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禁片《武訓傳》上了各大網站版面,憋著勁總算把該片上下兩集看完,真是酸甜苦辣,感慨良多。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觀看武訓傳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
篇一:觀看武訓傳觀后感范文
花了三個多小時,看完了《武訓傳》,這一部被禁了60年影片。
武訓年輕時在外做工,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帳相欺,謊說3年工錢已支完。武訓爭辯,反被誣為“訛賴”,遭到毒打,氣得口吐白沫,不食不語,病倒3日。吃盡文盲苦頭,決心行乞興學,30年間興辦義學三所,以供窮人孩子讀書。光緒皇帝為嘉其跡,頒以“樂善好施”匾額,授以“義學正”名號,賞穿黃馬褂,為其建牌坊。
武訓死后,人們對他的行動及精神更是推崇備至,武訓獲得了更為廣泛的贊譽,他被譽為普及教育之先導,私人興學之表率,中國教育事業的楷模。蔡元培、黃炎培、鄧初民、李公樸等民主人士,蔣介石、汪精衛、戴季陶、何思源等政界要人,馮玉祥、張學良、楊虎城、張自忠等軍界人物,梁啟超、陶行知、郁達夫、臧克家等文教界人士,或撰文贊頌,或題辭紀念,或為以其為名的義學捐款。山東民眾甚至稱其為“武圣人”,足見武訓在當時地位之高、影響之廣。
可這樣一個人,偉大領袖為什么要批判他呢!因為他是個軟骨頭,投降主義,不敢和統治階級作斗爭,污蔑農民起義,一味做苦行僧,奴顏婢膝,乞討辦義學,想通過教育來改變窮人孩子的命運,典型的改良主義!窮人通過教育來改變未來,可能嗎?!絕無可能!革命!只有也只能通過革命,來推翻壓迫在身上的三座大山,才能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李自成、張獻忠、洪秀全,哪個不是通過革命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呢?
偉大領袖檄文一出,一夜之間,“武圣人”變成了“大地主、大債主、大流氓” ,文壇巨擘周揚更是把對《武訓傳》的批判提到了理論的高度:“政治上反人民,思想上反歷史,文學上反現實主義。”從此武訓也從神壇走向地獄,死亦不得安寧,“破四舊”一聲令下,“無限忠于”的革命小將們終于將之掘墓焚骨揚灰。
但是終究《武訓傳》它還是解禁了。武訓的空冢也風風光光地又建起來了。窮人的孩子再也不要為上學犯愁了,而且只要想,個個都可以成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從此不再受貪官惡霸的欺辱,人人都有尊嚴地生活在和諧的祖國。我想他老人家在九泉下也應該安息了吧。
篇二:觀看武訓傳觀后感范文
《武訓傳》總共有三個小時之久,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訓的生平事跡為內容的傳記影片,武訓出身貧寒,吃盡文盲苦頭,決心行乞興學。21歲的武訓開始行乞集資。他手使銅勺,肩背褡袋,爛衣遮體,邊走邊唱,四處乞討,“打一拳,一文錢。踢一腳,二文錢。”他爬在地上,有錢人的小孩騎在背上,牽著辨子走。其足跡遍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武訓自己有數百畝地和巨額資金,他一心一意興辦義學,為免妻室之累,一生不娶妻、不置家。有人勸他娶妻,他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個義學才無私”。影片以細膩的敘述方式,展示了少年武訓的苦難生活和他從青年時代起由“行乞興學”而終于獲得“苦操奇行”、“千古一人”美譽的一生經歷。說實話看完影片,我內心并沒掀起巨大的波瀾,只是感覺武訓的行為很感動,當年的表現方式甚至還有點顯得可笑,不大適合今天快節奏的欣賞習慣,“很平常的一部影片的”,我想,隨即我就利用網絡搜索了一下影片,原來《武訓傳》在播出后“永遠都不享有純粹的文藝評價,而緊緊的和政治發生了關系”,使我唏噓不已。為什么行乞辦學的千古奇丐武訓會被批判,而《武訓傳》會成為禁片呢?
《武訓傳》的批判被視為新中國“第一場全國規模的政治運動”的發端(《中國電影百年》語)。早先國內放映的時候,可以算是好評如潮的。事實上,正是因為“好評如潮”,才更為突顯其顯現出的政治問題的“嚴重性”。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報》的社論《應該重視關于電影〈武訓傳〉的討論》隨后而來,掀起了批判風潮,從電影攝制人員擴到到整個文藝界,從具體的“武訓評價”到抽象的階級立場,終于成為政治性的運動。批判《武訓傳》的社論,其首要的觀點,認為武訓“狂熱的宣傳封建文化,并為了取得自己所沒有的宣傳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對反動的封建統治者竭盡奴顏婢膝的能事”。《武訓傳》中的主演趙丹也將武訓的乞討辦義學的無私與執著精神演得淋漓盡致,一個現代大藝術家的得意之作,卻遭受厄運。
在我腦海里,這部影片教育意味濃厚。武訓不要牌坊和黃馬褂,在受賞的時候裝瘋賣傻,絕不是為了自己的名利和奴顏婢膝,在片中武訓從來沒有用過一句四書五經上的話,聽到孩子解釋“學而優則仕”就立刻怔住了,這哪里是“狂熱宣傳封建文化”呢?其實歷史是公正的,現在看來我們的社會是不是缺少了武訓精神呢?1950年,《武訓傳》攝制完成,推向市場后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并被評為當年10部最佳影片之一。而愛國將領馮玉祥稱頌武訓是“千古奇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短詩《武訓頌》對武訓的一生做了概括,詩中這樣說:“朝朝暮暮,快快樂樂。一生到老,四處奔波。為了苦孩,甘為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公無靠背,朋友無多。未受教育,狀元蓋過。當眾跪求,頑石轉舵。不置家產,不娶老婆。為著一件大事來,興學,興學,興學。”趙丹與武訓都見到了天日,還其藝術家與平民教育家的盛譽,這是時代的選擇,是人民的幸運,是歷史的必然。
前世不忘,后事之師。今天的我們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不斷的成長,在現代的大學里面不斷的汲取知識,也使得我的行善之心不斷增強,還記得年前前往湖南湘西,當看到孩子們那簡陋的學習條件,頓生憐憫之心,心中升起一股山區支教的情懷,但我當時做的只能是給他們買一些鉛筆之類的東西送給他們。當我看到學生們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感到自己做的很有意義,很滿足、也很快樂,自己的愛心得到了綻放。想到自己生于勝利油田,長于油田,早已習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根本不識人間疾苦,每當我聽到看到有人說:“中國還有很多山區吃不起飯,穿不起衣服,上不起學”的時候,其實我內心是有一股不可思議的表現的,難道這是真的嗎?每想到此,我都會感到羞恥。不過古人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至少我現在對生活的艱辛有所了解。對比武訓為了興學事業而努力,被譽為“普及教育之先導,私人興學之表率,中國教育事業的楷模”的高深情懷,自然是我們常人所不能比擬的,但是當我們看到被幫助的人因你而變的快樂的時候,我們應該由衷的感到高興,放假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山區感受那種濃厚的鄉土氣息,與他們一起爬樹、一起玩陀螺、一起扔雞頭、一起滾鐵環、一起玩泥巴、一起抓螃蟹、一起捉泥鰍,也許他們的生活貧困,但是他們的快樂是真的,而這時候我們也會收獲自己的快樂。
總之,觀看完《武訓傳》,了解了武訓的一生之后,我深受感動,也深受鼓舞,想到武訓在那樣艱苦的年代依然那樣執著,而作為一個在校大學生,生活在今天這樣優越的年代,一定要保持端正的學習態度和高度的責任心,不斷拓寬知識面和完善知識結構,鍛煉自己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思想意識,增強認知問題的寬度,努力學習,集聚能量,以后為社會多做貢獻。
篇三:觀看武訓傳觀后感范文
今天我們五年級的學生觀看了《武訓傳》,他是我感慨萬千,受益匪淺。
武訓五歲死了爹,七歲死了娘。一聲低見卑微,很少有人看的起他。而他去用了自己的大半生去討飯蓋學校。他所吃的苦受的罪不是一般人能所忍受的。他將常受地主惡霸的欺負很可憐。有一年21歲的武訓開始行乞集資。他手使銅勺,肩背褡袋,爛衣遮體,邊走邊唱,四處乞討,其足跡遍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將討得的較好衣食賣掉換錢,而自己只吃粗劣、發霉的食物和菜根、地瓜蒂等,邊吃邊唱:“吃雜物,能當飯,省錢修個義學院。”在行乞的同時,他還揀收破爛、績麻纏線,邊績麻邊唱道:“拾線頭,纏線蛋,一心修個義學院;纏線蛋,接線頭,修個義學不犯愁。”他還經常給人打短工,并隨時編出歌謠唱給主人聽。當給人家推磨拉碾時,就學著牲口的叫聲唱道:“不用格拉不用套,不用干土墊磨道。”另外,他還為人做媒紅,當郵差,以獲謝禮;表演豎鼎、打車輪、學蝎子爬、給人做馬騎等,甚至吃蛇蝎、吞磚瓦,以取賞錢;將自己的發辮剪掉,只在額角上留一小辮,以兌換金錢和招徠施舍。如今的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報效祖國。