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
1、知覺:知覺是指人腦對當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各個個別屬性、整體的、綜合的反映。
2、個性心理:是指人與人之間在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差異,是一個人比較典型的、穩定的、區別于他人的心理特點的總和,它反映了一個人總的精神面貌。
3、經營管理價值觀:是指對企業經營管理好壞的總看法和總評價,也是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出發點。
4、激勵:指的是持續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即主要是指激發人的動機,誘導人的行為,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內在潛力,促使人們為實現某一既定的目的而努力的心理過程。
5、目標管理法:是指設置目標,并在管理過程中運用這些目標,并以這些目標鑒定個人和組織工作,這就是目標管理。
6、團體:是指在組織機構中由若干個體組成的,為實現組織的目標和利益而相互信賴、相互作用,并以一定的行為規范約束成員的人群結合體。
7、意見溝通: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人之間經由聯絡渠道,傳遞與交流信息、思想觀點、情感愿望、意見,達到相互了解與理解的過程。
8、團體決策:是由團體成員通過信息溝通,相互探討和交換意見,在形成比較一致意見的基礎上,共同作出關于某個項目或問題的策略、方案、方法的抉擇。
9、管理層次:是指生產指揮系統劃分為多少等級。
10、組織變革:是指事物或情景變得有所不同。
11、歸因理論:是說明和推論人的活動的因果關系的理論。
12、需要:是指人腦對各種生理和社會要求的反映。
二、簡答題
1、簡述態度轉變的方向。
答:態度的轉變有以下幾個方向:(1)強度的轉變;(2)方向的轉變;(3)態度的中心趨勢的轉變;(4)態度的明顯程度的轉變;(5)態度的自覺程度的轉變;
2、簡述激勵的三種模式。
答:激勵主要有三種模式:(1)激勵模式一的基本組成部分:刺激、個體需要、動機、行為、目標、反饋;(2)激勵模式二的基本組成部分:未滿足的需要與欲望、心理緊張、動機、行為、目標、緊張解除或挫折、產生新的行為或新需要、反饋。(3)激勵模式三的基本組成部分:需要、選擇對策、目標導向、目標行為、績效評價、獎懲、需要滿足等。
3、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的基本內容。
答: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從低到高的需要層次依次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4、簡述影響團體士氣的因素。
答:影響團體士氣的因素有:(1)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的一致性;(2)公平合理的經濟報酬;(3)團體成員的事業心及工作的熱愛和滿足感;(4)管理的方式與作風;(5)團體成員之間人際關系的協調性;(6)良好的信息與意見溝通;(7)適當的獎勵方式;(8)良好的工作與心理環境。
5、簡述人際意見溝通的程序。
答:人際意見溝通的程序由六種基本要素構成:(1)信息發出者(2)信息編碼(3)訊道(4)信息接受者(5)信息到達后經過譯碼(6)采取行動或產生反應,進行信息反饋。
6、簡述現代組織變革創新與發展的三個層面。
答:現代組織變革創新與發展應包括三個層面:個人層面、團體層面、組織層面,這三個層面的變革創新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三、單選題
1、實驗法在實驗中只需控制--變量即可。(1)。
(1)3 (2)2 (3)4
2、現代管理科學開始傳入我國是在?年(3)。
(1)1978-1985 (2)1988-1995 (3)1968-1987
3、“人生的價值”的實現是一個???的過程。(2)
(1)個人化的(2)社會化的 (3)私有化的
4、“社會人”假設的理論基礎是?(2)。
(1)社會關系學說(2)人際關系學說(3)國際關系學說
5、首因效應是社會知覺中的一種--傾向。(3)。
(1)主客觀 (2)客觀 (3)主觀
6、早期行為主義激勵論的主要激勵手段是--刺激。(2)。
(1)物質---精神(2)物質(3)精神
7、領導的本質是一種???的關系。(3)。
(1)物與物 (2)物與人 (3)人與人
8、主要處理“事?物”關系問題的是?。(2)。
(1)主要領導(2)業務領導 (3)行政領導
9、管理是一種--的領導。(1)。
(1)特殊 (2)基本 (3)人性化
10、領導者的個體心理素質主要包括認知、意志、-、情感、性格、觀念等。(1)。
(1)氣質 (2)能力 (3)動機
11、軍隊是典型的--型組織的例子。(2)。
(1)職能 (2)復雜直線型 (3)直線制
12、心理學誕生的標志是---年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建立的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
(1)1879 (2)1979 (3)1779
13、科學管理之父是----。(2)。
(1)英國的泰勒 (2)美國的泰勒 (3)美國的林肯
14、麥格雷戈稱之為----的人性假設是指將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融合起來。(2)。
(1)x理論 (2)y理論 (3)z理論
15、“失敗是成功之母”說明了挫折的----。(2)。
(1)三重性 (2)二重性 (3)四重性
16、俞文釗提出的三因素激勵理論中的三因素是指激勵、保健和----。(1)。
(1)去激勵 (2)干預 (3)強迫
17、領導行為是一個----過程,要受領導者、被領導者和環境因素制約。(3)。
(1)靜態 (2)靜動 (3)動態
18、“遠親不如近鄰”說明了接近使人相互吸引的其中一個原因:-----。(3)。
(1)無用性 (2)兩用性 (3)有用性
19、決策工作的----系統由三個組成單位構成:情報信息、預測研究和可行性分析。(1)。
(1)參謀 (2)領導 (3)情報
20、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1)。
(1)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2) 一切個人關系的總和 (3)個別社會關系的和
21、世界上第一部系統地論述管理問題的著作是春秋末期的名書--。(2)。
(1)老子 (2)孫子兵法 (3)莊子
22、人際知覺是指對----之間的關系的知覺。(1)
(1)人與人 (2)人與物 (3)物與物
23、自我知覺----與生俱來。(2)。
(1)一定 (2)并非 (3)可能
24、近因效應會產生與優先效應完全----的影響結果。
(1)。(1)不同 (2)相同 (3)相近
25、非正式團體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沒有正式組織程序和明文規定的團體。(3)。
(1)逐漸 (2)突然 (3)自發
四、多選題
1、西方管理心理學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和??。(1、2、3、4)。
(1)早期經驗管理階段 (2)科學管理階段 (3)現代管理階段 (4)最新管理階段
2、實現“德”的方法是??、??、??。(1、2、3)。
(1)身修而后起家 (2)家齊而后國治 (3)國治而后天下 (4)先天下之憂而憂
3、管理心理學產生的理論準備??、??、??、??。(1、2、3、4)。
(1)行為主義心理學派 (2)精神分析學派 (3)工業心理學 (4)社會心理學
4、“經濟人”假設的哲學基礎是??和??關于勞動交換的經濟基礎。(1、2)。
(1)享樂主義哲學 (2)亞當•斯密 (3)人際關系學說 (4)海德
5、知覺的特性有??、??、??、??。(1、2、3、4)。
(1)知覺的選擇性 (2)知覺的整體性 (3)知覺的理解性 (4)知覺的恒常性
6、錯覺主要表現為??的錯覺和??的錯覺。(1、3)。
(1)物體知覺的 (2)個體知覺的 (3)社會知覺的 (4)精神知覺的
7、氣質具有??、??、??的特征。(1、2、3)。
(1)先天性 (2)穩定性 (3)可塑性 (4)可變性
8、根據麥柯比的調查研究,賽手型管理者大多是???,??多是????,??多集中在技術研發部門。(1、2、3、4)。
(1)高級管理人員 (2)企業人 (3)中層領導 (4)工匠性
9、西方最著名的經營管理價值觀是???、???及???。(1、2、3)
(1)最大利潤價值觀 (2)委托管理價值觀 (3)“生活-質量”價值觀 (4)物質價值觀
10、態度是由??、??、???三種成分而構成的個體心理傾向。(1、2、3)。
(1)認知 (2)情感 (3)行為意向 (4)直覺意向
11、態度轉變最基本的是態度的???和態度的???。(1、2)
(1)強度轉變 (2)方向轉變 (3)大小轉變 (4)行為轉變
12、心理學家H•C•凱爾曼提出態度形成有三個階段??、??和??。(1、2、3)。
(1)服從 (2)同化 (3)內化 (4)外化
13、引起動機需要兩個條件???和???。(1、2)。
(1)需要 (2)誘因 (3)心理 (4)服從
14、目標管理法的具體步驟包括???、???、???、???。(1、2、3、4)。
(1)制定與確立總目標 (2)過程管理 (3)制定個人目標 (4)目標執行情況的檢查與評價、制定新目標;
15、目標行為主要有三類???、???、???。(1、2、3)。
(1)目標導向行為 (2)目標直接行為 (3)目標間接行為 (4)目標轉化行為
16、人們在受到挫折時理智的行為表現是??、??、??、??。(1、2、3、4)。
(1)繼續努力 (2)調整目標 (3)升華作用 (4)補償作用(替代)
17、人們在受到挫折時非理智的行為表現是攻擊、??、??、??、??。(1、2、3、4)。
(1)倒退 (2)固執 (3)妥協 (4)壓抑
18、團體是通過人們彼此之間??、??、??而形成的為達到共同的目標,滿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會活動方式和一定的社會規范聯系在一起的一種組織的集體形態。(1、2、3)。
(1)相互交往 (2)相互聯系 (3)相互影響 (4)相互依賴
19、團體成員的結構指團體成員的組成部分,具體包括??、能力結構、??、專業結構、??及??等的有機結合。(1、2、3、4)。
(1)年齡結構 (2)知識結構 (3)性格結構 (4)觀點、信念結構
20、團體對個人行為的影響體現在??、??、??、??。(1、2、3、4)。
(1)社會助長作用 (2)社會標準化傾向 (3)社會顧慮傾向 (4)從眾行為傾向
21、在組織管理中,人際溝通的作用有提供外部信息、??、??、??、??。(1、2、3、4)。
(1)提供內部信息 (2)增進溝通了解 (3)調節人際關系 (4)改變態度與行為
22、一般來說,人類意見溝通網絡可劃分為五種基本類型:??、??、全渠道式、??、??。(1、2、3、4)。
(1)鏈式 (2)環式 (3)輪式 (4)Y式
23、影響人際關系的因素有??、??、??、??和交往主體的因素。(1、2、3、4)。
(1)距離的遠近 (2)相互交往的頻率 (3)相似性因素 (4)互補性因素
24、解決團體之間沖突的辦法有??、??、??。(1、2、4)。
(1)協商談判法 (2)仲裁解決法 (3)法院判決法 (4)權威解決法
25、領導的五個基本特點是:一個社會組織系統、?、?、?、?。(1、2、3、4)。
(1)一種動態、有序的行為過程(2)領導作用的“互惠效應” (3)領導的權威性 (4)領導具有權威性
26、構成非權力影響力的要素主要有??、??和??。(1、2、3)。
(1)思想道德 (2)能力 (3)知識 (4)經驗
27、領導群體心理優化的標準有??、??、??、??。(1、2、3、4)。
(1)心向一致 (2)心理集中 (3)心境平衡 (4)心理相容
28、領導者的特質是指領導者??所具有的品德、能力、??、??和??等。(1、2、3、4)。
(1)個人 (2)知識 (3)修養 (4)領導藝術
29、蘇永新認為,中國古代管理心理學分五個階段、?、形成階段、?、?、?。(1、2、3、4)。
(1)濫觴階段 (2)過渡階段 (3)完善階段 (4)衰落階段
30、一個完整的角色知覺過程主要包含四個成分??、??、??、??。(1、2、3、4)。
(1)角色認知 (2)角色行為 (3)角色期望 (4)角色評價
31、管理者必備的基本溝通技能包括?、自信、?、?、?。(1、2、3、4)。
(1)傾聽、傳遞和接受反饋信息的技能(2)解決沖突(3)解決問題(4)勸告技能和指導技能
32、知覺過程從信息加工的觀點看可以分為兩階段:-----和-----。(1、3)。
(1)檢測階段 (2)參謀階段 (3)辨別、解釋階段 (4)總結階段
33、宣傳者的威信是由---和----兩個因素組成。(3、4)。
(1)穩定性 (2)可變性 (3)專業性 (4)可信性
34、費斯定克認為一個人的兩個認知因素---就是----。(2、3)。
(1)一致 (2)不一致 (3)失調 (4)失敗
35、雙重態度是指人們對同一態度客體能同時具有兩種不同評價:一種是自動化的、----的態度;另一種是----的態度。(1、2)。(1)內隱 (2)外顯 (3)和諧 (4)變化
36、人際關系表明人與人相互交往過程中---、---、---和---等心理方面的融洽程度。(1、2、3、4)。
(1)關系的深度 (2)親密性 (3)順應性 (4)協調性
37、構成領導者權力性影響力的主要成分為:----、----和----。(1、2、3)。
(1)傳統因素 (2)職位因素 (3)資歷因素 (4)感情因素
38、個性心理特征主要是表明一個人的特定類型特征,包括??、??和??。(1、2、3)。
(1)能力 (2)氣質 (3)性格 (4)秉性
五、判斷正誤
1、管理的實質是影響他人為組織目標而工作。(√)。
2、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主要側重在管理活動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和物質的調配。(×)。
3、行為科學與管理心理學實質上研究內容相同。(√)。
4、西方管理心理學的唯一任務是運用心理學理論提高勞動生產率。(√)。
5、個體的自我知覺不是在任何情況下總是正確的。(√)。
6、首因效應是社會知覺中的一種客觀傾向。(×)。
7、創造性能力符合學習能力的要求。(×)。
8、根據個體能力差異,對員工能力素質培訓時標準要固定。(×)。
9、個體與管理工作績效存在著一定的關系。(√)。
10、價值觀不代表一個人對周圍事物的是非、善惡和重要性的評價。(×)。
11、按照格雷夫斯的分類,自我中心型的人為了取得自己所希望的報酬,愿意做任何工作,不服從于權力。(×)。
12、價值觀影響個體、團體的行為,但不影響組織的行為。(×)。
13、“民主參與式管理可以調動人的積極性”這個觀點反映出個體對此觀點的不贊成。(×)。
14、態度的三種成分既相互協調有時又表現出不一致。(√)。
15、態度必須有一個特定的對象。(√)。
16、態度形成的因素越復雜,越不容易改變。(√)。
17、激勵是管理的核心,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潛能,但不一定能提高員工的生產效率。(×)。
18馬斯洛認為各需要層次之間的關系是逐層遞升的但在同一時期不同層次的需要可以并存。(√)。19、心理防衛機制是人自發的心理調節機制。(√)。
20、影響員工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絕對報酬。(×)。
21、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根據過去的經驗來判斷某種行為可能導致某種結果或滿足某種需要的概率。(√)。
22、俞文釗的同步激勵理論認為同步實施物質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措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激勵效果。(√)。
23、領導班子最好具有異質結構。(√)。
24、在對待重大的問題上,團體成員的基本觀點、基本信念必須一致,才能保證組織任務的順利完成。(√)。
25、團體能使成員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26、團體的規范是指團體所確立的每個成員都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標準。(√)。
27、缺乏有效的信息溝通往往是導致組織失敗的潛在因素之一。(√)。
28、平行溝通只能在同級領導者之間進行。(×)。
29、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溝通通道組成的結構形式稱為溝通網絡。(√)。
30、領導者的影響力是由權利性影響力決定的。(×)。
31、民主型領導作風的領導,工作效率最低。(×)。
32、對例行性的工作或內容員工希望領導作出明確的規定和安排。(×)。
33、管理心理學是一門具有多層次、多維度、應用性邊緣交叉的理論性學科。(√)
34、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主要側重研究在管理活動過程中人的活動規律。(√)。
35、“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主張實行開明、自由、無所作為的管理行為。(×)。
六、論述題
1、論述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答:雙因素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 赫茨伯格提出的。雙因素理論實質上是激勵因素、保健因素理論,雙因素理論認為,激發人的動機的因素有兩類,一類是保健因素,另一類是激勵因素。保健因素沒有激勵人的作用,但卻帶有預防性、保持人的積極性、維持工作現狀的作用。它只能消除員工的不滿情緒,以保證和維持正常的生產積極性和生產效率,但不能起到激勵更高的生產積極性的作用。激勵因素是影響人們工作的內在因素,是能使員工獲得真正的滿意,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真正推動、提高生產效率的條件。雙因素理論的積極意義在于:首先,他提出并發現了成就、認可、工作本身的吸引力、發展的可能性、責任等富有激勵作用的因素,為人們選擇激勵手段、制定激勵策略提供了理論基礎。其次,區分了保健因素與激勵因素的不同作用。再次,同時強調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的激勵作用。再有,雙因素理論的研究方法較新穎而有趣,但也受到非議。最后,雙因素理論強調工作本身的有效管理,突出員工的主人翁意識。雙因素理論也有不足之處:第一,雙因素的劃分具有較強的主觀性。第二,對兩種因素的劃分具有絕對的性質,忽視了兩種因素的轉換關系。第三,其選擇的調查對象限定在特殊人群中,不具有廣大代表性,其結論缺乏普遍性。雙因素理論在管理實踐中有較強的借鑒價值和應用價值,主要表現在:第一,認識工作意義,力求使工作豐富化;第二,雙因素理論指導獎勵工作與制定獎金分配制度。
2、論述人們受挫折時的行為表現及戰勝挫折的方法。
答:人們受挫折時的行為表現為:第一,理智表現。(1)繼續努力;(2)調整目標;(3)升華作用;(4)補償(替代)作用。第二,非理智表現:(1)攻擊;(2)倒退;(3)固執;(4)妥協;妥協性措施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合理化、推委、替代、表同。(5)壓抑。戰勝挫折的方法有:第一,正確地辨證地看待挫折:(1)挫折的客觀性;(2)挫折的兩重性;第二,正確應付挫折的方法:(1)發展積極的和建設性的反映,減少破壞性的消極反應;具體有以下措施:加強教育引導,改變認知觀念教育;對受挫折者的攻擊行為采取容忍的態度;改變客觀情景,轉移注意力;采取精神宣泄法,適當釋放壓抑能量。(2)從組織管理的角度看,還應采取與組織目標一致的管理方式。
3、論述如何正確認識并合理對待非正式團體。
答:正式組織團體中存在非正式團體是一種普遍的客觀現象,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非正式團體是人們在相互交往中自發形成的,沒有正式組織程序和明文規定的團體,是由一些性格相投、志趣相同、信念一致、情感親近、關系密切的個體集合而成的。非正式團體可以滿足人們的社交欲望、歸屬感和情感上的需要。非正式團體由于存在著不同的類型,既可以有積極的作用,也可能有消極的作用,關鍵在于組織領導者怎樣合理引導,使之發揮積極作用。
第一,合理利用非正式團體,為實現組織目標服務。(1)利用非正式團體成員之間情感密切的特點,引導他們互相取長補短,互幫互學,提高工作和技術水平;(2)利用非正式團體成員之間互相信任,說話投機,有共同語言的特點,引導他們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克服缺點,發揚優點,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3)利用非正式團體信息溝通迅速的特點,可及時收集員工對工作的意見與要求;(4)利用非正式團體的凝聚力強,能較好地滿足成員的社交、歸屬等心理需要的特點,可以有意識地把有些正式組織無力顧及的群眾工作由它去完成;(5)利用非正式團體內群眾壓力大、成員有從眾行為、標準化傾向強的特點,在確定定額和任務指標、分配工作任務時,只要有可能,標準可適當提高,難度可適當加大,以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工作難點,以利事業的發展;(6)利用非正式團體中自然形成的領袖人物具有說話靈、威信高、能力較強、影響力大的特點,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信任他,依靠他,授予他相應的權力,把整個團體納入正式組織目標的軌道。
第二,區別對待不同類型的非正式團體。(1)針對積極型的非正式團體,應當支持、保護和利用;(2)針對消極型的非正式團體,應當積極引導,教育改造,促其盡快轉化;(3)針對中間型的非正式團體應堅持正面引導、熱情幫助的方針;(4)針對破壞型的非正式團體要采取果斷措施。第三,針對不同團體的不同特點與情況,采取不同的改造方式。(1)興趣轉換;(2)環境設置;(3)聯絡感情;(4)角色強化;(5)目標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