情況記入學籍檔案。
第三十四條 采用彈性學習形式的學生有與所學專業相關工作經歷的,學?梢暻闆r減少頂崗實習時間或免除頂崗實習。
第七章 獎勵與處分
第三十五條 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表現突出,應當予以表彰和獎勵。
學生獎勵分為國家、自治區、盟市、旗縣區、學校等層次,獎項包括單項獎和綜合獎,具體辦法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分別制定。
對學生的表彰和獎勵應當予以公示。
第三十六條 學校對于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可視其情節和態度分別給予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開除學籍等處分。
學校做出開除學籍決定,應當報教育主管部門核準。
受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留校察看處分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能深刻認識錯誤、確有改正進步的,應當撤銷其處分。
第三十七條 學生受到校級及以上獎勵或處分,學校應當及時通知學生或其監護人。學生對學校做出的處分決定有異議的,可以按照有關規定提出申訴。
學校應當依法建立學生申訴的程序與機構,受理并處理學生對處分不服提出的申訴。
學生對學校做出的申訴復查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復查決定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向教育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訴。
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訴申請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做出處理并答復。
第三十八條 對學生的獎勵、記過及以上處分有關資料應當存入學生學籍檔案。
對學生的處分撤銷后,學校應當將原處分決定和有關資料從學生個人學籍檔案中移出。
第八章 畢業與結業
第三十九條 學生達到以下要求,準予畢業:
1.思想品德評價合格(及格及以上);
2.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且成績合格(及格及以上),或修滿規定學分;
3.頂崗實習或工學交替實習鑒定合格。
第四十條 學生如提前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且達到畢業條件,經本人申請,學校同意,可以在學制規定年限內提前畢業。
第四十一條 畢業證書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統一格式并監制,自治區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印制,學校頒發。采用彈性學習形式的學生畢業證書應當注明學習形式和修業時間。
盟市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畢業證書管理,制定本地區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管理辦法,報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審核批準后實施。
第四十二條 五年制高職學生符合以下條件的可申請改發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
1.學習未滿三年,因故不能完成五年制高職教育學業的學生,經本人及其監護人提出申請,可不轉入高等職業教育階段學習,待完成中等職業教育階段的全部教學內容,達到本《實施細則》三十九條規定的,可改發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
2.已完成三年以上學業的五年制高職學生,因故不能繼續學業,經本人及其監護人申請,學校審核,達到本《實施細則》三十九條規定的,可取得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
第四十三條 五年制高職學生申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需提供如下材料:
1.學校關于辦理該生中等畢業證書的請示;
2.學生本人及監護人簽字的申請;
3.經招生部門審核的錄取花名冊(復印件加蓋錄取學校公章);
4.學生在校學習成績原件及復印件(加蓋錄取學校公章)。
第四十四條 對于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考核成績(含實習)仍有不及格且未達到留級規定,或思想品德評價不合格者,以及實行學分制的學校未修滿規定學分的學生,發給結業證書。
第四十五條 對未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而中途退學的學生,學校應當發給學生寫實性學習證明。
第四十六條 畢業證書遺失或者損壞按學籍管理權限由自治區級或市級教育主管部門出具學歷證明書。補辦學歷證明書按如下步驟并如實提供材料:
1.學生本人提出書面申請,并填寫《內蒙古自治區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明申請表》(附件4);
2.學校核實并出具錄取登記表、在校學習成績單原件及復印件。
3.市級以上報刊刊登的遺失聲明。
學歷證明書由自治區教育廳統一內容與格式(附件5),按本《實施細則》中明確的學籍管理權限由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或盟市教育行政部門統一辦理。
學歷證明書編號原則為8位:
學歷證明書與畢業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第九章 附 則
第四十七條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運用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及時準確填報、更新學生學籍信息。
第四十八條 盟市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可以根據《實施細則》結合實際需要做出補充規定,并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學校應健全學籍管理部門,保障基本工作條件,落實責任,加強學生的學籍管理。
第四十九條 本《實施細則》從發布之日起施行,原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籍管理相關規定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