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亚洲一本色道 AV,免费观看的AV在线播放

中國教育事業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

思而思學網

 一連七場發布會后,一份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5年的總體評估,成為此次“《綱要》五周年回眸”的“收官之作”。行程過半,這份勾勒中國教育十年改革路線圖的綱領文件究竟交上一份怎樣的答卷? 

“評估結果顯示:《綱要》確定的階段性目標任務總體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取得重大進展,教育改革全面推進、一些領域取得重點突破,保障水平明顯提升,我國教育事業邁上新的臺階。”12月10日,在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由上海教科院、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華東師范大學和湖北教科院組成的聯合評估組表示。 

我國教育事業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

歷時大半年評估,上海教科院副院長張玨給出這樣一組數字:,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70.5%,達到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小學凈入學率為99.8%、初中毛入學率為103.5%,義務教育普及率高于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86.5%,高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37.5%,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主要勞動年齡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進一步提高,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15.83%。“這充分表明我國教育事業總體發展水平已經進入世界中上行列。”張玨說。 

更多改變,閃現在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生活里。 

教育公平取得重大進展——針對校際差距,國家五年來以縣域均衡為重點,全面推進義務教育發展,全國已有超過1/2的縣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認定,19個大城市公辦小學就近入學比例達97.9%,公辦初中達95.4%,“擇校熱”正逐步降溫。 

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職業教育每年輸送近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計輸送近2000萬專業人才;截至2015年7月,全國學生創業及參與創業42.3萬人,同比增加6.8%。 

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逐步推進并取得重要突破,*現代大學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民間資金進入教育渠道也進一步得到拓展。 

從“人口紅利期”到“教育紅利期” 

改變,意味著什么? 

“評價教育事業發展的效果,需要跳出教育本身,多視角觀測。”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從學生、教師、社會和國際四個維度剖析以往成績:“學生選擇機會不斷增加、教師整體素質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緊密、雙向留學發展迅速等雖不能囊括5年教育事業發展全貌,但能反映出教育改革在理念、目標、重點等方面的重大變化。” 

“中國本質上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首先是教育現代化。”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看來,這正是中國進入“教育紅利期”的重要關口:“從2010年起,中國進入人口紅利下降期,勞動年齡人口(16~64歲)占總人口比例從74.5%下降至的73.4%,下降了1.1個百分點。同時,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從8.75%提高至11.01%,提高了2.26個百分點。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從13.72%提高至16.35%,提高了2.63個百分點,已經明顯超過了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下降的幅度,顯示了教育紅利、人力資源紅利大大抵消了人口紅利下降的影響,也標志著進入了‘教育紅利期’‘人力資源紅利期’及‘人才紅利期’。” 

把教育改革嵌入國家整體改革

值得關注的是,《綱要》今后5年的實施與“十三五”時期重疊,這也是奪取全面小康勝利的關鍵階段。未來,還有哪些難啃的“硬骨頭”? 

“科學教育理念還未牢固確立,社會上仍存在輕視職業教育的現象,技術技能人才得不到應有重視。教育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一些老少邊窮地區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等。”張玨坦言,評估中也發現不少問題:“我國必須著力加快人力資源開發和學習型社會建設步伐,在穩步提高教育普及水平、擴大人力資源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人力資源開發的質量和結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更加協調發展,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進一步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鐘秉林提出三個建議:“一是在繼續強化政府教育責任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教育資源配置效率。二是在優化教育改革發展頂層設計、加強統籌謀劃的同時,增強教育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精準性,推進管理重心下移。三是在全面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同時,盡快在構建基本教育公共服務網絡、調整優化教育結構、建立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改革從來沒有完成時,原來啃掉的‘硬骨頭’有可能重新出現。未來教育改革還是要在教育權利平等、機會平等和規則平等上下大力氣。”張力強調,必須把教育改革嵌入國家整體改革議程,“既要體現與前5年改革的遞進銜接,又要增加明確反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改革新部署新要求。”(記者 鄧暉)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