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電影我是醫生觀后感400字范文【一】
為進一步營造公司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在職工隊伍中提倡學先進、爭優先的工作氛圍,積極響應區委宣傳部關于組織觀看經典優秀宣傳教育題材電影《我是醫生》的號召,公司于6月7日下午組織觀看了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的吳孟超院士傳記電影《我是醫生》。
這部電影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原型,講述他年逾九旬依然奮斗在攻克癌癥科研最前線的故事。95歲的吳孟超是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國醫大家的情懷:一方面,他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超過18000臺;而同時,他又帶領學生在醫學發展前沿開展細胞免疫療法研究,開啟了免疫系統防治癌癥的大門。吳孟超至今仍然奮斗在攻克癌癥科研的最前線,“一把刀一臺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是他想庇佑所有人”,就是他心路歷程的最真實寫照。
這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人物傳記影片,吳老身上的無私奉獻、情系人民、堅持不懈等精神時刻為我們樹立起時代標桿,大家觀后感到,要以時代榜樣的力量激勵自己,勤奮學習、思考和鉆研,立足本職工作,知難而進,攻堅克難,努力做一個對社會建設、單位發展有用的人。
觀看電影我是醫生觀后感400字范文【二】
在上影集團和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舉辦的影片研討會上,評論界一致認為,《我是醫生》是一部具有創新意義的主旋律英模人物傳記影片,它突破了常規的創作模式,以平實的生活場景,讓崇高變得平易近人。這里摘錄刊發部分評論家的發言。
緊貼真實,使人物具有穩固扎實的生活基底
《我是醫生》是一部令人感動的人物傳記影片,其中的科學精神、動人情感,以及藝術手法的使用,在高妙的結合后達成感染力很強的觀看效果。
影片始終“緊貼”傳主的真實生活,臺詞對話質樸有趣,語句精到,同時包含豐富的人生況味。雖然要表現的傳主是事業卓著、感動中國的可敬老人,卻始終賦予他不僅可敬,而且可感、可親的真實、生動、完整人格。影片中有這樣的人物自述,“我是割膠人的兒子,父親從小就夸獎我的手靈活。用割膠刀,穩準快,后來就換成了手術刀。”從割膠刀到手術刀,從橡膠林到手術臺,大弧度聯想的意象跨越使一位功勛卓著的老人形象首先具有了穩固而扎實的生活基底。
作為一部上影出品的高藝術水準傳記片,《我是醫生》并未將偉大人物簡單化,而是采用獨特的敘述視角,著意展現吳老作為醫生的日常。有一處畫面令人感動,觀之難忘。吳老和學生一起面對堆積的患者檔案,那些雖然接受了成功的手術,卻因為后發的擴散轉移而“不在了”的病人。身為醫生的吳孟超為此在辦公桌前特辟一個立柜,高高摞起故去的病患檔案。他用樸素至極的話語教育學生:科學是事實本身!哪怕是已經離開了世界的患者,好的研究仍然能夠讓他們的存在于醫學推進上繼續發揮作用!
“我想背著每一位病人過河。有一些過不了河的病人,往往就差最后一步。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實驗室!”影片中,這句話和盤托出人物心跡,表現吳孟超院士作為一名偉大的醫生,真正的偉大之處正在于他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同時也是這部傳記影片最值得重視的價值所在。
觀看電影我是醫生觀后感400字范文【三】
昨天下午,電影《我是醫生》研討會在上影舉行。95歲的吳孟超身著軍裝一出現,場內所有人起立致敬并鼓掌。吳孟超在感謝電影主創的同時,也幾度敬軍禮,“黨和國家培養了我,我要堅持做一個軍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中國醫生,始終為人民服務。”
是醫者,更是醫學拓荒者
吳孟超至今堅持在醫療一線,他親自主刀的手術紀錄已經超過1萬5千臺。無論是年輕時從割膠刀改拿手術刀,還是毅然回國報效祖國,以及創造出中國肝膽外科無數個第一,吳孟超的人生有太多值得書寫的部分。
拍吳孟超的醫者仁心不難,難的是如何在有限的電影篇幅里不走尋常路。導演謝鳴曉說:“制片人最初把故事梗概交到我手里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頭皮有點發麻,這部電影不容易拍,尤其是如何用電影的方式去表現吳老的家國情懷。”
所幸,編劇黃丹拋開了常規的手術臺救人套路,他總結了吳孟超一生的奮斗目標是:搞超前的科研,從根本上救治病人。“這也是他醫德、醫術中的最閃光之處。”
《我是醫生》中,吳孟超有句讓人過耳不忘的臺詞:“一把刀、一臺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一片基礎研究的華蓋能庇佑更多人”。
電影中,吳孟超想搭建基礎研究平臺,擴大實驗室規模,他希望得意門生趙一濤能隨己投身其中。但對外科“一把刀”趙一濤而言,從手術室抽身去實驗室,尤其是要致力于當時還被普遍質疑的細胞治療,他的事業前景不啻于“霧里看花”。
現實中,由于癌癥至今并沒有攻克,趙一濤的質疑心理曾存于不少人心間。對此,吳孟超的回應是:“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手割過橡膠,描過圖紙,但自從拿起手術刀后便再沒有放下。我已經90多歲了,還能做多長?不知道。我要趕緊把科學院、研究院建好,把平臺建好,再培養人才。有人、有平臺,基礎研究就能開展下去,20年、30年、40年總能解決問題。到那時,我在天上看。”
觀看電影我是醫生觀后感400字范文【四】
由上影集團出品的傳記電影《我是醫生》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原型,講述了這個年逾九旬的傳奇醫者的仁心仁術。這是一部有正能量的人物傳記影片,其中蘊含了嚴謹的科學精神、充滿著動人的情感,以及高超的醫學手法。尤其是影片沒有喊口號,沒有特意表現偉大,而所有的畫面都讓人非常的感動。
電影中的所有故事都來自于吳孟超院士的真實生活,描繪他年逾九旬依然奮戰在無影燈下,每年完成200余臺手術,與肝癌患者肝膽相照,一心投身醫學發展的故事。
影片中吳老講的‘背著病人過河是醫生的職責所在’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馬,心中懷揣著救死扶傷的信念,馱著一位一位的病人過河,這種無私奉獻的醫患關系正是我們所提倡“以病人為中心”思想的完美體現。
這部影片在我眼前展現了一位年逾九旬的傳奇醫者的仁心仁術,作為一個入黨積極分子,我要以吳老為榜樣,努力加強個人修養和黨性修養;努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堅定理想和信念;堅定不移的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端正醫德醫風。我要堅持從本身做起,努力改善服務,保證醫療質量,減少醫療事故,加強醫患溝通;從工作中的每個環節、每個行為、每句語言做起,本著服務熱情、語言文明、工作快捷的原則,構成細致嚴謹的優良服務行為準則,并在實踐中更加完善。從我莊嚴地向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以來,堅決擁護黨的英明領導,積極向黨靠攏,爭取在思想上先入黨,在行動上與黨保持一致。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經過自己的努力我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名預備黨員,現在正處于黨對我的考察期,我知道自己距離一名正式的黨員還有很大的距離,所以我更應該努力學習,提高自己。向片中吳老一樣,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更好地為國家、為黨、為人民作貢獻。
觀看電影我是醫生觀后感400字范文【五】
6月8日下午,單位組織觀看吳孟超院士傳記電影《我是醫生》,吳老傳奇的一生就這樣在我們眼前揭開了面紗。
影片中,吳孟超院士年至耄耋依然奮戰在無影燈下,每年主刀手術近200臺。他一生致力于攻克肝癌這一難題,前瞻性地提出研究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并把他覺得最好的學生??外科“一把刀”趙一濤派到這個研究領域。只因為他覺得“一把刀、一臺手術,只能救一個人,但一片基礎研究的華蓋能庇佑更多人”,這句片中吳老說過的話,讓我們記憶猶新。還有他那放眼未來早抓人才的遠見卓識,不拘一格舉賢薦才的伯樂風范,鼓勵后輩超越自己的博大胸懷,敢闖新路培養人才的大家氣魄,深深感動了我們,也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
還記得片中趙一濤在飯桌上埋頭苦吃努力完成老師委派的“任務”,卻意外的來了個峰回路轉,如數家珍般介紹起吳孟超院士所獲榮譽,最終解決困局時的畫面嗎?那時的我,由衷地佩服吳老的“慧眼”,但更多的是驚訝于他的不凡成就,以及在無數光環的照耀下,能依舊坦然面對,并未因榮耀而停步不前,而是一直在手術臺上默默奉獻著寶貴的生命的那份高尚醫德,他無愧為我們大家的學習楷模。
勇于創新、善于創新、不斷創新是吳孟超院士的性格特點;懸壺濟世、救死扶傷是他的仁愛情懷;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是他的崇高精神;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這種頑強斗志,也向我們呈現了一篇又一篇新的序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人淡泊名利,才能“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望天外云卷云舒”。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吳孟超院士為自己的榜樣,不忘初心,視名利淡如水、看事業重如山,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為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發展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