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2017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討會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融媒小廚’高級研修班”上,參會的高職院校黨委書記分別圍繞本校創新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進行圓桌交流分享。不少高職院校黨委書記表示,思政教育是高職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蘭州石化職院)黨委書記周興中表示,近年來學院建立了校史館、化工博覽館等,廣泛開展學習“鐵人”的追求、“鐵人”的志氣和“鐵人”的情懷活動。
“‘鐵人精神’作為我們黨在領導國家初期建設之時形成的精神,是帶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如今,這種精神已經成為學院師生品行的‘筋骨’和‘底色’,成為學院從事祖國職業教育大業的精神動力!敝芘d中說。
周興中認為,推動行業文化深度融入育人全過程,展示的是一種辦學實力,凝結的是一種學院精神,它像燈塔與火把一樣,照耀并引領高職教育前行的道路。
“學院把工匠精神變成校園文化,把30多個校外實訓基地的國有企業文化移植到校園文化之中,使學生在受到熏陶的同時,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獨特魅力。同時,學院注重打造一流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營造良好的工匠文化氛圍,加強對學生敬業守信、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培養,這是高職院校文化的本性!敝芘d中說。
濟南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王春光則在自己的工作中發現了一些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問題。他表示,在多元意識形態的沖擊下,應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生動性,切實解決思政工作中教師隊伍不穩、不強,教學中重教書輕育人等問題。
“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學習大國工匠,學習身邊的工人,使他們既養成高尚的品質,也養成高尚的職業情操。”王春光表示,學校還聘請企業負責人作為教育大使,用他們的切身經歷讓學生感受到上高職的價值,鍛造學生的品德和工匠精神。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偉在會上表示,高職院校應構建職業教育的基本素養,來拓展思政教育平臺。
“我們要把專業教育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落腳點就是職業素養。高職院校應重視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把結合起來,把職業素養課程化。課堂教學知素養、走入企業看素養,實習實訓練素養,來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王偉說。
而在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常信日記”為廣大師生打開了一條“互聯網+思政工作法”的新路。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鄧志良介紹,4月,“常信日記”板塊作為和諧校園平臺的“門面”,亮相于學院門戶網站,該欄目意在打造一個屬于全體常信人的網上“常信之家”。2015年,“常信日記”欄目在文字日記之外第一次出現了圖文日記,視頻日記功能上線。
鄧志良表示,一方面,“常信日記”分享的故事為線上雙微平臺提供“原料”,一大批優秀的師生典型通過日記傳遞到雙微平臺,不斷拓展著“常信日記”的思政教育途徑;另一方面,“常信日記”又與學院開展的各類主題活動相結合進行展示,成為連接線下活動和線上互動的橋梁。
“傳統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因其導向明確、教育方式直接可以概括為‘居高臨下’‘你講我聽’,冷冰冰的姿態讓學生難免‘敬而遠之’。因此,從溝通開始心與心的交流,這是最接地氣的思政教育方法;從現實中來,到現實中去,這是最能發揮作用的思政教育途徑。”鄧志良說。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劉俊茹則表示,學校要善于運用學校自身的歷史文化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一個學校的精氣神。我們學校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立足學院的歷史文化,立足我們學院所立足的河北大地,又和企業文化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三魂文化的體系。”劉俊茹說。
劉俊茹解釋道,“第一是軍魂,因為學校之前是河北鐵道兵學校;第二個是路魂,學校原來隸屬鐵道部,后來隸屬中國鐵道總公司;第三個魂是燕趙魂,學校傳承燕趙大地的誠心忠義、青年務實的精神。我們將其凝煉為三魂文化育人體系。在整個辦學體系中,以三魂文化作為主線,貫穿在文化育人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