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梯作畫。依據生活中可搖動的晾衣架與滑輪游戲的原理,把畫板組裝制作成可移動的畫板。幼兒可以推動、固定、升降,滿足多人同時高處作畫的需求。幼兒將爬梯子的經驗運用到繪畫中,整個過程充滿探究的興趣和創作的欲望。
樹爺爺的木屋。老師征求孩子們的意見,以生長了30多年的梧桐樹為中心,建成了樹爺爺的木屋。就是在這樣一種與生命和諧相處的過程中,幼兒感知著自然界,建立著對自然、對生命的敬畏。
神奇工廠。幼兒在神奇工廠用葫蘆等材料進行加工制作。么丹彥 供圖
隨著《幼兒園工作規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教育應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已成為共識。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環境和活動材料,支持幼兒的自主探究和主動學習,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開始了對區域材料投放與環境創設的研究,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逐漸發展為讓材料能物化教育目標,通過環境和材料引導和支持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近幾年,我們探索的重點是圍繞五大領域不同的教育目標,研究和提供結構化的材料。我們發現,低結構完全自由探索的材料,即可一物多用、自由組合的材料,通過適宜性的設計和投放,能有效支持幼兒主動學習。
因地制宜,取材身邊資源豐富幼兒游戲操作材料
我們圍繞設計制作簡單、游戲功能強、發展教育價值大的原則,培養了“心靈手巧創世界”的教師隊伍,并引領家長收集材料、提出建議,合作設計幼兒喜歡的玩教具,提高制作玩教具的效能。多年來,幼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同參與實踐,樹立綠色環保理念,共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玩教具3000余件套,開發了輪胎系列、紙箱系列、布藝系列、木制系列、玉米系列、竹草系列、線繩系列、瓶罐系列等玩教具。
木樁、奶粉桶、洗衣液瓶、紙盒……這些身邊廢舊的材料經過幼兒和教師的加工裝飾,變成了有著精美藝術效果的游戲操作材料,廢舊材料和已有的材料發揮了更大的教育價值,不僅讓幼兒學會了勤儉、珍惜利用資源,而且感受到了創造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樂于創造,樂于探索。
例如,穿衣服、拉拉鏈是生活中常見的事情,也是鍛煉幼兒小肌肉發展動作的最佳方式,大多數幼兒都喜歡有拉鏈的衣服。我們利用拉鏈這種神奇的功能,研究、制作了“創意拉鏈”游戲材料。創意拉鏈設計巧妙,制作簡單,改變了幼兒傳統的思維模式,吸引了幼兒的探索激情,給幼兒帶來了許多奇思妙想的玩法。如:掛到自然角里測量植物,當作好玩的測量尺;跟動物、人物、植物等組合,運用到情境表演中;變成戶外游戲活動的材料,進行鉆橋、跳躍等。幼兒在嘗試中反復比較、記錄,積累了科學探究的技能,豐富了參與游戲的經驗,提升了學習品質。
材料經過選擇和設計,暗含教育目標與內容
教師對材料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材料對幼兒要有強烈的吸引力,經得起幼兒有深度探究地“玩”。教師要做到眼中有幼兒,心中有目標,處處有教育。這就需要對材料進行精心的選擇、設計和安排,使其暗含著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相適宜的事物特征與相互關系,而這些事物特征與相互關系又是由低到高漸進展開的,這樣才能使幼兒在與符合自己認知特點和需要的環境和材料的互動中,主動學習,不斷向前發展。
例如,我們把攀爬網、軟梯、輪胎有機結合在一起,自制了長9米、寬6米、高3米的多功能“懸垂游樂架”。以前孩子們只能仰視生長在架上的葫蘆、絲瓜、紫藤,現在他們可以自由地爬上去,清楚地觀察這些攀援植物的生長情況,在上下呼應、縱橫交錯、富于變化的運動環境中游戲。
架子上的葫蘆長大了,怎樣讓葫蘆這一低成本結構材料更廣泛地應用于幼兒的活動中呢?我們一起設計和創造了很多玩法。
“葫蘆車”,巧用葫蘆,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有結構、分層次的操作材料,幼兒可把葫蘆橫切、豎切、段切,形成不同的截面、豐富的成品和半成品,然后與材料自由組合,用木棍進行立體連接,DIY葫蘆車,鍛煉動手能力。
“葫蘆樂器”,我們在音樂活動中,用葫蘆制作葫蘆絲,用果殼、竹、葉等自然材料敲打出不同的節奏,吹、彈出美妙的旋律。
“葫蘆跳棋”,用葫蘆制作的跳棋,成為幼兒別樣的戶外運動器材。這樣的活動既豐富又有挑戰性,幼兒在游戲中學會與同伴交流、合作、競爭,良好行為物化到了游戲當中。
“穿線葫蘆”,葫蘆上有規律的小孔,可使小班幼兒在穿、連過程中提高手指的靈活性,促進小肌肉精細動作的發展。中、大班幼兒通過編辮、穿(系)帶子、連接葫蘆車等較難的操作練習,在實際生活中提高自我服務能力。
“寶葫蘆故事劇場”,在幼兒操作建構的同時,我們在葫蘆的不同玩法上進行了局部裝飾,引導幼兒用涂鴉、裝飾改變造型的方法,使葫蘆變得更漂亮、用途更廣。之后,幼兒還自己創立了“寶葫蘆故事劇場”,有情節的童話人物激發了他們的想象,通過描述或續編故事,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葫蘆鳥窩”,我們一起用葫蘆制成幼兒便于觀察的、透明的、可操作的葫蘆鳥窩,在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中,踐行綠色環保行為。
葫蘆經過巧妙設計,真正成為低成本、有結構、分層次的操作材料,使得幼兒人人有玩具,處處可操作,實現了用自然材料支持幼兒主動學習的目標。
有目的分層次投放材料,引發幼兒不斷深入探究
有了材料,如何通過合理投放來激發幼兒興趣更是關鍵。教師要注重環境的創設,讓低結構的材料與幼兒的感官和大腦對話,讓自然材料與幼兒對話,引導幼兒做科學思考,使得幼兒通過嘗試各種材料及工具的特性,感受科學游戲帶來的樂趣。
例如,在科學區里,幼兒可以自由活動,他們跑來跑去,不斷被各種玩具、學具和有趣的活動所吸引。他們找來身邊的塑料瓶用來做大水車風葉,水流帶動水車不斷循環轉動,幼兒共同合作,齊心協力轉動大水車,玩得不亦樂乎。為了讓幼兒真正有情節地進行探究,我們在立體墻面上創設了海底世界的情境,同樣用幼兒找來的塑料瓶,將其裁剪加工,并固定在墻面上,引入水流,在瓶子中放入曲別針小魚,鼓勵幼兒動腦去想、動手去做,探究水流的秘密。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有效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促進幼兒對新事物加深理解。在探究中,幼兒選擇不同型號的磁鐵,讓小魚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動,并最終將小魚“釣”出來,經過探究,他們發現小魚身上的鐵越重,需要的磁力越強。
也許通過一次活動或幾次活動,幼兒沒有學到什么具體的科學知識,但他們的潛能卻得到了很好的挖掘。科學區把“科學”與“歡樂”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這里被幼兒認為是“最好玩的地方”,因為他們經常有“我看到了……”“我發現了……”“我還要試……”的新鮮體驗,這正是我們通過游戲所要達到的科學教育的首要目標。
從實踐中,我們總結出,富有創造性的教師,創設創造性的環境,會造就有創造性的孩子。好的玩具材料不僅可以給幼兒帶來快樂,更能為他們運用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學習提供條件,還能讓他們感受和體驗到豐富的社會文化歷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