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報考蘇州科技大學的考生已經拿到通知書了,可是焦急的在家等待蘇州科技大學開學入學考試,那么蘇州科技大學開學考試考什么內容呢?蘇州科技大學新生如何轉專業已經轉專業的申請條件,小編通過網絡收集整理出關于蘇州科技大學新生入學考試和入學轉專業申請的相關信息,請仔細閱讀參考。
一、轉專業范圍、對象、條件
1、范圍:取得我院本科學籍、修業滿一學年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本次轉專業對象原則上限于2015級學生。
2、條件:截止至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末,所修課程(必修課和限選課)成績排名在班級前10%以內且無課程積欠的優秀學生,可以在學校接受轉專業計劃內提出申請。其他可以申請轉專業的情況詳見《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學生轉專業轉學實施細則》。
3、下列情況不能轉專業:
(1)因故休學尚未復學的;
(2)已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總學分的三分之二及以上的;
(3)應予退學或受到開除學籍處分的;
(4)藝術類專業擬轉入非藝術類專業的或非藝術類專業擬轉入藝術類專業的;
(5)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內已轉過一次專業的;
(6)有違紀違規記錄、有欠費情況的;
(7)其他無正當理由的。
二、轉專業工作程序及日程安排
第11周(5月3日?5月6日)學院公布計劃。學院根據自身的教學資源條件和現有的學生數制定2015級接受轉專業學生計劃,報學院黨政聯席會批準后,在全院范圍內向學生公布全院各專業接收的計劃名額及要求。
第12周(5月9日?5月13日)學生填交申請。符合條件擬轉專業的學生提出申請(附家長意見),填寫《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學生轉專業申請表》一式三份(附件1),在5月13日之前將申請表及相關證明材料交到教務處203室暢老師處。因特殊原因需轉專業的還需附相關證明材料。只允許申請填報一個專業,凡填報兩個專業及以上的學生申請表作廢。
第13周(5月16日?5月20日)資格審查。由教務處負責調出申請學生的在校成績單,并對學生提交的申請表、成績單等材料進行資格審查,將符合條件并同意轉專業的學生的申請表整理匯總后填寫《轉出學生情況匯總表》(附件2)。
第14周(5月23日?5月27日) 教務處初審、轉交材料。教務處對申請轉專業的學生信息進行初審匯總后,將符合條件的學生名單及相關材料轉各系。
第15周?第16周(5月30日?6月12日)接收系考核。各接收轉專業學生系應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訂對申請轉入學生的考核條件,可采用筆試或口試的形式對擬轉入的學生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填寫《轉專業學生考核情況匯總表》(附件3),同時在學生申請表上簽署具體意見,提出同意接收學生名單,在6月12日之前將以上材料報教務處。各系接收學生的名額不得超過公布的計劃數。凡需要學生當面考核的系,事先將考核的時間、地點通知到學生本人。
第19周(6月27日?7月1日)學院審核、公示、下文。教務處對各系上報的材料進行審核、統籌,經院長辦公會批準、在全院范圍內公示后,下達批準轉專業正式文件。
下學期開學第1周 ,被批準轉專業的學生憑學生證到教務處203室辦理報到注冊手續。
蘇州科技大學2017年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生參考書目 | |||||||
學院名稱 | 專業名稱 | 考試 | 考試科目名稱 | 書名(第X版) | 編者 | 出版單位 | 出版時間 |
建筑學院 | 建筑學 | 初試 | 建筑學基礎 | 《中國建筑史》(第七版) | 潘谷西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15年 |
《外國建筑史(19世紀末葉以前)》(第四版) | 陳志華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10年 | ||||
《外國近現代建筑史》(第二版) | 羅小未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04年 | ||||
《建筑構造設計(上冊)》 | 楊維菊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05年 | ||||
《公共建筑設計原理》(第四版) | 張文忠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08年 | ||||
《居住建筑設計原理》(第二版) | 胡仁祿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11年 | ||||
城鄉規劃學 | 初試 | 城鄉規劃基礎 | 城市規劃原理(第四版) | 吳志強//李德華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12年 | |
中國城市建設史(第三版) | 董鑒泓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13年 | ||||
西方城市建設史綱(第一版) | 張冠增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11年 | ||||
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第三版) | 趙和生 | 東南大學出版社 | 2011年 | ||||
西方城市規劃思想史綱 | 張京祥 | 東南大學出版社 | 2005年 | ||||
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第二版) | 崔功豪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0年 | ||||
風景園林學 | 初試 | 風景園林基礎 | 《中國古典園林史》(第三版) | 周維權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2008年 | |
《西方造園變遷史:從伊甸園到天然公園》 | [日] 針之谷鐘吉 著 | 中國建工出版社 | 2004年 | ||||
《風景園林工程》(第一版) | 張文英 | 中國農業出版社 | 2007年 | ||||
《風景園林工程》 | 孟兆禎 | 中國林業出版社 | 2012年 | ||||
《園冶》 | (明)計成 撰,胡天壽 譯注 | 重慶出版社 | 2009年 | ||||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與設計》 | 劉駿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04年 | ||||
(專業學位)城市規劃 | 初試 | 城市規劃基礎 | 城市規劃原理(第四版) | 吳志強//李德華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12年 | |
中國城市建設史(第三版) | 董鑒泓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13年 | ||||
西方城市建設史綱(第一版) | 張冠增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11年 | ||||
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第三版) | 趙和生 | 東南大學出版社 | 2011年 | ||||
西方城市規劃思想史綱 | 張京祥 | 東南大學出版社 | 2005年 | ||||
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第二版) | 崔功豪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0年 | ||||
環境學院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環境工程 | 初試 | 環境學概論 | 《環境學》 | 左玉輝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0年 |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 |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第三版) | 周群英、高廷耀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8年 | |||
環境科學 | 復試 | 環境規劃學 | 《環境規劃學》(第二版) | 郭懷成等編著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年 | |
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環境工程 | 復試 |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 |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第三版) | 高廷耀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7年 | |
環境監測 | 《環境監測》(第四版) | 奚旦立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 | 2010年 | |||
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 | 《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 | 寧平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7年 | |||
市政工程、(專業學位)建筑與土木工程 | 初試 | 水力學 | 《水力學》第一版 | 張維佳等 | 中國建筑工業 | 2008年 | |
復試 | 水質工程學 | 《水質工程學》 | 李圭白編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05年 | ||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學位)建筑與土木工程 | 初試 | 工程熱力學 | 《工程熱力學》(第五版) | 廉樂明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07年 | |
復試 | 暖通空調 | 《暖通空調》(第二版) | 陸亞俊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08年 | ||
土木學院 | 巖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學位)建筑與土木工程1-4方向 | 初試 | 結構力學 | 《結構力學教程》Ⅰ、Ⅱ | 龍馭球、包世華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2年 |
材料力學 | 《材料力學》Ⅰ、Ⅱ(第四版) | 劉鴻文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年 | |||
《材料力學》Ⅰ、Ⅱ(第五版) | 孫訓芳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年 |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初試 | 管理學原理 | 《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五版) | 周三多等 | 復旦大學出版社 | 2011年 | |
(專業學位)建筑與土木工程5方向 | 初試 | 工程項目管理 | 《工程項目管理》(第三版) | 成 虎著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09年 | |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第一版) | 王延樹主編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07年 | ||||
巖土工程 | 復試 | 土力學 | 《土力學》(第二版) | 東南大學等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05年 | |
《土質學與土力學》 | 洪毓康主編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1987年 | ||||
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專業學位)建筑與土木工程1-4方向 | 《土力學與基礎工程》(第三版) | 趙明華主編 |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 2009年 | |||
鋼結構 | 《鋼結構基本原理》(第一版) | 何若全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11年 | |||
混凝土結構 | 《混凝土結構》上、中冊(第五版) | 東南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三校合編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12年 | |||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第2版) | 邵永健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3年 | ||||
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學位)建筑與土木工程1-4方向 | 橋梁工程 | 《橋梁工程》 | 姚玲森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2013年 | ||
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學位)建筑與土木工程5方向 | 工程經濟學 | 《工程經濟學》(第二版) | 劉曉君 |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 2008年 | ||
《工程經濟學》 | 黃渝祥 | 同濟大學出版社 | 2009年 | ||||
材料學、(專業學位)建筑與土木工程6方向 | 材料綜合知識 | 《材料分析測試技術》 | 周玉 |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 2007年 | ||
《材料制備科學與技術》 | 朱世富 | 高教出版社 | 2006年 | ||||
《材料物理化學》 | 張志杰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2008年 | ||||
電子學院 | 光學工程 | 初試 | 普通物理 | 《普通物理學》(第六版) | 程守洙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6年 |
復試 | 電子技術基礎 |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四版) | 閻 石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8年 | ||
《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四版) | 康華光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9年 | ||||
(專業學位)建筑與土木工程 | 初試 | 建筑電氣 | 《建筑電氣》 | 李英姿 |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2010年 | |
復試 | 電路基礎 | 《電路》(第五版) | 邱關源(原著),羅先覺(修訂)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6年 | ||
商學院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初試 | 管理學原理 | 《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五版) | 周三多等 | 復旦大學出版社 | 2011年 |
復試 | 經濟學 | 《西方經濟學》(第五版) | 高鴻業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11年 | ||
同等學力加試 | 管理信息系統 | 《管理信息系統》(第四版) | 黃梯云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年 | ||
統計學 | 《統計學》(第五版) | 賈俊平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
人文學院 | 世界史 | 初試 | 世界通史 | 《世界史•古代史編》(上、下) |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1年 |
《世界史•近代史編》(上、下) |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1年 | ||||
《世界史•現代史編》(上、下) |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1年 | ||||
復試 | 世界近現代史 | 《世界史?近代史編》(上、下) |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1年 | ||
《世界史?現代史編》(上、下) |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1年 | ||||
同等學力加試 | 中國近代史 | 《中國近代史》(第四版) | 李侃等主編 | 中華書局 | 2006年 | ||
中國現代史 | 《中國現代史》(上、下)(第三版) | 王檜林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年 | |||
專門史 | 初試 | 中國通史 | 《中國古代史》(上、下)(第二版) | 詹子慶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年 | |
《中國近代史》(第四版) | 李侃等主編 | 中華書局 | 2006年 | ||||
《中國現代史》(上、下)(第三版) | 王檜林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年 | ||||
復試 | 中國近現代史 | 《中國近代史》(第四版) | 李侃等主編 | 中華書局 | 2006年 | ||
《中國現代史》(上、下)(第三版) | 王檜林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年 | ||||
同等學力加試 | 世界近代史 | 《世界史?近代史編》 (上、下) |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1年 | ||
世界現代史 | 《世界史?現代史編》 (上、下) | 吳于廑、齊世榮主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1年 | |||
公管學院 | 中國哲學、倫理學、科學技術哲學 | 初試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 | 《馬克思主義哲學》編寫組 |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2009年 |
哲學史 | 《中國哲學史》 | 北大中國哲學教研室主編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03年 | |||
《西方哲學簡史》(修訂版) | 趙敦華著,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2012年 | ||||
復試 | 中國哲學原著 | 《中國哲學名著選讀》 | 方克立等主編 | 南開大學出版社 | 1999年 | ||
倫理學原理 | 新倫理學教程 | 魏英敏主編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1993年 | |||
自然辨證法概論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教育部社政司組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年 | |||
同等學力加試 | 現代西方哲學 | 《新編現代西方哲學》 | 劉放桐 | 人民出版社 | 2000年 |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 | 人民出版社 | 199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