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縣曾存在較嚴重的“大班額”現象。近年來,該縣堅持教育先行,不斷提高教育硬件水平和軟實力,徹底告別了“大班額”。圖為2015年2月在該縣地城中心學校錄播室里,教師在上示范課。本報記者 張學軍 攝(資料圖片)
?教育一年來 兩會特稿⑧
一位網友曾在中國政府網“我向總理說句話”欄目提問:“我是一名縣城小學教師,近年來我們縣城人口增加了好幾倍,但學校卻只增加了兩所,班級人數普遍在90多人以上,甚至有部分班級達到近百人……”
城鎮“大班額”問題的嚴重性由此可見。
2017年,教育部安排專項督導,著力解決“大班額”問題。各地綜合施策,按照用好存量、擴大增量的原則,在“人”“錢”“地”難題上發力。比如,山東省財政這兩年已累計安排以獎代補資金20億元以上,用于獎補各地解決城鎮“大班額”問題時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建設費用。
在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確保今年底校舍建設和設施設備采購任務“過九成”,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
從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入手
“終于不用再人擠人了。”山東濟南濟陽縣興隆街小學五年級(1)班學生張慧琳的媽媽劉杰感慨,孩子可以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中讀書了。
興隆街小學是為了解決“大班額”而新建的學校,張慧琳所在的班級只有43名同學。之前張慧琳在另一所學校讀書時,班里有60多名同學。“除了上廁所外,孩子基本不出來。”劉杰說,那時桌子挨著桌子,轉個身都能把其他同學的書碰到地上。
據統計,全國義務教育階段有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14萬個,比2012年減少9萬個,減幅為39%;56人以上的“大班額”有45萬個,減少近18萬個,減幅為28%,城鎮學校“擠”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教育部督導局工作人員到各省調研,聽到很多地方反映,2012年前后縣城還存在八九十人的“超大班額”,但現在,縣城學校班額基本上都在66人以下,教師更有時間和精力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了。
曾幾何時,“大班額”問題是教育管理者心中的痛。山東省委原常委、常務副省長(現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曾歷數山東省城鎮中小學“大班額”問題之痛:“這個問題嚴重到什么程度?全省17個地市無一幸免,有的地市‘大班額’的比例達90%以上,有的‘超大班’學生數超過了標準班額上限的兩倍以上。”
“政策能否落地,關鍵在政府。”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范先佐認為,政府真正想消除“大班額”現象,治本之策是從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入手,“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改善農村學校環境,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讓年輕大學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鄉村教育才有振興的希望”。
“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提高薄弱學校教育教學水平,正是從源頭上化解‘大班額’問題的重要之策。”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汪明建議。
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