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薄霧溟?;湖光瀲滟,水漾魚肥。冬至正是捕魚的大好節氣,在武漢某高校校園內,一場名為“沁湖魚宴”的活動最近上演,在后勤集團的組織下,全校師生一起捕魚、做魚、吃魚,雖值凜冬,校園里卻洋溢著濃濃暖意!坝质莿e人家的學校”“好有家的感覺”,一些網民的歆羨之意溢于言表。
據校方介紹,“沁湖魚宴”已連續舉行了三年,每年冬至捕魚、吃魚,成為冬日校園的一道獨特文化風景!俺缘氖囚~,品的是校園魚文化,感受的是師生一家的濃濃溫情!痹撔R晃回撠熑苏f。一所大學的師生在校園里自家的湖里養魚、捕魚、吃魚,不僅有一種回歸自然的田園詩意,還一下子拉近了全校師生的心理距離,讓人有一種家庭般的溫暖和歸屬感。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學校搞的類似于美食節的活動,其實是沒有看到其真正價值所在。營造溫馨和諧的校園環境,對師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助益,也是學校管理者的重要責任之一。師生們心情愉悅了,教學、科研等活動自然更有效率。
這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學校管理尤其是在校園環境的營造中,完全可以采用更為靈活柔和的手段,以達到有效管理的目的,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無疑扮演著重要角色。最近有媒體報道,為改變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淪為“低頭族”的現象,石家莊某高校一位教師從本學期開學就規定,學生上課時要將手機放入指定的手機袋,同時換取印有自己名字的席卡。手機不在手上,同學們紛紛認真聽課,除了時不時埋頭做筆記,大多數同學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抬頭族”,課堂效果明顯提升。相比于有的學校動輒罰款、沒收甚至集中銷毀學生手機的粗暴做法,如此靈活而相對柔性的管理方式顯然更科學、有效,也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
大學教師如此,中小學教師同樣應當如此。在鄭州某中學,為了更好地對班級進行管理以及與學生溝通,該校七(7)班班主任程老師把辦公桌搬進了教室,從早上6點到晚上7點,在教室里看管著學生們的一切。管學習、管紀律自不必說,程老師管得更多:在校住宿的學生有個頭疼腦熱,她帶著去看醫生,并買水果、禮物去看望;學生父母不在鄭州,沒人照顧,她去當學生的“大姐姐”……程老師用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對學生的真情,贏得了學生們的衷心喜愛!霸溉f丈光芒照亮你,愿你帶著滿心歡笑在我身邊。”“莫愁變老,7班陪你走下去。”這些都是學生們寫給程老師的真摯話語,不難發現,學生與老師之間,已近乎亦師亦友的關系,甚至可以說如家人般融洽。
什么是好的教育管理?什么是好的校園環境?答案或許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應當是有共識的,那就是好的教育管理應當是能夠贏得學生理解和支持的,好的校園環境應當讓師生擁有歸屬感,如果能營造一種溫暖的感覺,自然就更好了。
校園帶給人的溫暖,很多時候體現在細微處;這種溫暖并非只有學校的管理者能夠帶來,學校的每一個成員,都可能成為這種溫暖的制造者、傳播者,比如之前被多家媒體報道的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宿管員徐阿姨等。作為校園的一份子,每個人的崗位或許不同,但都有責任和能力為創造更溫暖的校園環境貢獻力量??這其中也包括學生們自己。營造更和諧的同學、室友關系,大家攜手砥礪前行,都會讓人感受到一股溫暖的力量,都會對校園環境的“小氣候”產生積極影響。最近有媒體報道的武漢某高校一個宿舍四位女生平時組隊學習,最后全部成功保研一事,就是生動的例子。
就校園而言,宏偉的教學樓、壯觀的運動場、茂密的植被等構成了校園的“硬環境”,而人性化管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融洽的師生關系、友善的同學關系等,則構成了校園“軟環境”,二者一起支撐起了學校的教育生態。相比于“硬環境”的相對固定,讓“軟環境”更溫暖、更宜人,應當成為校園里的人們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