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農業大學創建于1902年(清光緒28年),是我國最早實施高等農業教育的院校,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河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共建的河北省重點骨干大學。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教育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
學校先后經歷了直隸農務學堂、直隸高等農業學堂、河北省立農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歷史時期。上世紀五十年代院校調整中,森林系整建制調整到北京,參與組建了北京林學院(現北京林業大學);畜牧獸醫系整建制調整到內蒙古,參與組建了內蒙古農牧學院(現內蒙古農業大學);水利系整建制調整到武漢,參與組建了武漢水電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的前身,現已并入武漢大學)。
學校有五個校區(保定東西校區,秦皇島、定州校區、渤海校區),校園占地32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27萬平方米;紙質型圖書與文獻220余萬冊;儀器設備值15.61億元;附屬實驗農場330余公頃、林場2700余公頃。在職教職工3000余人,教授及相應職稱的426人,副教授及相應職稱的635人,博士生導師147人,碩士生導師592人,院士院長7人,擁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省管專家等82人。設有27個學院,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涵蓋31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另有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涵蓋6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另有1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具有農業推廣、獸醫、風景園林、工程、林業、公共管理、藝術等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具備全部類別的學生培養體系。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部級重點學科,4個河北省強勢特色學科,16個省級重點學科,學科涵蓋了“農、工、管、理、經、文、法、藝術”八大門類,形成了以農業學科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格局。
學校有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北方山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基地、試驗站)。“十一五”以來,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1280項,到位科研經費7.3億余元,鑒定科技成果682項,審定新品種64個,專利270多項,科技著作500多部,三大索引論文2400多篇,推廣新成果、新品種和新技術1300多項,年創社會效益百億元。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 324項,其中國家二等獎6項,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1項,省部一等獎38項、二等獎90項,科學技術獲獎等級和數量連續十二年居全省高校之首,連續多年進入全國高校百強。出版《河北農業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
學校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現代農業人才,全面實施311人才培養模式和完全學分制,建成國家級質量工程建設項目22個,省級質量工程建設項目112個,位居河北高校前列。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8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80項。本專科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位居省屬高校前列。
學校秉承“農業教育非實習不能得真諦,非試驗不能探精微”的辦學原則,開創了享譽全國的“太行山道路”,凝結成“艱苦奮斗、甘于奉獻、求真務實、愛國為民”的“太行山精神”,形成了“崇德、務實、求是”的校訓,受到黨和國家的肯定與表彰。近年來,先后建立校級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基地60個,與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業集團進行合作辦學和校企合作,積極深化和拓展“太行山道路”,參與地方經濟發展。
與20所國外高校建立了學術交流和校際合作關系,招收外國博士留學生。通過“援外技術培訓班”先后培訓發展中國家學員400余名。
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顯著,兩次榮獲“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普通高校”稱號,1996、2001、2011三次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11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2004年,榮獲“河北省先進集體”稱號。從2000年以來連續六次被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2009年榮獲“第四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連續十余次被授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先進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