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圈子文化好人主義作文民主生活會發言稿
近來,官場中的“山頭主義”和“圈子文化”受到輿論高度關注。“山頭主義”和“圈子文化”的背后其實是一種附庸思維??不論實際情況如何,總想著去跟對人,甚至認為這比工作成績、個人表現都重要。當下,附庸思維已經跨出官場,滲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一種社會病。
拉幫結派、占山頭、劃圈子真不是什么新鮮事,在我國幾千年的傳統社會中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比如歷史上的門閥、朋黨等。其實,拋開一切附庸在圈子文化之上的種種優勢與弊端,僅從“存在即為合理”的本質上思考,圈子文化有著現實的意義。正所謂有人就有江湖。
例如,從企業管理學上分析,任何一個企業都必然存在員工間較為固定的圈子,總會有幾波人走得特別近,關系很鐵,稱兄道弟。而且,企業管理者認為,這樣的圈子有助于穩定雇傭關系,有助于企業管理,不應該被毀滅,也不必過于擔心帶來的弊病,因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私營企業,以盈利為目的,有一套明確的績效考核標準。任你圈子多么牢固,在危害企業利益時候都毫無力量。
既然如此,政治生態以及社會生態上的圈子文化為何會帶來“潛規則盛行”,“系統內部幫派林立”,“很難就事論事”,“組織內部分化”,“滋生腐敗問題”,“扭曲評價標準”等等的問題呢?
我們每個人活在世上,面臨著各種人事的復雜關系,你來我往之下,必然與某部分更加要好,與某部分人略顯得合不來。就是交朋結友,也得看性格機緣,很自然親疏有別。在工作上,學校里,社會中,誰還沒有一兩個混得熟的圈子呢。這本是人之常情。但這個圈子就必然帶來上述的種種弊端嗎?非也!
你的圈子本是你人際交往的需要,你跟人的親疏有別,不能也不應該就成為你判斷是非曲直,辨別功勞業績,喪失自我主見的標準和依據。你跟他好,他是你圈子里的一員,不等于你得為碌碌無為的他溜須拍馬,虛造功績,貼金點贊;他不是你圈子力的人,也不等于你得指鹿為馬,睜眼說瞎話,罔顧了眾所周知的事實。
于是,我們很容易發現,可怕的不是圈子及其文化,而是,我們的心里有沒有一桿公道的秤,有沒有公平公正、就事論事的標準,有沒有對真善美的信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一個有信仰的人,組織,社會,國家,民族,必然對事對人有著是非曲直的公論,必然能夠建立并遵守科學公正的評價標準,而絕不是依據所屬圈子的喜惡,罔顧事實,攀屬附庸,任人唯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有圈子本來是好事,說明你活在這個社會里不孤單,有良師有益友,學習上可以共同進步,事業上可以互相幫助,生活也可以互相幫扶,就是一起娛樂,也能找到玩伴。但圈子絕不是社會交際的牢房,圈內圈外猶如仇人,圈子也絕不是為人理事的準則,圈內圈外顛倒黑白。
我們歡迎各種圈子,就像和諧的社區,我們反對圈子文化的無下限謀私利。或許,我們真正反感的不是自己社交往來的圈子,而是這個圈子讓事實失去了公論,讓自己喪失了尊嚴和自由選擇的權利。圈子的存在有著現實的意義,它會長久的存在,問題是圈子里的我們能不能永遠擺正心里的那桿秤?
【2】圈子文化好人主義作文民主生活會發言稿
“四個全面”事關治國理政全局,決不能允許以權謀私的腐敗現象擾亂整體布局,讓權力被一些權欲熏心的人用于擴展其野心的小圈子
多次強調,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而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清正的從政環境,就必須清理各種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要對那些整天琢磨拉關系、找門路的黨員干部當頭棒喝:“圈子文化”不是共產黨人的文化,必須痛加鞭撻,堅決抵制。
黨內拉幫結派的“圈子文化”,具有依附性、投機性、幫派性、貪婪性的特點,是一種具有濃厚封建主義色彩的腐朽文化。各級干部都是黨的干部,不是哪個人的家臣。這種“圈子文化”,玷污了共產黨人應有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嚴重敗壞了黨的形象和風氣。在這次反腐斗爭中揭露出來的幫派圈子,無論是人身依附,還是搞政治投機、結黨營私,都離不開個“貪”字。人們常用“巨貪”“貪得無厭”“貪贓枉法”來形容他們。這種貪婪性,決定了他們不管有多高的地位、多大的權力,最終必將自絕于黨和人民,受到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的嚴懲。
多年來,我們黨對于自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的考驗和風險,是十分清醒的。其中,執政的考驗,腐敗的危險,尤為嚴峻。這是因為,權力具有兩面性,既可以用來為人民服務,又會誘使掌握權力的人利欲熏心、以權謀私。我們黨要長期執政,就要長期應對這種考驗。在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過程中,這種考驗尤為突出和尖銳。因為“四個全面”事關治國理政全局,涉及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和戰略走向,決不能允許以權謀私的腐敗現象擾亂整體布局,讓權力被一些權欲熏心的人用于擴展其野心的小圈子。
抵制和反對源于封建主義的“圈子文化”,是一項長期的思想政治任務,需要找到長治久安的辦法。首先,要抓價值觀建設。“圈子文化”本身就是一種極端利己的維護幫派私利的價值觀。共產黨人的文化,內核就是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取向,就是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優良文化傳統。這種共產黨人的文化,同“圈子文化”是根本對立的,同時又是克服“圈子文化”的有力武器。共產黨人既要成為全社會弘揚和踐行的模范,又要弘揚和踐行共產黨人特有的優良傳統和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不搞小圈子,不走腐敗路,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其次,要抓陽光制度建設。“圈子文化”的滋生和蔓延,極大地破壞了黨的各項制度。強調,關鍵是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同時,他還指出,要加強對典型案例的剖析,深化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最大限度減少體制缺陷和制度漏洞,通過深化改革不斷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同理,解決“圈子文化”,也要把建立陽光制度作為一個重要的抓手。
最后,要通過法治管住“圈子文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所以把法治和發展、改革、治黨聯系起來、結合起來,正是為了找到一個治本之策、長治久安之道。只要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我國建成一個,封建主義就沒有了滋生的土壤,“圈子文化”就失去了蔓延的空間。各級干部身體力行抓法治,有針對性地抓,堅持不懈地抓,一定能抓出一個風清氣正的黨建新局面。
【3】圈子文化好人主義作文民主生活會發言稿
對堅決杜絕一些黨員干部搞“小圈子”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嚴肅指出:“黨內決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決不能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那一套,決不能搞門客、門宦、門附那一套,搞這種東西總有一天會出事!”縱觀十八大以來因一些“老虎”“蒼蠅”的落馬而牽出的窩案、串案,甚至一些地方部門出現的塌方式腐敗,無不與大大小小的“圈子”有關。講話可謂直指癥疾,語重心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值得全黨同志高度重視和警惕。
我們黨歷來反對在黨內搞“小圈子”、拉拉扯扯、另立山頭。延安整風時期,就把反對宗派主義作為重要內容之一。毛主席深刻指出:“黨內不同思想的對立和斗爭是經常發生的,這是社會階級矛盾和新舊事物的矛盾在黨內的反映”,對于不同認識,應當通過學習討論、批評與自我批評統一思想,即便一時不能取得一致的認識,也允許個人保留意見,但在行動上不得另搞一套。從歷史上看,張國燾、王明、“四人幫”等都是搞派別活動的,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從現實來看,像周永康、徐才厚、劉志軍等,背后都有一個人數眾多的“小圈子”,但這些人也都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正所謂“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
中國共產黨是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革命黨,把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全黨有統一的理論基礎,統一的組織原則,統一的鐵的紀律,統一的奮斗目標、路線方針政策和統一的行為準則。全黨必須在思想上、組織上、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這是實現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所必需的,如果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就不能唱出動聽的歌曲,而是一片噪音。我們黨90多年的奮斗歷史證明,“只有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小圈子”古已有之。歐陽修寫過一篇《朋黨論》,他從堯舜禹湯、秦漢唐宋,對朋黨的嚴重危害作了深刻分析,許多朝代就是亡于朋黨。我們所指的“小圈子”就是某些以破壞黨的組織原則、損害黨和人民的利益,來保個人或小集團的私利乃至陰謀篡黨奪權的團團伙伙。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現實的教訓應當記取。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他們的目的和手段雖有所不同,但大都是以利祿相勾結,以升遷相依附。領導干部企圖利用“小兄弟”給予支持,“小兄弟”則依靠領導干部給予提攜、照顧。他們在一起吹吹拍拍、吃喝玩樂、利益輸送、貪污受賄,支持親信、排斥異己,徇私枉法、胡作非為。有的“小圈子”以親朋故舊、同鄉、同學、同事為主體,結成利益同盟;有的同氣相求,相拜結盟,稱兄道弟,甚至沿用青紅幫的稱謂;有的崇洋媚外,向黨抹黑;有的與宗教甚至邪教相勾連,講究風水,崇拜鬼神;有的“小圈子”盤根錯節,難分難解。各種“小圈子”都是背離黨的政治原則、組織原則和黨的紀律的,他們是黨的健康機體上的毒瘤,危害甚大,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堅決予以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