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課》觀后感【一】
“幸福是什么”是一個人類社會中被廣泛討論的話題,常識和滿書架的自助類書籍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學習、工作、積累財富、經營婚姻、養育子女、健康飲食,我們就能擁有幸福的未來。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只是關于幸福的錯覺,你作何感想?這個人就是人稱“幸福教授”的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吉爾伯特。他摒棄了有關幸福的傳統觀念,從科學的角度為我們上了一堂新穎生動的幸福課。 作者關于幸福最鮮明的觀點是: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根本區別在于人類可以預見未來,因此,人類也就有了區別于其他所有動物的幸福感;但是,人類對于未來自己的情感預期,往往和實際有著很大的“預測偏差”。他列舉了大量怪誕的實驗,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學和行為科學方面的研究成果,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你以為中大獎可以讓你幸福無比,被解雇會讓你一蹶不振。但事實上,中獎的幸福感遠沒有你預期的那樣強烈持久,被解雇的失落感也遠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痛苦。我們都有一個與生俱來的“幸福基礎值”,生活中的成就與挫折,往往只是短暫地改變我們的幸福水平。很快地,我們就會回歸自己的“幸福基礎值”。那么,如何才能撞上幸福呢?吉爾伯特認為,現代社會的人們擁有自主的選擇權,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的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人們應當“智慧地購買”幸福,提升自己的“幸福基礎值”。如果想擁有幸福,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遵從你內心的熱情。選擇對你有意義并且能讓你快樂的課,不要只是為了輕松地拿一個A而選課, 或選你朋友上的課,或是別人認為你應該上的課。
2、多和朋友們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纏身,親密的人際關系,是你幸福感的信號,最有可能為你帶來幸福。
3、學會失敗。成功沒有快捷方式,歷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于行動,也會經常失敗。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4、接受自己全然為人。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這些,并把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 然后問問自己,能做些什么來讓自己感覺好過一點。
5、簡化生活。更多并不總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選了太多的課嗎?參加了太多的活動嗎?應求精而不在多。
6、有規律地鍛煉。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鐘,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雖然有時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時的睡眠是一筆非常棒的投資。 這樣,在醒著的時候,你會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會更開心。
8.慷慨。現在,你的錢包里可能沒有太多錢,你也沒有太多時間。但這并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給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兩個面。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也在幫助自己; 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9、勇敢。勇氣并不是不恐懼,而是心懷恐懼,仍依然向前。
10、表達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
做到這幾點,相信你一定是個非常幸福的人。
《幸福課》觀后感【二】
幸福是什么?
按專業的術語來說??幸福,是一種感受良好時的反應,一種能表現出愉悅與幸福心理狀態的主觀情緒。
而在大部分人口中??幸福,是個人愉悅的感覺,積極的情緒,是短暫的,是易逝的,獲得也相對簡單。
在看了“幸福課”的公開課視頻后,我對幸福又有了新的定義??幸福分為三個維度:快樂、投入、意義,只要做著令你快樂、使你投入、擁有意義的事,那就是幸福。
幸福并不是一種隨機現象,一切都只是角度問題,對于相同的一件事,不同的角度,能產生不同的感受,所謂的幸福就是要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只要用積極的態度去看待任何事,你就會感覺到快樂、感覺到幸福。
而我們要怎樣才會擁有樂觀呢?
如果想改變不好的事物,不妨想想這些事物的好處。就好像當我們想改變自己的某些品質的時候,不妨換個角度想想??不想冷酷,但這說明我們嚴肅認真;不想太容易相信別人,但這說明我們善良;不想擁有罪惡感,但這說明我們有責任心……
養成良好的習慣。成功的經驗能增加人的自我效能,沒有什么比成功本身對成功更好的催化劑,對自我的認識和感知使人們進入了良性的循環、并保持這個良性的循環,我們要先塑造習慣,才能讓習慣改變我們。
制定目標。制定目標可以讓我們更快樂,因為我們在追求自己在意的事,還可以解決內在的心理沖突,如果我們有選擇,那就是快樂的預示。十九世紀的William James說,“我時常覺得定義一個人性格的最好辦法,就是尋找特定的心理,或道德態度,他們出現時,他覺得自己最為積極和活躍,在這種時刻,他內心有一個聲音說,‘這就是真的我!’”當你按照你的人格力量行為時,你會覺得充滿活力和動力。
運動與冥想。實驗表明,適當的有氧運動可以培養人樂觀、積極向上用于進取的精神;可以收獲樂趣,找到信心,還可以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而冥想不僅僅可以使人感覺舒暢,心情平和,還可以改善腦結構,實實在在地健腦,有實驗表明,冥想者的大腦皮層在一些地方比普通人更厚;除此之外,時常深呼吸,也能增加幸福感。
看了幸福課后,對于幸福有了不同的體會,也懂得了很多獲得幸福的途徑,在未來的道路上,我會實踐獲得幸福的方法,使自己的未來變得更加和諧幸福。
《幸福課》觀后感【三】
去年寒假開始學習哈佛《幸福課》,學習完畢,感自己迅速的遺忘了其中大部分知識,應用方面也不太到位,覺有必要結合自身經歷寫一篇學習小結,談一談自己對生活、對幸福的理解,既作為對課程的總結,也做與交流探討使用。對生活對幸福,我也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我的觀點你也未必贊同,我非常樂意和你共同探討一同進步,我也極力推薦我的朋友你有時間學習這一課程。
教授講課的時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學研究來證實他的觀點,本文直接上觀點,為節省篇幅,用作觀點論據的研究則很少用。需要提醒你的一點,本文受《幸福課》啟發,結合了自己理解,因此相對來講不具有很強客觀性,如有必要,我也可將幸福課內容要點附于文后,其次,任何一門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課程都無法回避我國與美國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差異,課程內對此也有所涉及和傾向,對此你應該有個自己的觀點。下面面我將要闡述我學到的觀點、想法,也許這里大部分的知識你都聽過,但我仍然提醒你的是行動比知道更重要,行勝于言,了解而不行動是沒有用的。
關于幸福
一個人的總體幸福水平比較穩定,但也是可以改變的。個人的幸福水平成波浪形,忽高忽低,但總在一個基線水平上下浮動。有研究表明,影響主要包括下面三個方面的因素:遺傳因素、外部環境、ABC。其中,遺傳因素占的比重最高,約占50%,有的人生下來就比其他人幸福水平高,也正是遺傳因素決定了每個人幸福的基線水平。外部環境也影響一個人的幸福水平,約占10%,影響程度不大,外在突發事件、財富、居住地、是否被某大學錄取、工作等等會帶來幸福水平的波動,但對個人總體幸福水平影響不大。遺傳基因命中注定,外部環境難以預測,那么難道我們就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了么?不能改善自己的幸福水平了么?事實不是這樣的,實際上,用情緒調節ABC法來改善自己的認知從而改善并提升個人的約占40%的幸福水平,因此,可以講,幸福在于我們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外部環境。
幸福是我們的終生目標,成功只是幸福的手段。我國在改革開放近30年來,社會在創造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以進一步的提高,可是,令人疑惑的是,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人們的幸福感卻沒有得以改善,更沒有呈現增長態勢。現代社會,社會各階層貧富差距增大,除了金錢和權力外,似乎人們什么都不崇拜,人人都在追求以物質上的富裕為代表的成功。然而,我們要知道,幸福并不是提倡你清心寡欲、也否認追求物質上的充裕與穩定,關鍵的問和積累,那財富終將變成人們獲得幸福的障礙。題是這種所謂的成功只是我們自身提升幸福感的手段和途徑,一旦只注重物質財富的獲得
增進幸福感的幾條建議:
與朋友共處、聊天。你應該有幾位這樣的朋友,你們不必是一定一起出去吃飯喝酒打麻將看電影玩桌游,但你們互相較為了解,你開心的事可以與他(她)分享,你不開心的煩惱的憂愁的事也可以向他(她)傾述,(他)她通常不會覺得厭惡、不耐煩,而是耐心的傾聽你的講話、和你交談。
寫日記。在寫日記時,你不必隱瞞什么,你在做真實的自己,表達真實的情感與思想,因此寫日記有類似于和親密的朋友交流的功效。
正確處理學習休息娛樂的關系,適度休息。休息和學習的關系密切。我們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生物節律,不同的生物戒律伴隨的興奮點存在差異,有的同學可能在早上很早就恨興奮,學習工作效率高,而有的同學晚上越晚越興奮,有研究表明,我們的學習工作中也存在20/80的帕累托法則,最好的策略是在除休息時間外的20%的興奮時間(3小時左右)完成當天80%的工作,剩下的時間則用來完成需要較低喚醒水平或者緊急但不重要的工作或者干脆全部用來娛樂,學有余力或興奮時段多的同學可適當延長時間,近期有緊急而又重要任務同學本安排例外;每天休息8小時左右,具體時間因人而異,休息讓我們重新充滿活力、感到陽光,顯著增進健康和幸福感。
運動。從生理學角度講,運動時我們機體呼吸變急促,心跳加速、脈搏加快、血壓升高,血液循環加速,長期堅持能有效增強心肺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運動的好處在此我就更多例舉,最大的莫過于減緩壓力和增加健康,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去。運動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對我們學生,跑步最為便利和經濟,堅持一個月后,你會愛上這項運動的。不過遺憾的是,隨著跑步的增多,小腿會逐漸變粗,愛美的女生可要注意啦。除此之外,打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踢足球、游泳、健身等等也是不錯的建議。每天運動確需要很強的自制力和毅力,我以為每周運動三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足以或在感壓力大時運動足以。
擁抱。也有研究表明每天30個擁抱能增進個人的幸福感。(PS,我想說的是這個研究不實際啊不實際,抱男的吧,你不覺得別扭么?女的吧,誰那么傻啊給你亂抱。自己人的話,會不會抱得有些太多了?希望數量沒記錯,為啥這么多呢)
深呼吸、冥想訓練或做瑜伽。深呼吸是冥想的基礎,冥想可以讓人注意力更加集中,讓人更積極、更堅強、意志堅定。有研究表明,練習瑜伽也能增強人的幸福感,有練習瑜伽的同學煩請指教呀,本文再次不再贅述。
感恩。每天寫下5件感謝的人或事。感恩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境界,我們需要常懷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無私的愛、感謝師長的關心、感謝同伴的幫助,切不可對身邊善事德行習以為常。
每天寫下5件讓人開心的事,想想為什么覺得開心,效果是立竿見影,但我也沒堅持下來…..
時間充裕。最后,注意是時間充裕、而不是金錢充裕讓你感到快樂。盡量別把日程表排得太滿,留下些空余時間看電影也好、聽音樂也罷,發發呆更妙。
關于愛情(其實也可以擴展到親情、友情):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長久的愛情與婚姻需要艱苦的努力。要留出時間在一起,一起做事、一起旅游、一起奮斗、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悅與快樂、一起品嘗成功時的驚喜、互為失利時堅強的后盾、為對方而變得更上進、更熱愛生活。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努力是一生的,是一輩子的,不是你戀愛成功了或者你們走進了婚姻的殿堂這樣的努力就不需要了,尋常人對感情都有適應性,即不再想戀愛時那樣對同伴的一點關心深為感動,你們不在花前月下、不再海誓山盟,對戀人的關心習以為常,對對方的要求需要漠然處之,需知兩個人感情的破裂常常是一方對另一方情感需要的忽視引起的。
被了解而非被認同。也許你為追求她(他)而改變過你自己,你也成功了,但這個過程中你壓抑了你最真實的自己,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不會覺得開心與幸福,長久的婚姻也該是基于被了解而非被認同的基礎上,你們互相了解對方喜歡什么顏色、喜歡吃什么菜、喜歡穿什么樣的衣服、喜歡看哪類的電視劇、有什么特殊的興趣愛好、能猜到對方的心思等等,當然比對方更了解他自己是最好的,這種了解越深刻你們關系越穩固,但其實這樣的個性不需要必須認同。增進對對方的了解應該是并且一直是愛情的一個重要目標。
不存在完美的、沒有沖突的愛情,重要的是建立積極的認知模式。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兩個人甚至幾個人相處總會有矛盾,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有時你甚至都沒辦法預測,雙方發生矛盾時后悔是沒用的,我們在尋常就該做好應對矛盾的思想準備。矛盾發生時,通常我們都會想她(他)的脾氣怎么這么差?他怎么能這樣?我是不是找到一個正確的伴侶?事情嚴重時你會想我是不是該和她(他)離婚?其實,你可以換一種認知模式,用新的積極的感激共享模式取代舊的尋找模式,當你們之間出現矛盾時,不要問我是不是找對了人找對了伴侶這樣的問題,而是先冷靜下來,想一想問一問他(她)給帶來那些的幸福和快樂,懷感恩之心。
有不止一個人適合你,但一次只選擇一個、投入一段戀情。我們每個人都出身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走著特定的旅程,接觸著特定有限的群體,如果我們將接觸范圍與群體無線放大,即使從相互欣賞、第一眼心動的概率、年齡、外貌、收入、愛好、血型星座或家庭條件等方面綜合考察,也總有不止一個人適合你。但一次只選擇一個、用心投入一段戀情才能讓你覺得真正的幸福,用心投入的刻骨銘心的愛才會在你的腦海你的內心留下印記。
關于目標(夢想)、壓力。
將設定目標當做一種生活方式。設定目標將使你更加關注自己生活的某些方面,將使你更加關注為實現目標所需的資源,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執行計劃需要自律,而刷牙則通常為例行公事,幾乎不需要什么自律。把一項計劃分解到每天,重要的目標優先完成,每三十天內不要建立兩項以上的例行公事。(ps,天蝎座的童鞋啊,沒有目標的話你會活的很頹廢,有木有啊有木有)
目標被正確理解才會帶來幸福。尋找那些你真心想要實現的目標,應該多問問自己,我是誰?什么對我來說是最最重要的、最最有意義的?不要放棄追求最初的夢想,每天富有激情的醒來,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可思議的力量;目標引領引導生活方向,目的在于求得自身的進步與發展,這其中自身的成長與收獲最為重要,結果重要,過程更重要,與他人的比較通常不具有重要意義。
學會接受失敗,從失敗中學習。還記得小時候你學習走路的情形么?你毫無畏懼(其實是你不懂畏懼),你不斷跌倒,你嚎啕大哭,大哭完后后你又重新站起來繼續嘗試走路,你繼續摔倒又繼續站起來,無數次后最終你能平穩的走。如果你是以個NBA球迷,我想你也不會忘了邁克爾.喬丹那一次次精彩絕倫的絕殺,有記者對喬丹進行采訪時詢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卻講到他投失了上萬個球,有很多的失誤,正是過去的那個失敗成就了今天的他。的確是這樣,這個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往往也是失敗最多的人,愛迪生一生有上千項發明,算是上個世界最杰出最成功的人了吧,但你也許知道他在發明電燈時一千多次“失敗”的嘗試。回想下,你第一次的嘗試都成功了么,第一次考四六級?第一次在眾人面前演講或辯論?第一次參加高級口譯考試、司法考試、CPA考試或公務員考試呢?第一次自主創業呢?事物的發展呈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現在你知道端正心態、接受失敗、從失敗中學習是多么重要了么。記住,勇氣也不是沒有畏懼,而是有畏懼仍堅持向前。
Tal老師在課上還就幽默、自尊、完美主義、拖延證的話題做了深入的探討和論證,提出了很多意見和建議,但個人理解不甚到位,考慮自身有較嚴重的拖延傾向,后續或將對完美主義及拖延癥做一項專題研究。
接納自己,允許為人(permission to be human)。接納自己,允許為人是一個一直貫穿全課的準則,拒絕本性將導致次優的生活,允許自己接受自己人性的缺陷,直面恐懼、焦慮、抑郁等情緒,而不是逃避。
文章寫到這里,感好多內容還沒涉及呢,但本文先到這兒吧,看完本文,請問問自己,你的某方面的態度或行為會有所改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