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構建信息時代現代化教育體系、形成學習型社會、促進科技創新和社會和諧的內在要求,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的地位。光明新區在“十二五”期間,教育信息化取得顯著進步,光明新區高級中學、玉律小學、光明小學等5所學校成為深圳市“智慧校園”示范校。全區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教育技術裝備覆蓋率大幅度提升,基本完成校校通、班班通的建設;一批教育信息化系統應用于校務管理和教學管理;數字教育資源的種類豐富,已廣泛應用于教學中。光明新區將繼續教育信息化建設,構建信息時代的教育信息支撐體系,服務于新區師生的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100%學校接入教育城域網
經過“十二五”期間的建設與發展,新區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得到較大改善,100%學校教育技術裝備達到市相關標準化。首先,新區建立了教育城域網,構建了教育科研網(300M)及電信網(100M)雙出口的網絡環境。100%公、民辦中小學校接入教育城域網。同時新區建立了區級教育門戶網站、文件交換系統、陽光招生平臺和視頻資源平臺等應用,基本滿足新區教育管理、教學及政務公開的需求。
學校方面,100%的公辦學校建有學校網絡中心,核心交換機具有連接千兆以上的網絡能力,76.5%的公辦中小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校園辦公及教學區。90%的民辦學校建有學校網絡中心、網絡出口防火墻、核心交換機均支持百兆以上網絡。100%公、民辦中小學建立學校門戶網站,94%的公、民辦中小學校還建有學校外文網站。學校根據需求,建立了教學管理平臺、家校通互動平臺、教務管理平臺等應用,并且90%的公辦中小學校都擁有自己的數字教育資源平臺,40%的民辦中小學校擁有教育資源平臺,實現了信息化的教學及管理。
光明高級中學自建校以來就很重視校園信息化,搭建了“光纖到樓—千兆到桌面“的校園網絡,數字教育資源豐富。目前學校擁有電腦1152臺,師機比超過1:1,生機比6:1,全校98間教室全部配置了交互式多媒體電教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授課課時數與總課時數的比例達到95%以上。建設有3間探究實驗室、1間機器人實驗室、45間虛擬化云教室等信息化教室。同時通過光高資源庫、摩登網絡教學平臺、數字圖書館、全品高考網等為教師開展教學提供多樣的信息化支撐。其中資源庫有15000余條資源信息,各類課程和講座視頻1250余個。此外,學校開發的協同辦公系統、學籍管理系統、排課系統等,也為校園的日常管理帶來了便利。
信息化特色項目蜚聲國際
在光明新區實驗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并不止于為課堂教學和學校管理帶來便捷,該校將信息科技融入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專業素養訓練。該校建設了400多平方米的科技體驗園,包括虛擬航空旅行、虛擬過山車、光電體驗球等項目,這在深圳也是首屈一指的。為給小創客們提供實踐場所,學校還建設了面積達200平方米的科技創新中心(創客工作室),2015年5月科技創新中心入選“深圳市首批創客實踐室”。學生們在各級各類創新賽事上屢獲大獎,其中限時話筒、遙控升降話筒架、山體滑坡監測預警裝置還在今年的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會上獲得3枚金獎。
定向運動是光明新區實驗學校的傳統特色項目,融入信息化技術后,打造了智慧訓練模式。根據學生佩戴的特制運動手環,教練能及時監控所有學生的個體運動量、身體情況等,為選擇訓練項目和強度提供參考依據,確保訓練效果。在信息化深度融合于定向運動的背景下,自2008年始,該校連續7年獲得廣東省定向錦標賽總團體冠軍,連續4年獲得全國定向錦標賽相應組別團體冠軍;在2013年的世界中學生定向越野錦標賽,該校獲得男子團體第三名,實現我國定向運動的歷史性重大突破。
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大幅提升
,光明新區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全員參加了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其他學科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共1396人,占全區教師的41.1%;能熟練制作課件的教師2822人,占全區教師的83.1%;能熟練運用電子白板進行課堂教學的教師2055人,占全區教師的60%;會制作微課的教師1338人,占全區教師的39.4%,在各級各類教育信息技術活動中,新區共獲省級及以上獎項6個。
隨著教師隊伍的信息化建設和培養,2015年,新區70%的教師已能較好地使用辦公軟件、能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利用網絡搜索教學資源以及運用多媒體教學平臺進行教學,66%的教師能自行開發與制作數字化資源。95%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均能應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多數學生能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交流,能在技術應用過程中解決技術系統中常見的軟硬件問題。總體而言,光明新區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已初具規模,大部分學校已經進入應用階段,并逐漸加強應用階段的探索;少部分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發展,由應用階段向融合階段過渡,師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新區教育信息化總體發展水平處于信息化發展的應用階段。
據新區教育科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今年新區加大了培訓力度,建立教育信息化創新人才隊伍的培養激勵機制,把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和績效作為教師考核、評優、晉升職務職稱的內容之一。加快建設具有現代信息素養的校長隊伍、熟練應用信息技術的教師隊伍、具有研發能力的骨干隊伍和網絡管理員專業隊伍“四支隊伍”建設。著力培養10位在區內外具備一定影響力的教育信息化中青年領軍人才,培養100名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師。據悉,11月起新區將以高端培訓班的骨干教師為主講,在“光明新區中小學MOOCs平臺”制作一系列MOOCs課程,供新區中小學教師進行網上學習。此次培訓將持續至明年7月,旨在建立一支技術硬、能力強、素質高的專業信息服務隊伍。
以點帶面促“智慧校園”建設
早在深圳市提出建設“智慧校園”規劃前,光明小學就已經早早地走在了信息化前列。基于云環境下的“移動辦公”和“移動教學”實現了物理桌面和虛擬桌面的共存,教學資源的跨平臺便捷分享。如今學校已建成萬兆骨干千兆到桌面的校園網絡,建立了專業信息技術實驗室、安保、直播等系統以及相關數字化應用平臺。自主開發的“深圳光明小學”微官網、“光小智慧校園”、“直播光小”等手機APP,便于學校行政領導遠程異地辦公,也便于教師實時查閱教務資訊等,學生們也可隨時查詢課表、成績等信息。作為新區“智慧校園”建設的典范之一,光明小學將積極輻射成熟的管理模式、新型的教學方法、共享學校優質教學資源,以點帶面,帶動和促進新區教育信息化的深化發展。
未來5年,光明新區將以“智慧校園”示范校為參照,建設新區教育基礎數據庫,建成覆蓋新區中小學、幼兒園的門戶網站和協同辦公平臺,實現教育管理“智慧”化;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構建智慧課堂教學體系,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同時,新區將打造新區教育信息化“心臟”平臺,構建光明教育公共服務云平臺,公眾可獲取該平臺為新區教育應用平臺提供統一的數據集成、認證管理等一體化服務。建立教育資源管理系統和教育資源庫,整合各類的優質教育資源,制作具有新區特色的本土資源。到2020年,基本建成完善的涵蓋各學段、各學科的光明新區優質教育資源超市,全面打造新區分學校、分學科、分層次的優質教育資源服務體系,實現全區優質教育資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對此,光明新區將完善新區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統一的新區教育網絡安全管理平臺及安全保障體系,全面實現“校校通高速公路”、“園園通高速公路”,為新區教育資源均衡化提供有力支撐。新區鼓勵學校多途徑、多方法探索信息化在學校教育管理和教學中的應用,將在政策上、技術上、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并制定民辦中小學校信息化建設經費扶持方案,確保“智慧校園”這顆“信息化種子”順利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本報記者李若清李媛莉通訊員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