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大山深處海拔1500多米的重慶市奉節縣云霧小學雪花紛飛,氣溫急劇下降,但教室內卻是另一番景象:只要一通電,教室兩邊墻壁上懸掛著的8塊碳晶暖墻電熱板溫度就會慢慢上升到15攝氏度左右,整個教室一下就暖和了。
奉節縣教委副主任王耀明介紹,這些電熱板是2015年11月由縣教委統一安裝的。電熱板很薄,如果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張貼的標語,但用手靠近它就能感覺到熱度。“安裝時,我們特意將電熱板與班級文化融為一體,將學生道德文化、行為習慣、文明禮儀等書寫在上面,既美觀、大方、實用,又能起到實時的教育效果。”
“以前,我臉上手上早就長滿了凍瘡。如今,教室里暖和多了,到現在一個凍瘡都還沒長過。”平安鄉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楊偉告訴記者。
村民們聽說學校安裝了安全又環保的取暖設備,紛紛到學校“參觀”。云霧小學六年級(2)班留守學生萬林的爺爺來到教室后,高興地說:“你們好享福喲,外面那么大的雪,教室里暖烘烘的。現在條件多好,孩子,你要攢勁讀書啊。”
“用兩年時間完成山區高海拔地區中小學校的用電設施改造和取暖設備安裝”,這是重慶市今年上半年啟動的山區高海拔地區中小學校“暖冬計劃”的目標任務。該計劃共投入8406.204萬元,涉及21個區縣的995所學校,213662名高海拔在校中小學生受益。
按照“分類指導、節能安全”的原則,重慶各區縣因地制宜采取多種取暖方式。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萬盛、奉節、開縣、云陽、彭水、黔江等區縣在實施“暖冬計劃”過程中,對學校線路進行了改造,教室、功能室和辦公室分別安裝了油汀、碳晶墻暖、空調和水暖設施等取暖設備。部分區縣還為學生提供了優質、干凈的熱直飲水,對確因電力改造無法實施的學校家庭貧困學生發放了手套、棉衣棉褲等御寒衣物。各地還采取增加學生課間體育活動的時間、調整作息時間、讓學生吃飽吃熱增加能量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安全溫暖的學習環境和條件。
和“凍瘡”說再見,孩子們笑了。數據顯示,2015年實施“暖冬計劃”的學校達85%,目前已完成全年計劃,其余的15%將在實施。
“暖冬計劃”不僅給孩子們帶來了暖冬,而且是更加環保的暖冬。“原來取暖的設施很簡單,班上提著炭火爐子的孩子不在少數。”興隆初中張老師告訴記者,炭火對環境污染很大,教室里有時候很嗆人,對孩子們的健康危害很大。況且,提著炭火爐子,走在那些濕冷且被冰雪覆蓋的道路上,很不安全,“曾經就有學生提著火爐上學途中,滑倒在地,手杵到火盆里受傷”。還有些偏遠農村高寒地區寄宿制學校用煤、柴取暖,更不安全。
“現在用上經過改造后的取暖設備,既溫暖、安全,又環保。‘暖冬計劃’的實施讓家長們放心,孩子們歡心。”重慶市教委副巡視員徐劍鋒說。(中國教育報記者 胡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