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舉辦的一所獨立學院。濱江學院位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區西側,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2000人,校園環境優美,教學、生活、服務各項設施完善。
創建時間 | 學校類型 | 學科類型 | 隸屬單位 |
2002年 | 私立 | 理工 | 江蘇省教育廳 |
那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的優勢專業都有哪些,下面小編就給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最好專業排行榜:
1大氣科學專業
共有227人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的大氣科學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8[滿分5.0]。下面是大氣科學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大氣科學類 | ¥8089 薪酬超過85%的專業 | 北京市 20%在北京市工作 | 男生較多 男60%-女40% |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大氣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大氣物理、大氣環境、大氣探測、氣象學、氣候學、應用氣象及相關學科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大氣科學概論(地球科學概論)、大氣物理學、大氣探測學、天氣學、大氣動力學基礎、近代氣候學基礎等。
就業方向:國家氣象局系統對本科畢業生的需求主要是縣和地區級單位,一些畢業生不愿去基層單位就業,造成人才相對過剩。良好的就業前景對師資隊伍規模、招生規模和國家對大氣科學教育的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師資隊伍規模偏小,不能很好地滿足培養學生的要求,相關高校應對此加以重視。
1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專業
共有153人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的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7[滿分5.0]。下面是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詳細介紹: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雷電、雷電防護、建筑設計、電子技術、電氣工程和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備良好的科學素質,能從事雷電監測,電子設備、信息網絡系統、大中型建筑的防雷工程設計、審核和驗收、施工,并能從事防雷技術和產品的開發與應用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大學語文、物理學、電路理論系列課程、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基礎及程序設計、數據庫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雷電原理、雷達和衛星遙感技術、雷電監測與預警、電磁場理論、電磁兼容原理與設計技術、高電壓技術、建筑設計基礎、工程制圖與識圖、建筑防雷、接地技術、計算機網絡及建筑物內電子設備的防雷保護、防雷工程設計、防雷工程檢測審核與驗收、低壓電氣系統、綜合布線、雷擊災害風險評估等。
就業方向:雷電防護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可從事氣象部門、科研院所、各級防雷機構及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工作。
1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共有106人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1[滿分5.0]。下面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工商管理類 | ¥6077 薪酬超過32%的專業 | 北京市 12%在北京市工作 | 女生較多 男35%-女65% |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勞動經濟學。
就業方向:人力資源的發展方向,是在開發實用型人才的同時培養創造性人才,尤其是要培養貼近市場脈搏、應用高科技參與傳統產業的人才。在近十年內,企業里最缺乏的人才是,將理論轉變為成果的白領、技能嫻熟而出色的藍領以及能創新的各類人才。
1會計學專業
共有102人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的會計學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4[滿分5.0]。下面是會計學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介紹:會計學是商業的語言,可以通過公司的賬面和會計知識來了解一個公司的整體運營狀態。通常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都會在就讀期間或畢業后參加注冊會計師資格證的考試,美國的CPA和英國的ACCA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注冊會計師協會,很多畢業生都選擇考取這兩個協會的資格證。
會計學專業畢業生可勝任各類工業企業、商品流通企業、服務業、金融保險機構等部門或單位的出納、會計核算、納稅申報、內部審計、財務管理、物資管理、柜員、客戶經理等工作;也可從事會計師事務所、代理記賬公司、財務公司的會計師助理、代理記賬、會計咨詢服務等職位。
1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
共有100人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濱江學院的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7[滿分5.0]。下面是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測繪類 | ¥7281 薪酬超過69%的專業 | 北京市 12%在北京市工作 | 男生較多 男65%-女35% |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遙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開發、設計、教學、生產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較強實際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電磁場理論、電子技術應用、航空與航天攝影、數字圖像處理、遙感原理與應用、近景攝影測量、攝影測量學、微波遙感、數據結構與數據庫、模式識別、遙感圖像解譯、環境保護與規劃、數學規劃與測量中的應用、計算機視覺、海洋測繪、計算機網絡與應用、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信息論、地圖投影與變換。
就業方向: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可從事測繪、遙感、地質、水利、交通、農業、林業、石油、礦山、煤炭、國防、軍工、城建、環保、文物保護等行業和部門從事與攝影測量與遙感相關的科研、教學、設計、生產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