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誠華幼兒園的孩子們在舉行砸年糕大會。吉川睦 攝
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因為圣誕節與新年(中國稱元旦)鄰近,而圣誕節又是一年當中最盛大的節日,因此,新年的氛圍就被沖淡了。再加上大部分幼兒園圣誕節前后都放假,新年時,孩子們也都在家里,所以很難有集體性的迎新年活動。但在日本的幼兒園里,新年來臨前,仍然有濃濃的年味兒。
在日本,新年為陽歷1月1日。日本也把1月稱為“正月”。為迎接正月,不但大人們會舉行許多傳統活動,如砸年糕、做正月料理(日本在新年時吃的用含有吉祥意義的食材做的食膳)、去寺廟或者神社祈福、在家門口擺放門松迎神靈……幼兒園也會在新年來臨前,通過舉辦類似的傳統活動,讓孩子們在愉悅中體驗傳統文化,加深對優秀傳統的認識,辭舊迎新。
在日本幼兒園各式各樣的傳統迎新年活動中,最常見的要數“砸年糕”了,其形式類似于我國南方地區常見的打糍粑活動。年糕,在日本被賦予了吉祥的意義,自古以來都是喜慶的日子里必不可少的食物。新年不吃年糕,就好像中國北方,過年不吃餃子一樣。
慶祝新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好年糕,先供奉在歲神前,然后在正月里再取回吃掉,取意新的一年無病無災。另外,煮好的年糕黏性很強,怎么拉都拉不斷,也象征著長壽。通常,親戚朋友或者住在附近的鄰居們,新年前后會聚在一起舉行砸年糕活動。一個人舉起木杵,高高地砸下去,另一個人趁著木杵舉起時,趕快往年糕上抹一點水,防止粘連,兩人之間的配合必須默契。砸好的年糕,大家再一起吃掉。通過一起參與,加深了親人之間的感情交流。
每年12月,在新年來臨前,幼兒園也都會為孩子們舉辦一次砸年糕活動。孩子們先通過圖片或者老師的示范動作,學習怎么砸年糕,然后再在老師的幫助下,手持木杵,與同伴配合,體驗砸年糕的樂趣。最后,砸好的軟軟的糯米年糕,會被端上桌,成為小朋友們的午餐美味。通過品嘗自己砸的年糕,孩子們會更加懂得珍惜食物,也會通過這種方式,深刻體驗并愛上傳統文化與傳統美食。
伴隨時代的發展,日本許多正月的傳統文化,包括傳統的飲食習慣或者傳統游戲都在慢慢式微。比如,以前理所當然的砸年糕活動,現在也日漸減少,許多家庭也只買現成的砸好的年糕,從而,一大家子親戚朋友一起相聚、一起參與的機會也就減少了。再者,只有年輕夫妻加上孩子的家庭模式在日本越來越普遍,沒有老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言傳身教,也加速了傳統文化的流失。
因此,幼兒園在年底通過模擬體驗傳統新年活動,可以更好地幫助兒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知。新年過后,孩子們再次回到幼兒園時,老師也會詢問他們,新年里有沒有吃正月料理,或者讓大家描述一下自家年糕湯的味道。孩子們在集體分享中,也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體會。
除了舉辦砸年糕活動,有的幼兒園還會在年齡比較大的大班兒童中開展“給父母寫賀年卡”活動。年末之際,向過去一年給予自己照顧的同事朋友寄上一張賀年卡,寫上一句感謝的話,也是日本過年的傳統活動之一。而大班的兒童,正好到了開始對文字感興趣的年齡。利用這一方式,一方面可以開啟兒童對文字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機會,讓兒童了解和親近日本的傳統文化。更重要的是,新年第一天,父母在郵箱中發現孩子寫給自己的明信片時,那種激動的心情,對于親子關系也是一種很好的潤滑劑。這也可以算作是幼兒園感恩教育的一種體現。日本的幼兒園,不要求孩子很早就學會掌握多少文字,而是重視教授孩子與他人的相處之道,如友好、善待、感恩等。
在日本,幼兒教育在兒童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傳承上,起著培養基礎的作用。臨近新年時,結合兒童的認知能力及年齡特點,開展簡單而樸素的活動,從而推動“理解本國的傳統與文化”教育的開展,這就是日本幼兒園新年活動的主要意義。
(作者系早稻田大學教育綜合科學學術院教育綜合研究所特別研究員)
感謝吉川睦老師對本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