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收集資料整理回來了一些關于新年祝福語的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帶來幫助,希望大家會喜歡。同時也希望給你們帶來一些參考的作用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現代歌舞片儼然變成了鮮有人去觸碰的雷區:高居不下的制作成本無法保證卓越的舞美效果,臺前幕后的名氣與陣容,跟票房之間似乎也難以掛鉤。自21世紀初的《紅磨坊》《芝加哥》以來,在人氣、票房和口碑上有所突破的歌舞電影屈指可數??要知道,一部音樂題材的傳記電影,至少還能在頒獎季溜達一圈;而一部歌舞片如果不能獲得觀眾認可,就基本注定泥牛入海。
這就讓《馬戲之王》的處境顯得有些微妙了。沒有直接的百老匯音樂劇作為改編基礎,會讓電影本身不像《發膠》《媽媽咪呀》那樣,有著穩定的觀眾群體和舞臺編排。但另一方面,強大的制作陣容又讓影片本身有著可靠的質量保證:比爾?康頓(《芝加哥》《追夢女郎》)擔任編劇,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多年合作伙伴,內森?克勞利負責藝術指導,憑借《愛樂之城》摘得奧斯卡和托尼獎的創作組合,本吉?帕塞克和賈斯廷?保羅的加盟,都是效力十足的定心丸。而最終,電影在這些硬件基礎上,也有著很好的體現。
但一部制作精良的電影,從來都不能直接等同于一部好電影。2017年末連番上映的一大批好萊塢電影在市場上紛紛折戟沉沙,其后的重要原因,不是因為制作敷衍,而是缺乏趣味??這對于年末假期的合家歡氛圍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吸引點。《馬戲之王》在戲劇成分上做出了很大妥協,大幅度地削弱了其傳記屬性??這對于富有時代感的服化道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遺憾??但與之相對的,現代化的歌舞秀沖淡了故事的嚴肅性,讓整部電影得以成為一場令人愉悅的,對多樣性和多元化的華麗慶典。
當然,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巴納姆及其馬戲表演是受到其存在時代的約束的:對動物表演和特殊人士的展示,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剝削性質。但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時候,馬戲團和雜技團是那些特殊人士唯一的棲身之地。與充滿惡意的外部社會相比,這里甚至成為了烏托邦一樣的存在。這也就讓《馬戲之王》的人物傳記部分有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在最低限度談論歷史的同時,讓富有歷史感的故事也能融入現代語境??走出了充滿偏見的時代背景,變成了對夢想和平等的歌頌。
而由于其深厚歷史屬性,《馬戲之王》的最大樂趣之一,就是不必按照傳統歌舞片的敘事曲線來確定影片節奏。這也使得電影在角色選擇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像休?杰克曼,米歇爾?威廉姆斯以及麗貝卡?弗格森這樣的演員,不僅能勝任常規的歌舞表演,在表演上也更具可信度,也更加可圈可點。而扎克?埃夫隆和贊達亞的迪士尼出身,即便缺乏可塑性,但在吸引青少年群體上,也是能夠完成任務的。
尤其,對于扎克?埃夫隆來說,《馬戲之王》更是有著特殊的意義。作為《歌舞青春》走出來的最大明星,他的職業生涯已經演變成了一種相當獨特的東西,難以簡單定義。從《發膠》到《鄰居大戰》,從《我和奧遜?威爾斯》到《海灘救護隊》,從《報童》到《災難藝術家》,在經歷了摸索表演道路的諸多嘗試后,和身材姣好的阿曼達?塞弗里德一樣,兜兜轉轉終于又回到了歌舞的老路子上。雖然不如同輩的戴夫?弗蘭科那樣富有天賦,但他的身上依然是有著東西是無法復制的,那就是老派電影明星的魅力。
在經歷了將近一個半世紀之后, 由于持續遭到批評剝削和動物虐待問題,巴納姆的遺產,世界三大馬戲團之一的玲玲馬戲團終于落下了帷幕。事實上,從一開始,巴納姆和他的馬戲團就已經飽受爭議了。《馬戲之王》對巴納姆的描繪如同走馬觀花一般,略過了那些最糟糕的一面,將鏡頭對準了充滿奇跡的“空中飛人”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會顯得過于主觀和有失偏頗,但巴納姆想通過馬戲表演,為大眾帶去觸手能及的娛樂的精神,確實地在某種意義上,得到了繼承。
真正的馬戲團可能會關門大吉,但是巴納姆和他的娛樂精神,卻仍然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